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大汉之最强战神>第21章大汉的胆气与自信
向陈睦汇报情况。

紧急备战了半个月,在永平十八年三月初八这天,五千匈奴前锋骑兵果然气势汹汹杀到。

而金蒲城内,只有汉军骑兵不到三百人,外加十几名北虏战俘。

更别说五千匈奴前锋骑兵身后,还有一万五千匈奴主力即将杀到。

凭借手上这点兵马,耿恭甚至都不能出城一战。

“耿武与李乐,这时应该到了赤谷城吧?”

耿恭站在金蒲城的城头上,望着城外不远处耀武扬威、纵横驰骋的匈奴骑兵,忍不住将拳头紧握。

这些匈奴骑兵原本是准备绕过金蒲城,悄悄前往务涂谷的,结果在路上碰上汉军斥候,行踪被发现,索性一路追着汉军斥候来到金蒲城下。

“校尉,吾等或许可以利用匈奴人远来疲惫,且轻敌大意的机会,找机会出击一次,挫一挫敌人的锐气,”

军司马曹岩在一旁建议道。

这就是大汉的胆气与自信!

三百余人被五千人包围,若是换了别的朝代,比如宋朝,守城军将肯定吓得半死,不敢出城半步,一心只想着如何坚守或者干脆投降了。

而汉军却还在想着怎么出击,怎么取胜!

不过若是有人熟读史书或者本来就是汉军的一员,就会认为这其实很正常,因为汉军一直都是这样的。

比如西汉时,霍去病一介纨绔第一次上战场,就敢只带着八百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最后成功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同时斩杀匈奴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并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

再如傅介子带着几十个士兵,就敢在楼兰国都当面刺杀楼兰王;而班超也是只带着三十六人就敢横行西域。

而且最后这两个人还都成功了,傅介子杀了楼兰王,只丢下一句话:“王负汉罪,天子遣我业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就把楼兰平定了。

班超也是只带着三十六人,就先后平定鄯善、于阗、疏勒三国,并在西域北线全部失陷,耿恭被围疏勒孤城的情况下,依然能力保西域南线不失。

甚至在汉章帝放弃西域的情况下,班超依然能坚守南线不失,并最终平(后来汉朝支援了不到两千人)定西域五十多国。

强汉之名,当之无愧!

汉家男儿大度进取,慷慨刚健的气度;汉家男儿自信昂扬的勃勃血性,在这个时候都是巅峰状态。

更重要的是除了一腔血勇,这些汉家男儿同样也不缺乏谋略,否则又怎么可能成功?

耿恭的目光一直望着远处的敌骑,闻言点头道:“吾正有此意,此时北虏骑兵欺我兵少,在城下耀武扬威,正是北虏士气旺盛的时候,吾军不可出战。

等到了日暮时分,敌军骄横之气渐去,士气衰竭且军士疲惫之际,吾军再突然杀出,必可大获全胜!”

“哼,就让彼等再嚣张一会,到时候再杀得彼等屁滚尿流!”

曹岩激动的挥了挥拳,眼神里全是闻战则喜的光芒。

“只是吾等这次击退了北虏骑兵,却还是不能解西域之危,吾等的兵力实在太少了,又太过分散。”

耿恭却没有多少激动的神色,眉头一直皱得紧紧的:“要想彻底击败来犯的匈奴,让西域诸国不敢生出异心,除非朝廷派更多兵马来,或者耿武、李乐他们能从乌孙借到兵!”

朝廷派更多兵马来是不用想了,曹岩也知道朝廷这些年来一直都不富裕,毕竟中原大乱才过去不久,生产还未完全恢复。

而且因为黄河年久失修,几乎年年为患(注1),不久前朝廷几乎倾全国之力修筑了一条绵延千里的黄河堤防(注2)。

再加上这两次对北匈奴用兵,朝廷几乎是花光了全部积蓄,汉军主力也因粮草不足不得不撤回中原,短时间内很难再派大军前来了。

眼下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耿武和李乐能从乌孙借到兵。

注1:黄河经常决堤,也是西汉灭亡的原因之一。

自汉元帝废除盐铁专卖后,民间世家豪强趁机大肆敛财,兼并土地,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

加之天灾人祸不断,社会危机和不满情绪日益加剧,于是相信天人感应的儒家知识分子就普通认为——这一定是刘氏失德,上天降下警示。

要不怎么总是旱灾,水灾?黄河也总是决堤?肯定是老刘家失德,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换皇帝。

只要换个德高望重的人当皇帝,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因为这些人掌握了话语权,又一直鼓吹禅让,于是道德完人,外戚王莽便被几乎全天下的人一致推举为皇帝,西汉灭亡。

注2:汉明帝修河后,一直到唐朝,几百年间黄河都再没决过堤。


状态提示:第21章大汉的胆气与自信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