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抗日之白眼狼>第754章 揭露真相

九月六日,《迷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日本地震后之真相》的文章。

文章指出:“日本大地震使东京、横滨等地的电力、水力、交通、通讯等系统完全瘫痪。由于交通、通讯的断绝,无法传递准确的情报。政府一时间也未能组织起有效的救援。大地震不仅摧垮了人们的**,也几乎摧垮了人们的精神,幸存下来的人惊魂未定。这时,各种谣言开始在灾民间传播。据日本警视厅的括“还要爆发大地震、还有大海啸来袭、富士山将大喷发”等。在这种有关自然灾害将进一步加剧的谣言迅速传播的同时,从9月1日傍晚开始,出现了与政治相关的各种谣言,在市民中引起了更大的括‘日本社会受虐待的朝鲜人要趁震灾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反击日本人’、‘朝鲜人趁乱放火,而且还往水井里投毒’等等。为此,日本宣布全国戒严,灾区的戒严任务在开始时实际上是由地方上的“青年自警团”承担的。当日,灾区流传说于是,在政府的秘密策划下,一项针对朝鲜人的大屠杀计划出台。在军警的配合下,“青年自警团”对朝鲜人聚居区进行了极为冷血的残酷屠杀,大量动用冷兵器,死者几乎都无完整的尸首,死亡人数约在6000至10000人左右。在屠杀朝鲜人的同时,他们还把屠刀伸向了在日华工,有700多名中国人(90是温州人)遇害。东京大岛町8丁目是华工的一个聚居地。9月3日就有近200名华工在这里惨遭杀害。”

文章还提到了一个叫王希天的中国人,指出:“王希天是一名来自长春的公费留学生,在日本的教会工作。他将大量精力花在了维护在日华工的权益上,甚至聘请日本律师为华工讨要工资,申请成立“留日中华劳动同胞共济会”,被不少日本人视为眼中钉。大屠杀发生后,日本军警就用煤渣覆盖现场,使别人发现不了屠杀留下的血迹,想方设法隐瞒事件真相。由于华工一般由上海私渡至日本。没有护照。他们拒不承认,以为这样就可以蒙骗过关。王希天在知道屠杀事件后,立即赶往当地调查。王希天在六丁目的空地上已经看到了差不多200具**华工的尸首。还没有完全处理完。他们的喉咙都是被切断的,气管、食道都露在外面。很多尸首还睁着眼睛,十分吓人。日本军警为了掩盖真相,残忍地将其杀害。尸体也被抛入河中……”

“混蛋!”虞洽卿重重将报纸砸在桌上。他终于明白徐彦卓为何让他停止往日本运送物资了。

“混蛋!”张仁奎重重将报纸砸在桌上,他终于明白徐彦卓为何会对上海商会与青帮不满了。

“混蛋!”更多的中国人重重将报纸砸在桌上,他们愤怒了……

毫无疑问,《迷津报》的这篇文章是出自徐彦卓之手,而稿件的来源便是伊贺正雄提供给他的第一手资料。

徐彦卓可能没想到,他的这篇文章不谛于在国内引起了一场“地震”。

日本人残害华工的事件公诸于众,舆论一片哗然,从1603年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对华侨大肆屠杀、1704年荷兰人在印度尼西亚对华侨大肆屠杀以来。这是华侨史上的第三次大屠杀。抗震援日的热潮一变而为抗议暴行、清查原因并严惩凶手的怒潮。外交总长顾维钧照会日本驻华全权公使芳泽谦吉,对日本虐杀华工之事。提出严重抗议,要求严惩凶手、公布暴行、抚恤难侨,并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中国政府当日决定派专使王正廷、刘彦、沈其昌等,赴日调查。上海商会发出通电,严厉指责日本政府“以怨报德”,号召中国人民一方厉行经济绝交,一方提倡国货。

对此日本官方竭力掩盖真相,避重就轻,百般辩解,不承认屠杀罪行。

……

9月7日,徐彦卓如约来到了宋嘉树在上海的家中。

“老宋,恭喜恭喜呀!”

“同喜,同喜,不知这位是?”宋嘉树问道。

“这位是我的结义大哥,没经过老宋您的同意,我就把他硬拽来了,您不会介意?”徐彦卓笑道。

徐彦卓确实没说假话,蒋志清的确是徐彦卓强拉硬拽来的,无他,就因为徐彦卓知道宋嘉树的三女儿美龄小姐还待字闺中。在后世的历史当中,蒋志清与美龄可是天作之和的,他很想看看蒋志清初次见到形。蒋志清本来是不愿意来的,可经不住徐彦卓的死磨硬缠,加之听说孙文也要来,这才勉强同意的。

“怎么会呢?既然是徐总督的大哥,也不是外人。蒋先生,请坐!”宋嘉树笑道。

“老宋,这是我们兄弟二人送给您的礼物,打开看看!”徐彦卓递上一个礼物包。

宋嘉树拆开一看,激动地不知说什么才好。徐彦卓送给宋嘉树的是一本1665年希腊文《圣经(新约全书)》,牛皮外封,封面封底压花,封面封底书脊完好,表面有轻微摩擦痕迹,色泽自然旧,书脊手写标题,标题页右上角有早期钢角平整难得好品。宋嘉树是虔诚的基督教徒,看得出来徐彦卓的这件礼物是花了心思了。

“太珍贵了,太珍贵了!谢谢徐总督了!”宋嘉树感谢道。

徐彦卓装作不高兴道:“我说老宋呀,你看我也不把您当作外人,您能不能也别叫我徐总督了,就叫我彦卓好了。”

“好!就叫你彦卓。”宋嘉树点头道。

“参谋长,你也来了?”梅秋杰一进门便看到了徐彦卓。

“怎么,你舅舅过寿我就不能来了?”徐彦卓开玩笑道


状态提示:第754章 揭露真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