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楚史乱国志>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儒蔡邕,天子设宴

“蔡卿,汉记修订如何?可将黄巾之乱写入汉记?”

刘宏问了一个看似和春猎无关的问题,但这却代表着他对于蔡邕的表现极为满意。

蔡邕作为大汉德高望重的鸿儒,倘若只是因为说一句话便加以封赏难免会落天下口实,因此,刘宏打算换一个名义进行封赏。

蔡邕被刘宏征召至东观修史,数年以来,从刘宏继位开始,到党锢之祸,再到数月以前的黄巾之乱,都在他的整理范围之内,目的便是为后人留下史料。

“禀陛下,各州州牧刺史已经将各地黄巾的具体情况传书递至东观,臣协同马日磾,杨彪等人连日整理填补,现以基本完成对此事的记载。”

蔡邕俯首在地,高声道。

修订史书,从来都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特别是正史,尤为重要的便是精简严谨。

可能黄巾之乱在正史之中占据篇幅不长,却需要字句珠玑,让后人可以在寥寥数语之中领会此事的真实情况。

这项工作耗时很长,仅仅一页史料,便耗费了这些大儒一个冬天的时间。

“好!”

刘宏轻抚颔下须髯,大笑道:

“蔡卿数年勤勤恳恳,修史有功,封关内侯,赏千金!”

几乎就在一瞬间,满朝文武都对蔡邕投来妒忌的目光,在他们看来,前人修史从未得到过如此封赏,刘宏之所以对蔡邕青睐有加,只是因为方才蔡邕的进言。

“臣,德才浅薄,望陛下收回成命!”

蔡邕混迹朝堂数十年,自然很敏锐地察觉到了百官看他的眼神,他对于刘宏的决定也是极为不解与疑惑的,因此出言道。

“诶——”

刘宏并没有感到生气,他的决定总是会出乎大臣的意料,大臣反驳他的时候也不在少数,更不要说蔡邕其实是在请求自己收回对他的封赏。

“蔡卿儒名,遍传大汉,何来德才浅薄之言!”

刘宏不改脸上笑意,继续道。

“更何况,蔡卿修史劳苦功高,朕言出法随,岂容更改!”

虽然刘宏语气严厉,但这份严厉并非针对蔡邕,而是针对那些妒忌蔡邕的百官而言。

“臣谢陛下鸿恩!”

蔡邕无奈,只得接受了刘宏的封赏。

自此,春猎一事便算正式翻了过去,刘宏话锋一转,又道:

“还有一事要烦劳蔡卿。”

这件事其实算作刘宏的私事,故而他语气有些客气。

“陛下请讲,凡臣所能,必定竭尽全力,赴汤蹈火。”

蔡邕刚站起身来,再度弯腰行礼道。

“听闻蔡卿精通音律,可有此事?”

刘宏问道。

“臣的确沉淫音律多年,不说精通,却也算懂得。”

蔡邕道,虽然语气谦虚,但他神色之中哪里有半点自谦之意,而是满脸骄傲。

他确实有资格骄傲,早在十数年前,他便再也没有遇到过能在音律上和他相提并论的人,一直以来,士林一直将他与古时的伯牙师旷相提并论。

“前日,西域都护秦正进献胡女十名,朕曾看过,舞技精湛,然胡音刺耳,朕便想着,蔡卿音律精通音律之道,能否为朕调教一二?”

刘宏说出了他的目的。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完全不能理解天子为何要在大朝之时提出这个要求,此前天子虽然贪图享乐,但政事与玩乐都是分开处理,满朝文武也便没有干涉。

现如今,大汉刚刚平稳,天子竟然在大朝之上让大臣帮他调教舞女,这与古时昏君何异?

立刻有诤臣准备出言规劝。

而刘宏发现了众臣的不满,笑道:

“朕并非贪图享乐而忘记政事,而是今日大朝已经结束,加之春猎猎得福瑞,种种迹象表明,大汉正在蒸蒸日上。”

“朕甚喜之,故而决定,十日后于颂风阁大宴群臣,这些胡女,便是朕准备在大宴之上供众卿欣赏的。”

刘宏的解释合情合理,那些准备出声的诤臣也没了动静。

为天子者,恩威并施,既要以雷霆之势威慑群臣,又要用雨露之恩福泽朝臣,这样,才能使得朝政和睦。大宴,便是一种极好的方式。

“好了,退朝吧。”

刘宏挥挥手,群臣谢过天子,依次退出了崇德殿,口中还讨论着刘宏大宴群臣一事。

自从党锢以来,刘宏对于众臣都是极为戒备的,甚至连三公都屡次变更,甚至一年升贬数次。

大宴群臣更是从未有过,这次刘宏主动在朝堂上提出此事,也是为了给百官一众全新的印象。

不得不说,他成功了。

项明看着激烈讨论天子转变的群臣,暗暗点头,刘宏这一手颇为高明,无疑在极大程度上收拢了朝臣之心,让他们更加努力工作,毕竟谁都想在大宴之上得到天子的赞扬。

项明就这样慢慢学习刘宏的帝王之道,取其精髓,弃其腐朽,逐渐形成了专属于自己的一套理论。

正当他左思右想之时,后背突然被人轻拍了一下,因为对方没有恶意,所以项明没有第一时间察觉有人靠近。

项明惊异的转过头去,看到的却是蔡邕的脸。

蔡邕年过半百,拥有一副儒雅的面容,颔下留着一撮胡须,鬓角稍微带了些许白发,看起来精神精神矍铄,颇为和善。

项明看看四周,此时他已经走出皇城,来到了雒阳繁华的大街之上,其余百官都乘轿或车辇离去,只有蔡邕跟在他的身后。

“蔡中郎有何事?”

项明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儒蔡邕,天子设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