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楚史乱国志>第四百一十六章 刘辩转变,昭告天下

“总之,要防备袁绍。”

看着袁绍那堆满笑容的面孔,刘辩在心中打定主意。

他这才发现自己与这个时代的格格不入,身旁没有一人是易与之辈,若是轻易相信他人,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麻烦。

此后,至少他会更加慎重地对待世事,以保证此前的事情不会重蹈覆辙。

带着深沉的心思,刘辩一行进入了軒辕关内。

軒辕关守将还不知晓雒阳城发生的消息,听说天子亲至,连忙列齐关内全体守军,夹道欢迎。

刘辩依稀记得此人,当初春猎之时,便是对方在此驻守,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依旧是一名平平无奇的軒辕关守将。

踏上城头,当初因黄巾战事而破损的城墙早已看不出半点痕迹,若不是史书记载,百年之后绝对不会有人知道在此关前展开过一场多么混乱而盛大的战争。

睹物思人,看着熟悉的城头建筑,与身后紧紧跟随着的李旷,刘辩的思绪不禁回到了当年的那个夜晚,忆起了那名雄壮强大,且又极度精明睿智的将军。

他身经百战,却无一败绩;他文才超绝,作品流传天下;他心怀天下,提出了惊世国策……

“吴侯……”

他目露追忆之色,其中也或许带有些许惋惜,倘若项明当初同意了自己的招揽,那么对方很可能达不到如今名誉天下的成就,但至少若对方在自己身边,董卓的十万大军不会如此轻易地给自己造成那么大的麻烦。

毕竟,吴侯八千西园军驰援凉州,平定匈奴之乱已经成为了大汉传奇一般的故事,经过朝堂刻意的传播,这项事迹在民间的地位已经不低于当初冠军侯西征。

事实上,论成就,项明暂且还比不上当初的霍去病,但世事皆是如此,传奇虽会随着时间的沉淀更加经典,但在世人眼中便是比不过现存的传说。

“这一次,你会帮朕吗?”

刘辩眺望群山,面朝的,正是东南的方向。

早在一路之上,他便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有了打算。

召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夺回属于自己的皇位!

他也会对董卓之事引以为戒,在他看来,董卓之所以能够在自己面前嚣张跋扈,是因为并没有能够制衡他的存在,曹操大军虽至,但他总有一种曹操并未尽心尽力的感觉,因而,使得董卓一家独大。

这一次若召集诸侯平董卓之乱,必须要广泛征召,使得各方诸侯相互掣肘,便如同当初黄巾之乱时先帝所做的那样。

这样,即便某些诸侯有着一些属于自己的野心,在各方势力交错牵扯之下,也只能统一听从自己的调遣。

而关于各诸侯是否情愿出兵的事情,其实刘辩并没有太过担心,因为,一旦他以高官厚禄为诱,没有人可以拒绝出兵。

董卓强行占据雒阳,即便另立新君,毕竟所做所为还是太过牵强,可以一时引导雒阳百姓的舆论,但一旦此事传遍天下,必定会引发不同的意见。

只要有人承认,那么无论董卓再使用什么手段,都不会剥夺他名义上的天子之位,而保有天子这个名号,他便可以对诸侯施以允诺,最终达到召集众人的目的。

任凭董卓势力如何庞大,怎能以并凉二州迎战整个天下?只要召集的诸侯够多,便能够携天下之力反攻雒阳。

更何况,他其实并不需要太多诸侯的认可,只要实力最强大的几人能够出兵响应,董卓便会招架不住。

可是现在,摆在面前的唯一问题便是时间,当前已经是夏末秋初,正值秋收的季节,各州刺史需要处理农事,粮草不收,则出征无粮。

因此,在一个多月的时间之内恐怕无暇顾及他这边的事情。

更何况,召集大军也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倘若真如此,到那时,便是冬季了。

所以,尽管内心有诸多不快,但刘辩还是强行按耐住心中怒火,准备等到明年再行反攻雒阳。

这一点,也是同曹操等人周密商讨过后得出的结果。

不过,这并不代表刘辩不能提前书写伐董檄文,提前号召各地刺史太守出兵响应,否则若董卓先一步行动,提前利用权势对天下诸侯加以封赏,再大放公文昭告天下,颠倒黑白,那么一切就都不好说了……

想到这里,刘辩也就不再耽搁,步行下了軒辕关城头,吩咐众人准备纸笔,他要亲自书写讨董檄文。

说起来,刘辩也是略有文才,一篇檄文洋洋洒洒数百字,道尽了董卓的跋扈与霸道,写明了自己的无辜与委屈,最后,更是以天子的口吻恳求众人出兵助他一臂之力,并且允诺种种条件。

可以说,刘辩在檄文中彻底放下了天子的骄傲,用一种低姿态去同众诸侯对话,说白了就是卖惨。

各诸侯可能不会同情一位被灰头土脸赶出雒阳的君王,但他们治下的百姓会,这也是他从董卓一事之中学到的教训。

正所谓人言可畏,虽然成效可能没有预期般巨大,但只要积极地去引导舆论,必定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在雒阳时被对方掌控了舆论,便导致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而面对全天下百姓,他将不再忽视,亦不再退让。

他要主动掌控舆论,以达到收获人心的目的。

身为天子,他还未施行过什么于民有益的政策,唯一的办法,便是博得天下人的同情。

在书写完全文的一刻起,他便抛弃了自己的所有尊严与骄傲,但这个举动并未让他


状态提示:第四百一十六章 刘辩转变,昭告天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