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安静地离开了新安,他对曹操的提议很是满意,若是凭斗将决定,既能如自己所愿,又不会使得对方太过难堪。
他对吕布有足够的自信,虽然他们议定斗将三场,但他麾下也不止有吕布一员大将,以他们的实力,赢下一场并非难事。
况且,他并不认为曹操会派出麾下的顶级武将同自己交战,斗将之法不过是给了双方一个台阶。
董卓需要通过新安前往雒阳,曹操则需要在不受天子质疑的情况下避免与董卓发生冲突。两人各取所需,这场斗将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
当日傍晚,董卓麾下十万大军已尽数渡河,董卓下令全军修整,令所有人都酣睡一夜,养足了精神。次日清晨出发,直奔新安而去。
曹操自然是列阵等候。
值得一提的是,他并没有撤去布置在地上的拒马蒺藜,并在其后极为周密地布下阵列。由此便可以看出,他对于董卓还是存有些许戒备之意。
董卓对曹操的行为并不在意,在他看来,小心谨慎是身为大将的必要素养,曹操此举不但不会让他心生厌恶,反倒在心中又对曹操高看几分。
“谯侯昨日所言,可还当真?”
虽然双方都心知肚明不会动手,但看到曹操剑拔弩张的架势,李儒还是纵马上前,如此问道。
董卓身为大军主将,此刻必定不能像昨天那样上前交涉,于是,这种差事便交付给了李儒来完成。
他想要在战前给予曹操一定的压力,这样的言语攻击无疑是最好的方式,同时,这也是他揣度曹操的方法。
“自然当真,若不欲寒暄,那便即刻开始。”
面对李儒略带挑衅的提问,曹操表现得很是平淡。
他知道李儒是个聪明人,所做一切都是有极强的目的性在其中,不被对方挑起情绪的最好办法,便是在情绪上无视对方。
“那便好,某这就回去禀名董公。”
李儒自讨了个没趣,讪讪道,但他此言也不老实,结合他刚才对曹操的称呼来看,可以说是在贬低对方。
他并没有刻意去看曹操的表情,只是转身就走,因为他知道,今日他不可能在曹操脸上看到怒容。
待李儒返回本阵,很快,董卓便派出了第一名斗将之人。
此人手持长刀,胯下一匹乌黑色的战马,体格雄壮,一看便不是碌碌之辈。
曹操也见过对方,正是黄巾之乱时董卓麾下的头号大将——华雄。
“妙才,同为刀将,就由你来会会敌将。”
曹操见华雄出战,情绪没有任何波动,轻描淡写地点出身旁的一名将军。
“如孟德所愿,就让某来试试那号称西凉第一猛将的身手。”
夏侯渊听着曹操的介绍,知晓了自己对手的身份,嘴角露出一抹笑容,策马出阵。
他原是曹操本家,虽自幼习武,练就一身过人勇力,却从来没有用武之地。
直到听闻本家亲戚在黄巾之乱中大放光彩,成为了豫州刺史,才得知曹操竟有如此能力,于是便同兄长一起,投奔在曹操的麾下。
在南征百越的战争当中,他同样加入了战斗,发挥得相当出色,同兄长一起被曹操所重,在曹操麾下担任骑兵校尉之职。
他曾经听到曹操无数次说过黄巾之乱时的大将事迹,尽管项明与关张的名字被提起的次数最多,但华雄同样也是榜上有名。
因而此刻面对华雄,他心中没来由地升起一股战意。也不答话,策马奔来当头便是一刀。
华雄见一名体型不逊于己的将军策马奔出,心底也带走一丝欣喜之意。
正如同刀将那种独一无二的风格一样,他们同样有一种类似于豪迈的傲气,见到同为刀将的敌人,总想同对方决一胜负。
即便是当初在战场上大发神威的关羽,他也曾经在战后发起了一次挑战。只不过输得极惨,被关羽在十个回合之内击败。
即便击败他的是远超于他的关羽,他的内心也多有不甘。这数年来,他一直拼命锤炼自己的武力,自认已经触碰到了所能达到的顶点,再想进步,除了苦练之外,还需要机缘巧合才能做到。
换而言之,他此时比起原本历史上的华雄强了不少,已经接近于最顶尖的一流武将水平。
看到对方策马冲向自己,华雄下意识地问了一句来者何人,却不想对方并没有回答自己,而是当头一刀劈来。
虽是堂堂正正的一刀,但却带有一些出其不意的偷袭之意,不知怎的,华雄对夏侯渊的这个举动厌烦透顶,不由得产生了些许愤怒。
但他还不至于被这一刀劈中,当即双手持刀向上迎去。
刀刃相撞的声音无比清脆,但绝不悦耳,刀刃解除的部分瞬间出现了一道豁口。
这并不是两人的兵器不好,而是在巨大的力量之下,刀刃承受不住突如其来的冲击而瞬间变形,这还是得益于这两把兵器材质不错,换作寻常的大刀,此时已经被从中削断。
在意识到这种情况之后,两人都不约而同地卸下了几分手上的力道,错身而过之后,借着调转战马的时机,他们都朝自己的兵器上看去。
在转过身之后,他们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心疼之意。
他们当然可以很明显的察觉到,倘若两人不加收敛地一直如此,很可能会使得手中兵器彻底报废。
毕竟,一两道豁口可以修补,但若是豁口太多,便只能重铸新刃,这样对他们来说绝对算是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