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楚史乱国志>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封群臣,独命名号

对于众多武将的封赏,刘宏也听取了项明当初的意见,首当其冲,便是给予这些武将一个被官方承认的称号。

原本,武官的名号共有三种,属于官方的只有两种,一种是职位名号,就是刚刚革新的职位之名,另一种则是爵位名号。

如何进,他在官方的称号头衔便是大将军慎侯。

而第三种名号,大多来源于民间,比如韩信被称为兵仙,白起被称为人屠,这些都是百姓乃至敌人给他们另起的称呼。

这些名号大多威武霸道,然而却从未得到官方的认可,只是在私下里流传罢了。

然而刘宏为了想办法满足众多武将对名誉的需求,解决当下封无可封的局面,力排众文臣的否决,将这类名号列为官方之名。

此举,可以预见地,可以极大地满足众武将的虚荣心,可以说,这样的召令方一出台,便可以立竿见影地解决刘宏心中的忧虑。

由于很多武将不能返回雒阳接受封赏,刘宏索性直接在朝堂上商讨决定,同战胜的捷报一起,昭告天下。

大将军慎侯何进,虽然没有获得封赏的名号,但刘宏给他的殊荣,比起其他武将加起来都多。

其他众将皆加官晋爵,而何进爵位已经为一字侯,再向上论,便是大汉的禁忌——王。

因此,在不可能封王的前提之下,基于何进平定幽州叛乱的功劳,刘宏终究重拾旧题,在太尉邓盛的极力鼓推之下,无视了张让等人的反对,加封何进为大司马大将军。

这等殊荣,自光武中兴一来,何进为首人。

这一封赏,带来的隐形信息便是,何进彻底超越三公,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汉第一臣。

大司马之名为其复启,加之大将军的职位,更更考虑到当朝正宫皇后的影响,可以说,何进家族虽只经两代积累,就已经超过了四世三公的袁家,成为大汉第一世家。

除非未来袁绍能够封顶三公,使袁家成为五世三公,否则无论在名望还是在地位上,何家都将稳坐第一世家的交椅。

刘宏在做出这番决定之前,也细细思考过目前的情势。在他看来,虽然何进外戚势力同自己身边的宦官势力势如水火,自己此举看似会让外戚的实力大幅度增长,打破朝堂的平衡,但事实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宦官势力依靠天子生存壮大,天子无碍,谁敢说真正撼动得了十常侍的地位?除非何进下定决心造反,否则凭借他大司马大将军之名,还不足以威胁自己这个天子。

另外,项明此次出征西域所带的便是西园军,虽说西园军表面上是被自己掌控,事实上大部分能够算作宦官势力,此番他下定决心要大规模增加西园军兵力,单论在雒阳的军权而言,外戚与宦官的势力与争斗依旧被他把控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而这个平衡,是管理百官的精髓所在。

因此,即便他加封何进,事实上也只是一个虚名罢了,除了名望更胜一筹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同之前不同的权力。

当然,应有的食邑和金钱赏赐也少不了,但项明并不关心,也就没有在意。

而右车骑将军,斄乡侯董卓,在前骠骑将军皇甫嵩被革职,刘宏改变军制之后,一举晋为骠骑将军,兼镇凉将军,在军队中的地位仅次于何进。

另外,鉴于董卓连续抗击鲜卑匈奴高句丽等异族之功,晋爵为雍侯,一举成为大汉顶级贵胄。

同时获封“卫疆坚城”之名,以象征着同异族作战保卫大汉疆土。

左车骑将军,阳翟侯曹操,去左前称,拜为车骑将军,兼镇豫将军,同董卓并列。

在爵位方面,封曹操为谯侯,同样是一字顶级列侯。

而在称号方面,着实花费了刘宏一番心思。

曹操之功,前在于抵御黄巾南方联军,后在于平定岭南蛮乱,事实上,曹操的功绩比起董卓还要更盛半筹。

然而,曹操刚过而立之年,相比于当今朝堂来说太过年轻,倘若封赏太过难免落人口舌,因此,曹操的地位基本与董卓持平,不偏不倚。

所以,曹操获得了一个“拓土之矛”的名号。

虽然曹操并没有为大汉打下一寸领土,但这个名号一是同董卓对应,象征着天子手中的一矛一盾,另外也是对曹操的一种期待。

若自己决定起兵开疆拓土,北征匈奴南剿百越,曹操当为自己手中最为锋利的长矛,刺入异族胸膛,这,便是刘宏对于曹操的期望。

西域都护秦正,因为此前的请求,所以未曾封爵,在某种意义上还是白身。

但在这一系列战争中,他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兵南征,平定羌乱,之后又马不停蹄返回凉州,抗击匈奴,这番功绩,丝毫不逊曹董。

于是,秦正被封为牧宛侯,封地在凉州汉阳郡中,距离西域不算太过遥远。

由于西域都护已经是兼并了文职和武职双重名号的职位,因此刘宏并未以将军之名冠给秦正,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

但是,应有的名号不能少,在一番思索之后,刘宏给予了秦正“大汉顶梁”之称。

之所以给秦正这个名号,事实上也有提醒秦正已为汉臣的事实,在给足秦正面子的同时,也对其进行的充足的敲打。

同时,这个名号也是对秦正的一重限制,倘若“大汉顶梁”不忠大汉天子,就会受到天下人的口诛笔伐。

倘若秦正不是始皇重生,倒是真的有可能受


状态提示: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封群臣,独命名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