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楚史乱国志>第四百零二章 天子疏漏,董卓上朝

刘辩只在雅殿歇息一夜,不问雒阳中事,待到次日回到宫中,才知晓清缴十常侍的过程中竟然发生了这么多意外。

他并不认为张让能够逃脱董卓的追击,虽天大地大,但张让等人养尊处优,绝对不会骑马。

单凭一双腿,根本走不出多远,绝对架不住十万铁骑的搜查寻找,在他看来,当天就可以被董卓抓回。

因此,他并没有将太多精力放在此事上面,而是一直在处理朝堂上的事情。

虽然早朝停止不过三日时间,但已经积压了太多政事,刘辩身为天子,自然要优先处理这些事情。虽没有什么大事,却足够繁琐,尽管他已经有意加速处理,也花费了大半天时间。

当他终于意识到董卓尚未归来之时,才察觉到了些许不对,连忙遣李旷探查消息。

待得黄昏之时,李旷回禀,董卓军已在一个时辰前全员返回城外军营之中,并无进城之意。

如此异常情况,不禁使刘辩心生疑惑。

按照常理,董卓越快抓获张让,便应该越快送返雒阳,以彰显自己的功绩,当时还不到申时,正值雒阳繁闹之时,对方不应错过这个机会。

除非,董卓在故意推迟,以达到留在雒阳的目的。

刘辩敏锐地洞察了董卓的想法,但张让一事最多拖延一夜,事实上董卓若硬要留在雒阳应该会有更好的办法,不应做出如此稚嫩而无效的举动。

刘辩倒是不怕董卓找借口停留,毕竟此前已经有过约定。若对方如此行事,反倒是坐实了谋反的事实。

自己于是便可以借天子之名召集天下诸侯前来讨伐董卓,而董卓虽拥兵十万,在曹操与李旷的防守之下,短时间内攻破雒阳的可能微乎其微。

时间一长,休说董卓自身补给不足,汇聚而来的诸侯也会将其逼退。

关于曹操与董卓联合一事,他也有过分析,在他看来,曹董二人从性格上便存在不同,况且曹操绝对不会甘于居身对方之下,所以联合必不可能。

站在刘辩的立场上,他的规划毫无问题,当初借用董卓焦急的心理为今日之事留下了后手,若董卓循规蹈矩,必定算计不过这位再世的武帝。

但他万万想不到的是,董卓阵营之中多出了一名绝代毒士,教唆董卓直接抛开了种种限制,威胁他的天子地位。

好在,他也知道警惕对手的道理。

虽然胸有成竹,但终归要见招拆招后才分出高下,于是,他并没有丝毫放松,而是带着警惕等待着第二天的到来。

是夜,雒阳城内暗潮涌动,许多世家高官被人惊扰,彻夜未眠。

刘辩将雒阳警卫之事交予李旷,只不过李旷显然对护卫一城并没有太多经验,他更多地将目光放在了城门的防守之上,而忽略了城内的巡察。

这也不能怪他,城外有董卓曹操虎视眈眈,他也不得不将绝大多数兵力投入到城门之处,至于雒阳城内,前夜已经花费了全部力量搜查全城,在他想来应该没有什么不安因素。

但这,就给了董卓提前派入城中的探子可乘之机,他们潜入众朝臣府上,通过威逼利诱等方式,强硬地执行着董卓交付给他们的任务。

很多事情,在一夜之间便已经改变,而刘辩虽心怀警惕,却也自忖高枕无忧,将视线全部放在了城外的董卓军营,进而忽略了眼皮下发生的一切。

次日如约而至般地到来,将一切安排妥当的董卓整顿精神,策高头大马,李进喜在最前牵马,而董卓身前坐着刘协,身后分别跟着李儒与吕布。

在两人之后分别有六骑高举大旗,大旗之上,是逃出雒阳城的六名十常侍首级。

一队区区十人,却行出了千百人的气势,一路昂首挺胸,一直来到了宫门之外。

而崇德殿上,朝会还在继续。

刘辩并未传召,董卓算是私自入城,但也得到了天子默许,因而李旷也并未阻拦。

其实这也算是刘辩的一个小手段,若董卓耐心等待朝会结束,则会消磨其酝酿一夜的气势,使得对方的准备毫无意义。

而若董卓硬闯朝堂,他虽不至于降罪,也会顺势呵斥几句,同时降低董卓在朝臣心中的形象,一举两得。

果然,正如刘辩猜测的那样,董卓根本没有等待的意图,只是在章华门外翻身下马,一手牵着刘协,缓缓冲着崇德殿走来。

李儒等人自然跟随其后,至于十常侍的头颅,被众骑从大旗之上摘下,捧在托盘之中,交于宫中黄门。

至于李进喜,则没有资格继续跟随,而是站在章华门外等待。

待到殿门之外,董卓深吸一口气,大声道:

“臣董卓,不负陛下所托,诛尽十常侍乱党,解救陈留王于北邙,现,向陛下复命!”

言罢,大步踏入崇德殿中,来到大殿正中,稍落后于刘协,双腿一曲,如山般的身躯轰然跪倒。

“臣见过陛下!”

刘协声音清脆,也跪了下来,这是礼数,不容省略。

“皇弟快些平身,张让等人可曾伤你?”

刘辩原本准备斥责董卓一顿,但董卓巧妙地将刘协推至身前,让他不得不转移了注意。

“回陛下的话,臣未曾受伤,不过有些劳累。”

刘协故意道,其实他知道对方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安危,只是如此一说而已。

“倒是苦了皇弟。”

刘辩安慰一句,便把目光放到了董卓身上。

“雍侯劳苦,快些平身吧。”

状态提示:第四百零二章 天子疏漏,董卓上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