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芳现在是欲哭无泪,自己这也太惨了,手下的兵马几乎都死光光了。
此时的盛京城内到处的是哭声,无形之中给皇太极产生了相当大的压力,在大政殿内独自坐着的皇太极知道,自己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是解决内部危机了。
总共就死了两千多人,分布到整个大金,盛京城里那儿来的这么大的哭声,分明是有人以此给他施压。
本汗恐怕真要行动了,尤其是是要改变父汗在位时的一些政策了,要改变四大贝勒议事的状况,本汗要乾坤独断,要唯我独尊。
要增大自己的权力,他将目光转向了自己的老丈人科尔沁部,以及东蒙古诸部。
更重要加大粮食的生产了,必须要那些汉人好好的种地了,不能都被八旗兵抢走了。
父汗在位时太不注意那些汉人了,都被分出去了,没有人给大金种地了,就没有粮食了。这必须要改变,天天缺粮食的日子根本过不下去。
本汗将不惜一切!
现在大明是根硬骨头,接下来就是你了。皇太极向西看去,那里是林丹汗的察哈尔部。
不提盛京城的纷纷扰扰,北京城,辽东之地取得大胜的消息已经传了回来,一时间,京城都轰动了,民众喜气洋洋,这是数十年未有之大胜。
没办法,建奴给大明人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大明一败再败,大明在辽东的领土到现在只剩下辽西走廊了。
从万历三大征的辉煌到萨克浒之战的惨败!大明人还不适应,很多人对当时的辉煌还记忆犹新。
皇帝和朝廷重臣在知道建奴伤亡过万的消息后,都是极为振奋,它大大提高了朝堂众臣的信心。
兵部尚书李春烨要求尽快给辽东将领士赏赐!这也是应有之义,没有人会反对。
辽东各个将领纷纷将写有战事状况的奏折和为属下的请功文书上报。
此时朝廷内部却开始相互攻讦,很多人都是看准这次机会,想要从中捞一把!
经过朝廷内部数日的激烈争论,定下了如下的赏赐。
袁崇焕:加衔一级,赏银三十两,大红丝二表里。
满桂:加太子太师,荫一子锦衣卫指挥佥事世袭,赏银四十两。
赵率教:加太子少傅,荫一子锦衣卫正千户世袭,赏银四十两。
……
但是朝廷中有人以袁崇焕不救锦州的理由弹劾,众臣都明白这是魏忠贤指示的,有人支持,但是也有人反对。
再加上袁崇焕自己也不满意朝廷的赏赐,自己才是头功,于是以身体不好提出辞官。朝廷经商议后,同意了袁崇焕辞官回乡。并以王之臣代督师和辽东巡抚。
当朝廷封赏的具体内容传到朱由检耳中时,他惊呆了。
给出生入死的官员赏赐几十两银子,朝廷也太抠了吧!就算这些功劳中有些水份,这也给的太少了,这点钱在京城都不能买套宅子。
当他仔细往下看的时候,他都无话可说,魏忠贤现在已经这么猖狂吗?
这场战争和崔呈秀有关系?崔呈秀都有功?还有魏忠贤的从孙三岁就封爵?还有这什么魏良卿?
我的天啊,魏忠贤这是疯了?这位便宜皇兄竟然还同意了?朝野众臣也没有人反对?这是赤裸裸的挖大明的根基啊!
朱由检完全是看不懂现在的朝局了,想不通。他相信徐光启看得懂,毕竟宦海沉浮一辈子了。
他抽空去田庄去询问了一下徐光启,徐光启自然也听说了在京城传的沸沸扬扬所谓“宁锦大捷”的封赏。
徐光启现在毕竟已经辞官了,他仔细思考了一番是否应该给这位殿下讲讲。
还是决定还是给朱由检很中正的解释了一番,也没有站在大部分文官的角度,他言道:
“既然殿下专门过来向我这个老头子询问,我就详细给殿下说说,还希望殿下将此事烂到肚子里。
魏忠贤此人有大才,他解决了很多问题,至少这几年辽东不怎么缺银子,依我看,他就是皇帝手里的一把刀,这不,短短三年,东林党的领袖人物大部分都死了。
在朝堂之中东林势力为之一空,数十年来的党争现象,这几年在朝堂已经减轻了很多。
至少现在朝廷能办一些事情了,四年前,老夫还是礼部右侍郎的时候,啧啧啧,朝廷什么事情都办不成,每天都是弹劾这个弹劾那个。
但是,这魏忠贤私心太大了,你看看那什么魏良卿这次被封了什么?还有那什么三四岁的从孙,我呸!此人还是格局太小!我看此人自己他拿些亲信手里肯定有一大批银子!”
看来徐光启对魏忠贤的感官不是太好啊。
他又再次问道:“那为什么百官都同意了吗?是因为他们都是所谓的阉党吗?”
徐光启听到这话摇摇头,还是太年轻,“殿下说笑了,朝廷的那些重臣,都是经过圣人教导的,大多数都是有操守的,当然了就像那个左都御史崔呈秀之类的人就另当别论了。
数年前的时候,他们大多数不过是因为他们和所谓的东林党不是一伙的,再加上魏忠贤这种太监就代表着皇帝。
所以最开始的时侯他们也就跟着魏忠贤向东林党进攻,只能说是相互合作。
东林党败落以后,这些人实际上发现魏忠贤的势力太大了,所以就开始远离魏忠贤,他们现在其实是听皇上的。
这件事百官之所以同意,其实是在试探陛下是否还是对魏忠贤信任,同时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