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使用人数超过一万的语言定义为主流语言,那么雅库特荒原上的主流语言至少超过三十种。又由于末世中各个居民点相互之间交流的途径有限,因此两百多年过去后,雅库特荒原上仍然没有一种统一的语言。

语言不通的荒原人在荒野上相遇后,唯一通用的交流方式便是使用鼓语——荒原人外出时并不随身携带鼓,不过,使用拍巴掌的方式并不影响鼓语交流。

一般来说,傍晚时分的鼓声主要用于这片区域不同村庄互相传递消息。在末世,男人只有在狩猎时才有可能遇到其他村的村民,而妇女们则往往一辈子都不会离开村庄。因此,这片地区村民们与外界进行交流,九成以上都是通过鼓语进行的。

深夜,一般不会有人击鼓,因为这时正是人们熟睡的时候。

白天,鼓声一旦响起则通常意味着紧急情况。

老人在警戒哨上从事警戒时,如果发现紧急情况,便会先敲出一通急促的鼓声以吸引人们的注意,然后再用尽量简洁的鼓语告诉村民们发生了什么事。因为视野更佳的缘故,所以老人在警戒哨上能够比外围的男人看得更清楚、更直观。

这一天,代表着“需要引起注意”的急促鼓声又一次响起,然而令人们诧异的是,接下来的却不是野兽的种类、数量以及方位的信息。

这片地区的任何一个正常人,或迟或早总能够象使用母语一样毫无障碍地掌握鼓语。不过很少有八岁以下的儿童能够象掌握母语一样熟练地掌握鼓语。所以,当村里的孩子们发现这一次的鼓声与平时不同后,他们纷纷围着那个正在给他们讲故事的老人,七嘴八舌地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老人慢吞吞地告诉他们。

“去墙道上自己看吧。有商队来了。”

所谓的“墙道”是壁垒内侧的一种木制建筑,战斗时,村民可以站在上面借助壁垒的掩护,居高临下地对外发动攻击。八岁以下的小孩平时被禁止走出壁垒,因此,“墙道”便成为他们了解外面世界的主要地点。听了老人的话,孩子们纷纷登上墙道向远眺望。

在视线的尽头,隐隐约约有一支马队——应该想象得出,末世的商队本质上其实就是一支武装的马帮。商队与马匪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商队中会有众多的货车,而马贼则不会有。当然,如果条件合适,商队也能够临时客串马贼的工作。

商队越来越近了,视力好的人甚至能够看得清商队每个成员的相貌。商队成员全都佩带着武器,环护着负载袋子、包裹和木桶的马匹和货车。走在最前面的是一名高大健壮的掌旗人。通常,掌旗人也担任着对外交涉的工作。

从掌旗人举着的旗子可以看出,这是一支九头鸟村很熟悉的商队。这支名为“灰尘脚板”的商队每年都会到九头鸟村进行一次交易,提供村里非常需要的物品:盐、棉花、布料、农具以及武器。

在末世,商品交易极其有限。只有城市中才会存在货币的流通。荒原上的村庄,商业活动大多都处于原始的以物易物阶段。为了购买商品,村民会用动物的毛皮、骨头、筋、角等物与商队进行交换。如果去年狩猎的收获足够多,那么妇女通常还会购买一些针线,而男人则会额外购买一些烟叶。

孩子们通常不会因为商队的到来获得直接的物质好处,除非是去年狩猎时幸运地获得了“兽核”。所谓的兽核,是野兽体内一种类似牛黄狗宝的坚硬物质。商队对兽核开出的价格相当高,然而九头鸟村的村民并不会特意去收集兽核。根据村民们的经验,只有那些最凶猛最强壮的野兽体内才会存在兽核,想要杀死它们必须付出足够多的人命。

问题是,付出足够的人命后,也并不保证一定能够获得兽核。如果运气好,或许杀死一只特别强壮特别凶猛的野兽便能够获得兽核,但如果运气不好,连续杀死十只猛兽未必能见到兽核的影子——更麻烦的是,猛兽并非死战不退的死脑筋,一旦发现无法胜利,猛兽往往会选择逃跑。换句话说,以猛兽作为狩猎目标,付出的代价太大,而收获却极不稳定。所以商队中水果糖之类的“奢侈品”,很少能够在九头鸟村卖出去。

尽管大多数时候都会被忽略,但孩子们对于商队的到来却总是欢呼雀跃的。因为,即使尝不到水果糖的滋味,但至少也能够从那些见多识广的商队成员口中听到许多千奇百怪的故事。

尽管与九头鸟村的村民已经很熟悉了,但是距离围墙大约两公里时,“灰尘脚板”商队还是按照荒原上的传统礼仪停了下来。这时,商队的掌旗人越众而出,朝着村长而去。经过多次交易,双方已经称得上知根知底。正如商队的人知道九头鸟村谁是村长一样,九头鸟村的村民也清楚地知道“灰尘脚板”商队的首领是谁。

经过简短的交谈后,掌旗人回到了商队,而村长则大声吆喝着宣布上午提前收工,今天剩下来的时间,村民们可以用来自由选购商品。

一片欢呼声之后,村民们开始返回村庄,而商队则将马车首尾相连围成一个圈子,以此为基础建成一个临时的营地。临时营地不仅可以让商队成员获得短暂的修整,还充当交易的场所。商队将临时营地建好后,商队首领、掌旗人以及另外一个人骑着马朝着大门而来。

这是一种规矩。

在末世,人类社会的传统道德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末


状态提示:0276商队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