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民国抗日小兵>第40章鏖战中

清晨的平型关充斥着袅袅青烟无论是北面的恒山还是南面的五台山都在层层迷蒙之中,模模糊糊峰峦叠嶂的山峰像在云海之中的弄潮儿一般此起彼伏。只不过远处响起的日军炮声雷鸣般撕裂天空的感觉呼啸的声音,让115师的指战员们在远离战场的地方都能感受着日军的强势。

不得不说平型关是一个打伏击的绝佳之地,关前就是一道峡谷,甬道弯弯曲曲的穿山而过;两侧是绝壁高崖,一条公路蜿蜒在其中,沿着公路就能够迅到达灵丘涞源等地。

清晨的山风在初秋的季节在晋北的山峰上分外的寒冷。

ydz率领的685团已经部署就绪:

1营为突击队,这是朱总司令从南昌起义带出来的队伍。现在埋伏在关沟以北高地上,负责攻击辛庄公路之敌。十余挺机枪全部集中在左侧,俯视公路,这是日军必经之路。

2营设伏于高地西南侧后。这是随毛委员参加秋收起义上井冈山的班底。今天他们的任务是攻击辛庄之敌。并负责阻击跑池方向日军的回援,切断两个方面敌人的联系。

3营设于高地东南侧后。这是红军创始人之一黄公略指挥的老3军的班底。现在负责攻击进入关沟之敌,并配合第686团歼灭关沟至老爷庙间的敌人。

685团指挥所就设在高地南侧的缓坡上。

如果把整个阵地比作一个口袋的话。685团负责的就是缝紧口袋底,要打烂日军的“蛇头”。

lty率领的686团,天亮前埋伏在老爷庙至小寨村之间的沟谷的东南一侧。因为沟谷陡峭,又刚下完暴雨,沟对面就没有布置队伍,保证了埋伏的隐蔽性。

1、2营为第1梯队,沿山地的边缘展开。

3营为第2梯队,设伏在第1梯队的后边。

686团的任务是,等日军通过他们的阵地,首尾两个团打响后,他们就要从中间狠砸下去,把敌人从中间砸断进行分割包围,就地歼灭,目标就是要斩断日军之“蛇腰”。

687团设伏在小寨至蔡家峪一线。

3营埋伏在小寨村西侧,与乔沟连接,以配合686 团作战。

2营位于小寨村东至蔡家峪、陈家岸村以北。

第1营埋伏于最北端,东河南镇以西。

687团的任务是,放敌人进入乔沟,然后扎紧口袋,切断敌人退路,关起门来打狗,截断日军的“蛇尾”。

同时还要负责阻击灵丘方向的援敌,是既助攻又阻援。

344旅徐旅长也在前沿指挥。

687团团长张绍东的指挥所,设在小寨村南一个高地上的龙王庙里。张庆林和宣传队的伙伴也在这里。

副团长tsr与3营布置在小寨村西侧的一个高地上。

深秋的凌晨,清冷清冷。115师的将士们经过夜间风雨侵袭,正忍受着饥饿寒冷,趴在冰冷的阵地上,等待战斗打响。

薄雾渐渐升起来了,大地死一般寂静,可日本鬼子到底会不会来呢?

9月25日凌晨,日军坂垣师团21旅团的42联队,奉命急速向平型关、团城口增援,以求迅速夺取上述地区,以配合忻口南下之敌攻取太原。

这个联队一千余人,分乘百余辆汽车和二百多辆马车,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向平型关前进。

看见了!

右前方出现一个小红点,慢慢地向前移动。听见了!轰轰隆隆的马达声。

越来越近了。为首的高举一面太阳旗,紧跟着20几个尖兵,后面是三路纵队的鬼子兵。刺刀闪着寒光,闪闪发亮。跟在后边的是百余辆汽车,二百余辆大车,有的装着鬼子兵,有的拉着野炮,有的载着弹药、被服。最后压阵的是一小队骑兵。日军晃晃荡荡、洋洋得意。汽车队的新庄淳中佐和第5师团情报参谋桥本顺正中佐还谈笑风生。日军叽叽呱呱之余,在乔沟西侧打了几梭子弹,大概算火力搜索。我埋伏部队严密隐蔽,毫无暴露。

7时许,日军的车队进至老爷庙南北的十里乔沟,钻进了115师伏击口袋。由于山谷狭窄,道路泥泞,行进速度非常缓慢。

687团埋伏在最东边。5时30分,日军就进入他们的视野。看见日军的旗兵、尖兵队、汽车队、马车队从他们眼皮底下走过,趾高气扬,耀武扬威,战士们无不咬牙切齿。但他们只能静静地爬着,不敢弄出一点儿声响。当敌人的尾巴步兵小队和旗兵小队全部进入我军阵地时,战斗即将打响。

当敌人的尾巴全部进入伏击圈后,我军伏击战机已经来临,林师长看了一下表,刚好7时正,高声喊:

“发信号弹!”

“叭!叭!叭!”

3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电话机同时发出攻击命令。顿时,十里长沟步枪、机枪、手榴弹、迫击炮一起朝沟内的公路猛烈开火。八路军与日本侵略军的首次大战,在平型关下打响!

平型关伏击战,是685团打响第一枪。

ydz一声令下,高地上机枪猛射了下去。最前面的几辆汽车在拐弯儿处瘫痪,公路被堵住。各营的步枪、机枪、手榴弹一齐开火,迫击炮也准确地在敌人的汽车上开花。顷刻间,车撞车、人挤人,一片混乱。有的日本兵死在车上,更多的跳下车以汽车作掩护抵抗。

冲锋号吹响了,我埋伏的部队猛虎般的冲下山去,像无数把利剑刺向敌群。

敌人从混乱中很快清醒过来,在一名军官的指挥下,集中起来向我军反击,并开始争夺有利地形。

乘敌混乱之际,685团、686团和687团


状态提示:第40章鏖战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