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赵容儿带着呼延兄妹两,为了寻找“隔壁”,那帮“突厥”人的踪迹,她们走访在“大兴城”里的大街小巷。当时近响午,烈日高照,知了啼鸣之时,她们来到城南一角的柳树下。
在这里,有走江湖卖艺的,有河边休闲垂钓的,还有小贩卖小吃的,也有捏泥人的等等。他们在这南城一角,又构成了一道风景线——
来这城南边的游人很多,因为这里地处河流。在这里的河堤上,绿树成荫,雀鸦成群,是休闲喝茶去往的好地方。
不过,在这样一个好的休闲场所来说,同时也把一些“商机”带向这里。来这里“洽谈”的商人们,大多数都认为这里风景好,能给自己带来一种心情愉快的感觉。
更何况,这里远离了“天子皇城”,没有兵士巡逻。算得上,是一个无人问津的,“皇城”偏远一角。也正因为如此,赵容儿才听那“悦来客栈”的店家杨千里说,这里是一个偏远“皇城”。在这里,或许就会找到,她们想要找到的人——
赵容儿和呼延兄妹两,坐在一颗柳树旁下面。这里也是一条三岔口,来往的人群,也大部分都会“经过”这里。所以,赵容儿和呼延兄妹,选择了这里。
这里背靠河堤,前对三岔口,而且柳树密集,不易被人发觉。在这里不但能“避暑”,而且还能目睹三岔路口的“目标”。
夏日的阳光,把碧绿的河水照得闪闪发光。而躲在绿树成荫下的人们,却正享受着这夏日不一般的“清凉”。所以,来到这里的人们,大可能不必为“炎热”而发愁。
响午时分,也正是人们“用膳”的时间。从各个不同的地方,来这里“用膳”的人,也越来越多。在这沿途河流一带的门市,几乎都是“爆满”的“用膳”人。
而对于此时此刻的赵容儿和呼延兄妹来说,这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只见赵容儿揉了揉眼睛,对眼前这三岔口过往的人员,是一个也不会放过——
突地,只见呼延来弟,轻轻地拍了一下赵容儿,并轻轻地在赵容儿的耳边说道。姐姐,快看,那里走过来几个“突厥”衣着的人......
赵容儿被呼延来弟这么一问,忙把一双目光投向过去。猛然间,在赵容儿模模糊糊的记忆中,是有那么几个模糊的“面孔”。对。应该就是那三个人,赵容儿敢“肯定”。
此时的赵容儿,随着那“突厥”衣着的三人走近,这才真真正正的看清楚。原来,那“突厥”衣着装扮的三人,年龄大概都在四十左右。一个个都是高瘦的个子,精神实足的步伐。当然,这内行人一看,就知道,他们一定是“武林高手”。
赵容儿见那三位“突厥”人,由三岔口向南的十字路口,走进一家名为“老地方”的饭馆。当然,这机会终于来了,赵容儿马上与呼延兄妹两人,如此这般的说了一下。也就带着呼延兄妹两,走进“老地方”饭馆——
“老地方”饭馆的店家,见今天的客人是越来越多,笑得合不上嘴。当“老地方”店家,刚刚才安顿好了三位“突厥”人。他刚转过身来,却又见赵容儿一路三人来到,慌忙迎上前问道。两位大小姐和这位公子哥,你们来啦?楼上请。今天,三位想吃的什么?
这赵容儿一听,店家刚说的“今天”二字,还误以为她们,是常来他这里吃饭的“常客”。赵容儿等那店家刚刚把话说完,也就顺其自然,并加幽默地回答道。小二哥,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吧!把最好吃的,最好喝的,都端一些来。
好勒!来了!三位楼上请。店家一边用右手,做出上楼的手势,一边像嘴巴擦了油一样,说出一连串的话来。
店家带着赵容儿一行三人,走上楼来,赵容儿选择了一桌与那三位“突厥”人较近的空位坐下。然后,赵容儿叫店家,来几道好菜。之后,那店家也就下楼去了。
原来,这家“老地方”饭馆,生意还真是不错。这里地处背水,前朝三岔要路,加上店家那抹过油的口才,简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位置。所以,他这家“老地方”饭馆的生意,几乎每天都是“爆满”的人员。
赵容儿她们的位置,只离对方那几位“突厥”人,有一丈之远。当然,这二楼的客人,相比之下,还是没有楼下的人员多。
不过,这二楼里的客人,也起码有七八桌人。不必问,这些也大都是有钱人家,才会被店家请上楼来。这无形之中,也就等于把“贫富”的界限,给划分开来。
当然,能上二楼来的客人,他们所吃的饭菜,也自然地会好一些,或者也会贵一些。所以,这每位走上二楼来吃饭喝酒的人,也似乎感觉自己要比别人,“高贵”一点。
不过,这些眼前之物,对于此时的赵容儿和呼延兄妹,也不起作用。因为,她们根本就没有把这什么“高人一等”,放在心上。
赵容儿的正面“座位”,正对着那几位“突厥”人士。对于对方的一举一动,也就自然而然地,逃不过她赵容儿的眼睛。而呼延兄妹两人,也就坐在赵容儿的两侧。如果这呼延兄妹想望一眼那“突厥”人,也只能是要斜着眼睛,才能看见。不过,此时的赵容儿,已经给这呼延兄妹两人说了,千万不要回头去望。否则,就有可能会打草惊蛇——
不一会,那几位“突厥”人的饭菜和酒水,都被小二送上来了。而赵容儿她们这边的饭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