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楚史乱国志>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瑜宏愿,宣誓效忠

项明之所以对周瑜吐露真言,是因为周瑜毕竟年幼,这种话就算是转达至刘宏耳中也不会被他相信,最多心中有些提防罢了。

而刘宏对自己的防备之心还少吗?自己潜心练字,一个冬天刘宏一共有过三四次试探,若不是自己沉得住气,闭门不出,怕是便会被他找个理由降罪。

而自己说出这番话,同时也是在逼迫周瑜做出选择,既然他已经问了这个问题,那么心中必定做好了自己给他任何答案的准备。

若是自己隐瞒,很可能在周瑜心中便会留下一个吞吞吐吐的形象,不利于未来乃至现在对他的收揽。

项明此时在心志上完全将周瑜视为成人一般,于是认真作答。

“叔父果真豪爽之人!”

令项明有些诧异的是,周瑜并没有因为他的言语而产生太多惊奇的情绪,显然是对此事有所预料。

这等表现,已然不仅仅是一个“小兵仙”能够形容的了,或许周瑜未来的能力将会结合韩信和张良所长,成为自己麾下不逊于韩言的人才。

但,前提是要收服他才行。

就在项明胡思乱想之际,周瑜忽然面色一正,站起身来,单膝跪地,向着项明行了一个兵礼。

此礼尽管在项明眼中不算标准,但却和韩言当初的跪拜之礼相同,皆为效忠之意。

“贤侄这是何意?”

项明被周瑜突如其来的一礼搞得莫名其妙,为何周瑜没等自己收服便主动效忠?莫非自己身上也沾染了穿越者的所谓“王霸之气”?

难道……

项明的思绪在一瞬间极速运转,思考着周瑜此举的含义,他想到一种可能,顿时让他汗毛倒竖。

“他是否是刘宏的又一个试探?”

项明在颂风阁的数月时日,不说如履薄冰,却也小心警惕,但对于周瑜与孙策,他下意识地放松了对他们的提防。

一是因为他们是小孩子,二则是因为他们两人的性格项明基本了解,应该不会和刘宏同流合污。

但是,万一呢?谁知道历史会不会因为自己等人的降临发生细微的变化,导致他们的性格和自己所知的不同?

自己无意之中露出了马脚,之后应当怎么办?

项明甚至已经想到如何杀出雒阳。

“周瑜愿追随叔父,开千古盛世,方不枉人间一遭!”

周瑜所言完全不似十岁孩童,他言语铿锵,眼神坚毅,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

“眼神倒是不错,只不过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项明心中叹道,嘴上却言:

“贤侄能否说说,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一切还没有盖棺定论之前,还是先试探一二,免得自己态度的转变寒了人心,项明便是如是想的。

“叔父明鉴,瑜自三岁读书,如今十岁,已然七年之久,对于一些世事也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料到项明会询问这样的问题,周瑜没有思考,便直接回答道。

“当今之大汉,已非瑜心中所愿之大汉,百姓流离疾苦,百官只为己私,以至黄巾之乱,动荡天下,徒增民怨。瑜虽年幼,仍痛心疾首。”

“汉之弊病,其本可除,其根难治,所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便要推翻整个朝廷。”

“朝廷若存,其制难变。”

周瑜言之凿凿,解析时政,引得项明不住点头。

“而瑜此生所愿,便是见百姓安康,因此,随得明主夺取天下,便是瑜之所愿。”

“同时,若能立不世之功固然最好。男儿再世,当创一番伟业,留名青史,福泽后人。瑜自认天资聪慧,当担此重则。”

周瑜解释道。

“那为何选择颂风阁中的某家,而不是那西域秦正?”

项明奇道,论官职,秦正好歹是当朝位同三公的西域都护,远超自己这并无实权的执笔郎中;论家世,尽管自己不输于他,他却有着全部老秦人的支持,而自己麾下有四大世家不假,却不为外人所知。

周瑜再怎么选择,都是秦正更为适合,为什么会选择自己?

“瑜生于江东,长与江东,霸王不过乌江的恩德长铭某心。故而,江东人当报此恩。”

“与其期望曾经失败过的老秦人复辟,反倒不如辅佐来自江东的叔父登基。至少,若是叔父登基,江东百姓便不会受到如此压迫。”

“此外,叔父允文允武,论武,百万军中取张角首级,为当世第一将实至名归;论文,《擒王》《行路》两篇,必然能够留芳丹青之上,秦正何德何能,配得上瑜的效忠?”

“如此,叔父是否放心?”

听到项明的这个问题,周瑜展颜笑道,那副玉面红唇,在灯光下颇有几分少年俊朗。

“贤侄放心,某若登九五,必改汉制,建立一种全新的制度体系。”

“这,也是某为何主动请愿进入颂风阁的原因。学习汉制,归结其弊端,并加以整改。”

项明此时才发现方才是自己多虑了,说话的语气之中不自觉加了一些愧疚。

“叔父大才,受周瑜一拜。”

周瑜又俯身一礼。

“某晓得了,那日后你就助我补充未来制度,如何?”

“谢叔父,庐江周瑜在此立誓,奉项氏为主,若有背叛,不得好死!”

周瑜激动得立下誓言,从今日之后,他便是项明的麾下了。

“叔父要瑜做些什么?”

周瑜顿时想起自己此时还不知道项明需要自己做些什么,这才问道。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瑜宏愿,宣誓效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