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楚史乱国志>第四百二十一章 大战迫近,董卓应对

近日来,董卓算是体会到了当时刘辩事尽不如人意的感觉。

他当然知道刘辩在豫州发放檄文,召集天下诸侯讨董,但事实上他并没有太将此事放在心上。

在他看来,刘辩已经失势,当今天下正统归于刘协,就算被刘辩偷偷拿走了传国玉玺,但新君的登基大典亦不是儿戏,无论他在此前的手段如何过分,最起码从结果上来看获胜的是他。

而且,在李儒的建议下,他也对天下诸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安抚封赏,以定人心。

想来,即便有些前来助力,也形不成气候,他拥两州之兵,坐雄关之利,无论如何也能抵挡得住那些乌合之众的反击。

况且,这一次倘若刘辩失败,那么他便有了诛杀对方的理由,不至于落人口舌。

等到刘辩一死,天下逐渐恢复稳定,便可以着手考虑逼迫刘协禅让的事宜了。

董卓的算盘打得极好,但怎奈现实不同于臆想,自入春以来,从天下各地接连而至的消息狠狠给了他一记耳光。

无论是他还是李儒都没有料到,此前或升职或封赏的举动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各地诸侯都开始出兵向豫州汇聚,总归不会是帮助他剿灭刘辩。

说到底,董卓还是没能察觉到天下诸侯心中与他大同小异的野心,当下汉氏声望已跌至谷底,先帝时期因各种动乱埋下的重重隐患并未消失,而是被大汉死灰复燃般的短暂繁荣所掩盖,此刻又有逐渐爆发的趋势。

既然汉氏失去原有的影响力,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个大汉王朝有可能进行一如既往般地更迭。

此时,只要有人能够镇压天下群雄,并且推翻汉氏,那么他便将成为新的天子。

这就是天下诸侯心照不宣的野心。

而实现这一野心的第一步,便是将距离那个目标最近的董卓击垮,若是让对方长成了气候,那么他们便将没有任何机会。

只可惜,董卓看不到这一点,李儒亦被短暂的权势迷住了双眼。

或许贾诩看出其中端倪,但为了明哲保身,并未说出。

他的心思城府太过深沉,以至于没有人能够知晓他心中究竟想的是什么。

而来自各地的消息也接连传来。最开始,还是一些或有或无的小角色,领兵动身。可等到后来,辽东太守公孙瓒,幽州牧刘虞,冀州牧韩馥,益州牧刘焉等诸侯皆有异动,这就不得不使董卓慌了神。

虽说暂且还没有其他州郡的消息,但从当前得到的消息来看,响应刘辩号召的绝对不在少数,虽说他们不可能倾尽全力,但最起码也算是代表了整个天下。

也就是说,他董卓,要以一己之力面对整个天下!

如此一来,尽管麾下有着三十万大军,尽管坐拥八大雄关,还是让董卓心惊肉跳。

天下诸侯的实力他也曾见过,若集结起来,他将没有一丝一毫获胜的希望。

但董卓也不是坐以待毙之人,在李儒与贾诩的建议下,一方面广派使臣,以现天子刘协的名义斥责出征诸侯,勒令其原路返回,否则当即废其官职,另外,他也派出吕布华雄等人,对前往豫州的诸侯进行截杀,以削弱最终集结的力量。

同时,将麾下绝大多数兵力调往司隶,做好最坏的打算。

第一种应对几乎是徒劳无功,若是畏惧董卓,众诸侯便不会出兵,自然不可能因为区区恐吓便先行退兵。

而第二种应对方式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

并不是每位诸侯都有实力动辄调动数万大军,其中大多数都是为了在刘辩面前表露功绩。这些也是没有实力拥有野心之辈,所带兵马往往不超过三千,只是为了响应前天子的号召,平混功劳罢了。

这样的军队,如何挡得住凉州铁骑的突袭?休说吕布华雄等人带队,就是无人引领都可以轻松击破。

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共有十数路诸侯带来的兵马被董卓军截断杀散,林林总总加起来也击溃了近五万人。

然而,这种方式也存在着种种弊端。

首先,各路诸侯的路线不定,使得吕布等人只能像无头苍蝇一般胡乱寻找,效率极低不说,阻截的也只是少数。

其次,他们不能够远离司隶,以免分散战力给刘辩可乘之机,所以各路诸侯基本上只需绕开兖州,基本上便不会遇到攻击。

所以这种方法的效果逐渐地降低,到了最后,无论董卓军如何搜寻,都遇不到前来讨董的诸侯。

最后,这种方式只能驱逐一些相对微不足道的小诸侯,尽管也有可能积少成多,但这场战争的关键还是在各方大诸侯身上。

若不能阻截他们,仅仅扫清那些小股诸侯,几乎等同于在做无用功。

因而,当董卓得知豫州聚集的大军人数已经超过五十万之多后,他便即刻召回了身在兖州的吕布等人,放弃了半路阻击的想法。

可豫州的兵力还在逐日增加,似有蓄势待发之意。

董卓心中的不安也愈发浓烈,在近几日的朝会之中,已经有数次咆哮公堂的失态。

若百官有人劝阻,轻则杖刑伺候,重则杀头,气急败坏的董卓这个时候可不会管什么后果。

甚至,老太傅袁隗得知此事上朝劝阻,都被董卓一通臭骂,当夜便怒火攻心,暴毙于袁府。

袁隗的死并未触动董卓,反而让他变本加厉,整个二月,雒阳都处在董卓带来的阴霾之中,朝堂气氛更是沉重得几乎令人无法呼吸。

这一日,


状态提示:第四百二十一章 大战迫近,董卓应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