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楚史乱国志>第四百零四章 罪行证据,后手尽出

说到最后,董卓甚至不以臣来自称,表现了他对于刘辩的深恶痛嫉。

他此前所言,便如同在平静的水面上投下一块巨石,顿时,整个朝堂之上沸腾了起来。

只因他弹劾天子使用的罪名。

而今已经不似战国那个礼乐崩塌的时代,儒礼是深深印刻在朝堂上下每一个角落的,就算刘辩已经坐上天子之位,也绝对经受不住这种弹劾。

因为在当下独尊儒术的朝堂之上,可能思想会显得固化,但规矩绝对不是那么轻易可以打破的,特别是这样关乎人伦的规则。

臣弑君,子弑父,为天下人所不容,倘若罪名落实,休说天子之位不保,刘辩甚至可能会落到人人喊打的程度。

更不要说还有一个残害大臣的“暴君”之举。

“董卓!朕怎会做出这种事情!”

刘辩本来还好奇董卓会安一个什么样的罪名给他,但此刻好奇心尽丧,怒火填满了胸膛。

就算他没有做过此事,只要被董卓提出,还是会在文武百官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久而久之,也许会酝酿出恶果。

况且,董卓的言论便是赤裸裸的胡言乱语,他虽然对继位有些迫不及待,却绝对不会做出这等事情。

毕竟,刘宏也算是自己的后世子孙,他再怎么果决狠辣,也不会祸害到刘宏头上。

更不要说,当下也不是继位的最好时机,退一万步讲,就算他要对刘宏动手,也会待得几年自己羽翼丰满且年岁更长之后,才会顺理成章地继位。

若刘辩真有这样的心思,晚几年继位,那就不会发生这么多的变故,刘宏之死虽然突然,却是没有任何影响因素的巧合。

但很显然,董卓不会这么认为:

“先帝在位之时,正值鼎盛,年岁不至不惑,身体康健,因何突然暴毙,不用某说,诸公心中自有答案。”

“更何况,某有证据,带上来!”

董卓看都不看被气得浑身颤抖的刘辩,大手一挥,早就候在殿门外的李儒吕布大踏步上前。

李儒手中握着一卷纸帛,而吕布手中则抓着一个人。

周围环境变得安静下来,文武百官也不是不分场合之人,此刻对峙朝堂,绝对不能发出声音干扰到双方,否则后果可想而知。

董卓接过李儒手中纸帛,高声道:

“此物,乃是张让随身之物,其上所载,乃是当初天子谋害大将军的全部过程。”

“滥用天子之权,杀害大臣,当今天子,何其暴也!其人,已丧天子之德!”

此物确实是董卓从张让尸身上找到的,想必张让是准备逃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再将此事公之于众,以报复天子的抛弃,不想被董卓用在了这个地方。

“何进确实为朕所杀,因为他触碰到了朕的底线,如何?”

面对董卓的诘难,刘辩坦然以对,他从来就不认为自己算计何进有什么过错,他身为天子,什么时候连剥夺臣子性命的权力都没有了。

不公开此事,只为安定朝堂众臣的情绪罢了,否则,刘辩也不在意用此事为自己增添名望。

文武百官对于董卓的弹劾亦不置可否,何进残党在雒阳闹得风雨飘摇,任谁都知道何进的结局,而单凭十常侍还不会做得如此彻底,如此看来只有天子亲自动手,才让何进之死成为了定局。

这一点在雒阳城内几乎算得上是共识,此刻董卓挑明此事,也毫不在意。

相比之下,他们还是将焦点放在了谋害先帝的罪名上。

董卓见此事并未调动朝臣气氛,也毫不在意,将何进之死代入这场弹劾之中,他期待的作用也只是抛砖引玉,并未对这条罪名抱有多大期望。

不过,用以火上浇油却是足够。

“临近被杀之前,张让还对陈留王殿下说出了一件事情,便是小心当今天子。”

董卓继续道,他一本正经地讲述着编造的故事,但在过程中没有一个人对他提出质疑,包括正在用阴冷目光盯着他的刘辩。

“陈留王问及原因,张让只言一句:其父尚能弑,何况兄弟乎?”

“一派胡言!”

一名大臣突然出言呵斥道:

“仅凭张让言语,又怎能确定天子之过?还不是你董卓一人之言!”

董卓瞥了一眼对方,心中明了,其实此人并不是为了天子说话,恰恰相反,这是董卓故意安排的一句质疑。

“张让死前,却又其话,然其中真假,孤却不知。”

此时,刘协突然出言,凭他的身份,还是能够增加几分真实。

但这还不够。

“区区人言,又有何虑?若确有其事,还望雍侯拿出证据。”

此时,又一人站起反驳道。

“证据?”

董卓一笑,他就等着这个机会。略使眼色,吕布便将手中抓着的人直接扔在地上,其人痛苦呻吟着,在地上打滚。

此人一开始并不跟在董卓的队列之中,而是在董卓的安排下,被李进喜带到崇德殿外,瞬间被吕布制服,扔到大殿之上。

当然,这都是装个样子。

一时间,众文武面面相觑,有人看着此人眼熟,却一时间想不起来对方是谁。

“此人,乃是先帝身畔太医,当初却被太子收买,致使先帝食以毒药,因此暴毙。”

董卓言简意赅,将最主要的事情一言带过。而那名太医频频点头,似乎已经认罪。

这是故意给众人留下想像的空间,他只需要将事情大概说出,既不用担心出现纰


状态提示:第四百零四章 罪行证据,后手尽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