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楚史乱国志>第一百七十二章 迎风北去,临别高歌

蔡邕他们自然不知道匈奴战事,见到项明这副打扮,难免加以询问。

听闻项明大致的讲述,众人都知道了事态的严重,蔡邕和周瑜皆瞪大了眼睛,蔡琰一双美眸之中也尽是担忧。

“天子这是何意?竟然派你以八千新军抵挡十万匈奴,古人云螃臂挡车,也不过如此吧?”

蔡邕忍不住出言道,匈奴人的凶残强大,蔡邕虽然并没有亲眼所见,但东观史书之中,无不充斥着对匈奴的深恶痛嫉和无可奈何。

对比西园军,成军一年有余,从未经历过大型战斗,唯一一次算得上战斗的还莫名其妙成为了大汉之耻,在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蔡邕看不到项明有完成任务的可能。

“蔡翁言重了,匈奴强虽强矣,却并非无解,明之所以答应天子,是有足够的把握的。”

“更不要说,当初与蔡翁约法三章,前两件事明已经接近完成,至于那第三件事,此战虽然凶险,但却也是一个机会,不是吗?”

“你……唉。”

蔡邕想起当初自己与项明的约定,有心取消,却对上项明坚毅的眼神,也便放弃了打算。

也是,项明此番出征乃是天子的命令和他自己的要求,之所以说出那个约定,不过是给自己一个安慰罢了,即便收回当初所言,项明也还是要去。

想清楚这一点的蔡邕只能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便不再多言,缓缓退到了后面,示意周瑜和项明告别。

他也可以看出周瑜对项明有些不同的情感,但由于周瑜年幼,也没有往君臣那方面去想,还以为是那种有些依赖的叔侄之谊,项明临近远征,他觉得应该留一点时间给两人道别。

周瑜此前就紧跟在蔡邕身后,他聪慧过人,自入蔡邕门下,不到两年时间,已经将蔡邕的治经要领学了个七七八八,同时,还和蔡邕学习了音律与诗词,深得蔡邕喜爱。

在顾雍已经出师,在蔡邕的荐举下返回吴郡,担任娄县县丞之后,周瑜便是蔡邕最为看重的弟子,蔡邕倾尽自己所能教导周瑜,让周瑜成长得极为迅速。

“主……叔父,不如让瑜随叔父出征,为叔父出谋划策?”

周瑜目光清明,将近两年的成长让他的面庞多了几分棱角,依稀可见未来玉面周郎的模样。

项明看着周瑜认真的模样,伸出手来,搭在周瑜肩头。

周瑜这两年长高了不少,项明觉得自己也不应该再用对待小孩子的方式对他,所以项明并没有再选择摸头,而是直接沉声道:

“孙策被某留在了雒阳,此战你也不能去,若你真想在未来助某一臂之力的话,那么便拿出十二分的精力来学习知识。”

“诺!”

周瑜目光变得坚定起来,他不像孙策死缠烂打,项明不同意那便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现在他只希望自己能够尽快成长,帮助项明,而不是躲在雒阳,看着自家主公领军征战沙场。

“很好。”

项明满意地点点头,轻拍周瑜肩头,神色之中带着欣赏。

周瑜永远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种聪明而忠诚的麾下把握在手中,未来的作用不可估量。

想到这里,项明俯身,贴在周瑜耳畔,轻声道:

“待某归来,很大可能不能留在雒阳,到了那时,便是你出师去学习军略的时候。”

听闻项明的话,周瑜身体微微一震,随即点了点头。

此言,出项明口入周瑜耳,并没有被其他人听到,蔡邕看到周瑜的反应,虽然猜到项明许诺了什么条件,却绝对没有想到项明已经打着让周瑜出师的算盘。

说完此言,项明缓步来到蔡府大门旁,除了周瑜,他对蔡邕的一众门徒都不感兴趣,时间紧迫也没有必要一一道别,如果说在场之中他还有想要道别的,那便是躲在门后的蔡琰。

项明并没有推门而入,而是静静地站在门前,门后也如同没有人一般,鸦雀无声。

要不是一袭白色若隐若现,项明便会以为蔡琰已经离去。

两人就这样默默隔门对立,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陷入了静止。

过了许久,蔡琰才幽幽开口:

“何时归来?”

声音依旧是那么婉转空灵,与项明记忆中的一模一样。

这是蔡琰与项明的第二次谈话,就在上一次谈话后,项明便牢牢记住了这个声音,绝对不会忘记。

蔡琰并不像与项明通信那样长篇大论,仅仅四个字,问出最想知道问题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经过一年多的纸上交流,他们两人虽不曾见面,关系也发展到了没有必要那么客气的程度。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哪有尚未出征便考虑归期的道理。”

项明笑笑,声音平静,似乎还带了一点……温柔?

“胜算几何?”

蔡琰惜字如金,再次开口问出的又是一个极难的问题。

“能够守住便好,何谈胜算?”

项明答道,他再怎么狂妄,也不敢说能够用这八千人战胜对方十万大军。

“不要死了。”

项明仰天大笑,震得人耳膜发颤。

“某绝对会活着归来,待某归来之时,便来登门求亲。”

项明笑过之后,也不避讳众人,大声说出一句话。

门后的蔡琰满脸通红,双手下意识地抚上脸颊,才发现自己原来戴着白纱。

一旁的卫宁紧盯着项明的背影,双眼之中快要喷出火来,他一直将蔡琰视为自己的禁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二章 迎风北去,临别高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