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此时的周书宇,于炎宋国太和四年六月二十三,彻底平了这大孤山上盘踞的土匪。不过,这股土匪却是主动投诚的。/p
此时的齐雄、齐霁和齐逵三兄弟,自缚其身,跪倒在周书宇的面前。/p
“隗罡,是你让他们如此自缚其身的么?”周书宇疑惑地问道。/p
“禀告先生,是他们自己如此打扮来见你的。”隗罡老老实实地回答道。如今,他是周书宇的卫队长,麾下虽然仅仅只有八百兵士,但是尽皆是百里挑一的勇士。/p
“先生,请不要归罪隗罡,我们兄弟三人尽皆是自愿的。”齐雄开口说道,接着,只听见他说道,“我们兄弟三人其实并没有想过要落草为寇,实则是被逼无奈。”/p
“好,不管是什么原因,都请起来,我周书宇还受不起你们的这一跪。”周书宇淡淡地说道。/p
“先生为何受不起?我们在归来途中,闻听先生自行招募兵勇,赈济难民,剿灭叛匪,我们兄弟三人自然十分佩服你。”三兄弟异口同声地说道。/p
“好,好,好,你们先请起来。”周书宇说着,走到了他们的身后,解开了绑缚着他们的绳索。/p
只见他们都站了起来,道谢道:“谢谢先生。”/p
“你们都请坐吧!能否告诉我?你们为何要上山为寇的原因么?”周书宇好奇问道。/p
“先生,实话对你说吧!我等原本是昊天中道威武州威武关的守军,然而,谁又能够想到,威武关守将魏三贵竟然投敌叛国,而副将吴廷忠为了带着一万两千多兵马,逃出城,我们兄弟三人皆是他麾下的部属,只是最终我们与他走散了,我兄弟三人不得已率领着麾下八千兵士来到这大孤山。”兄弟三人解释道。/p
“哦,原来如此。那么今后你们有什么打算?”周书宇问道。/p
“我们兄弟三人愿意率领麾下八千兄弟,投靠先生。”兄弟三人齐声说道。/p
“呃,好吧!我收下你们呢!不过,既然投靠了我,我事先说明,可得按照我定下的规矩来。”周书宇淡淡地说道。/p
“属下等多谢先生收留。”他们纷纷说道。/p
“咱们现在就回去靃县吧!咱们可不能在肇县呆着呢!否则让龚县丞为粮草问题十分担忧呢!”周书宇说道。接着,他看着隗罡,说道:“隗罡,传我命令,立刻撤军。”/p
“遵命,先生。”隗罡立刻遵命,传达命令去了。/p
在大军离开之时,龚兴亲自前来送行。或许是志向相投,龚兴与周书宇相谈甚欢。最终,龚兴送周书宇十里之外,这才洒泪而别。/p
如今,周书宇已经命人在靃县扩建了粮仓,并且随着土地的开垦与播种,整个义阳郡是希望有个好收成的。为了减轻当地百姓的负担,周书宇实行兵民一体的政策。如今,整个义阳郡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安定,而四方竞相投奔者越来越多。在战乱之前,义阳郡人口并不多,经济也并不富庶。然而,如今整个义阳郡的人们已经增至战乱之前的十倍。/p
六月二十七这一天,靃县靃口镇的镇民像是过年一般的高兴。许多正在大街上玩耍的孩童,都纷纷地唱着童谣,“靖仇军,靖仇军,杀贼寇,报血仇。先生好,先生好,建粮仓,护百姓。先生到,喜鹊叫……”/p
看着周先生率领着大军得胜回来,所有的镇民可是箪食壶浆、敲锣打鼓地相迎。实话说,在他们心中,这多少年里,都难以见到像先生带领的这样的军队。/p
在见到镇中的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迎了过来之时,周书宇立刻跳下马来,向他们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真没想到,杨老、萧老、曾老、谢老,你们四位老先生,怎么来呢?晚辈可承担不起啊!”/p
“唉!你这后生还真是谦虚。不过,孩子,你可是在为这四方的百姓造福啊!这么多年呢!你萧老伯啊!可是没有见过像靖仇军这般的军队呢!这一切,可都是你这个后生治军有方啊!如此这般,萧老伯的两个孙子全在你的军中,你萧老伯也放心。”这位萧老伯,名叫萧礼,是一位举人,不过一向乐善好施,不像镇中的那些为富不仁的士绅们一般,一遇到战事,要么跑去投降北秦人,要么就逃亡其他地方。/p
“萧老伯谬赞呢!晚辈既然组建了这靖仇军,就是为了保护咱们的土地。咱们军队受着老百姓的供养,理该为保护百姓。”周书宇谦逊地说道。/p
“说得好。孩子,不愧是读书人。投笔从戎赴国难,一身正气护家国。孩子,以后你一定会成大器。”一旁的谢老摸了摸发白的长须,点点头,赞许道。他名叫谢衡,同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在之前镇内遭遇兵匪之患、镇民饱受饥饿之时,是他与萧礼萧老、杨鸿宇杨老、曾鼎曾老,捐出了家中全部的粮食,让镇民才有了几日口粮。/p
而他们,也幸得周书宇相救,也才保得一条性命。如今,他们的田地,由周书宇麾下的士兵们帮助他们四老耕种,而且周书宇又会经常地去看望他们,嘘寒问暖的。这令他们四老是真把周书宇当成自己的亲人一般看待。/p
此刻,听着谢衡的夸奖,周书宇依旧面带微笑地说道:“谢老,晚辈可真有点担当不起。”/p
“孩子,等会去曾老伯那里喝茶。”曾鼎邀请道。/p
“曾老伯,晚辈肯定去。”周书宇答应道。/p
之后,在指挥着全军回归各自的驻地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