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楚史乱国志>第三百四十三章 轻松解决,突来惊喜

事实上,孙坚对于平叛之事还是比较重视的。

作为一名大汉将军,在没有战事的时候平叛便是最佳的军功积累方式。

虽然当前大汉武将过多,孙坚并没有上升的空间,但只要不断积累功劳,当出现机会之时,率先选择的便是他。

所以他怀揣着极大的希望,同时也抱着检验孙策所学的态度,从扬州出发,奔赴长沙。

不过,他前去荆州的时机不对,当时正值严冬,天寒地冻,反叛军难以抵挡严寒的天气,就此散去,并没有给孙坚出手的机会。

可这毕竟是天子调令,孙坚也不好抱怨什么,只得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防止叛军第二年卷土重来。

事实证明,孙坚的做法是有些多余的。

到了第二年春天,由于司隶喜讯和“增社均摊制”的推广,使得那些本来没有活路的叛军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作乱的斗志大减,很多都老老实实回归土地。

当区星等人再想召集众人之时,却发现原本万人的队伍只剩三四千人,根本成不了气候。

遇到这种情况,区星依旧没有打算放弃,他派人传口信给周朝郭石二人,言明只有聚在一处方有机会。

于是,零陵与桂阳的数千叛军开始向长沙靠拢。

可如此大规模的人员调动,早就引起了孙坚的注意,他派出孙策率领一支骑兵前去堵截周朝郭石,自己则点兵两千,进攻区星所在的县城。

但区星所召集的人,都是那些饥寒交迫,饿到皮包骨的寻常百姓,休说将才,就连可以指挥作战的人都没有一个。可以说,除了声势浩大之外,无比软弱。

而他们的战斗力,更是远远不及当初的黄巾,遇到当初击败黄巾的孙坚,如同纸糊的一般,一触即溃,根本形不成反抗。

孙坚只用了一天时间,便生擒区星,收复了被叛军攻占的县城。

至于剩余的叛军,也是无头苍蝇,孙坚只杀了一些其中骨干,余者,便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而孙策的表现甚至不输乃父,领着一千骑兵连日疾驰,先东后西,分别将周朝与郭石两人所率队伍击溃。

面对周朝郭石的队伍,孙策甚至发挥不出五成勇武,就如斩瓜切菜一般在敌阵之中冲杀,先后斩下周朝和郭石的头颅,杀散敌军。

而孙策自己率领的一千骑兵,除少数在乱战当中落马受伤之外,竟无一战死,达到了令人的毫发无损,如此战绩,尽管面对的是一支松散至极的队伍,也足以证明孙策的能力。

于是,总共不到十天,孙坚就将混乱一方的叛军彻底击垮,将生擒的区星送至雒阳,至于周朝与郭石的头颅,则被随意丢弃。

但这场战斗也给孙坚带来了好处,让他真正在长沙站稳了脚跟,可以安心发展一些自己的势力。

至于孙策,按孙坚来信的意思,是将其派去剿灭长沙乃至于整个荆州的山贼水寇,在不断战斗中积攒经验。

此事也就告一段落。

时间一转眼便来到了秋天,更是到了秋收的时节。

不出所料,天下各地除了少数地区出现了小规模的自然灾害,获得丰收,虽没有去年司隶那么夸张,但确实得到了喜人的提升。

随之而来的,是项明在民间的声望又一度暴涨,田野乡间,尽是讨论当今吴侯的话题。

天下百姓可能不知当朝三公是谁,但必定知晓项明的声望。

而获得了如此巨大名望的项明,却毫不张扬,低调行事,甚至主动减缓了政令颁布的速度,主动做到韬光养晦。

因为他心中清楚,如此巨大的名望,既是优势,亦是负担。从今之后,朝堂之上必定会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自己所有行事都需要谨言慎行,一旦出现分毫纰漏,便会被无限放大。

但自此之后,开始有人毛遂自荐,想要在项明麾下做事,其中固然有好高骛远之辈,但却也不乏人才。

项明此时身上聚集了无数目光,无法亲自选拔人才,只能安排顾雍接待来投人才,并加以挑选。

项明只是在最终翻看名录,以免错过一些历史有名的人才。

但最终,虽征召了一些人才,但最多不过是小吏之姿,真正能让项明眼前一亮的,甚至一个都没有。

久而久之,项明也便习惯了这种失落,开始对来投人才失去了期待。

中平五年,便随着时间的流逝平平无奇地过去,转瞬之间,来到了中平六年。

只有项明知晓,在历史之上,这一年是动荡的一年,天子突然驾崩,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雒阳城中十常侍与何进之间的较量,将以两败俱伤告终。

最后,唯有董卓成为了那只黄雀,撷取了两派斗争的果实,成为了唯一赢家。

但历史走向已经与原本截然不同,不说刘宏的身体状况,何进此时官拜大司马大将军,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威势压得十常侍有些喘不过气,只能依靠天子勉强生存,两派斗争的结果还并不好说。

还有刘辩的存在,原本的刘辩只是这场争斗当中的牺牲品,靠山何进的倒台注定了他的失败。而现在的刘辩可是汉武再世,其手腕同样不容小觑,就算何进阴沟里翻船,被十常侍兑子,但他不相信刘辩没有一点准备。

所以说,刘宏是否会死并不是重点,但刘宏死后,历史能否会如同脱缰野马一般不可控制,还是与原本大同小异,这一切都是未知,都需要时间来验证。

但无论如何,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三章 轻松解决,突来惊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