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项明便领兵东行,离开了颖川,直奔兖州而去。
此行的目标,是陈留郡的酸枣。
这是兖州与司隶的交接地带,同时,在原本的历史中,这里也本是关东诸侯集结之地。
尽管历史比往常改变了许多,但项明还是决定按照历史中的讨董路线去打。
尽管他曾经沿这条路进攻咸阳,但四百年的时间早已使城池分布以及自然地貌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因此以往的经验对他来说没有太大的用处。
不过,先黄巾张角,后有记忆中的讨董路线作为参考,因此项明对攻克虎牢也算是信心满满,早早就做好了计划部署。
大军花费了十数日的时间抵达酸枣,事实上颖川郡与陈留郡本就相连,距离不过三四百里,若不是有山势阻隔,甚至用不了十天。
项明站在酸枣城的城门前,思考了许多事情。
董卓绝非庸碌,在大军集结的一个多月时间内,也不会坐以待毙,很可能会做好一切准备,等待他们的进攻。
探马根本无法从司隶获得任何情报信息,所以他们对于董卓的部署一无所知。相反,由于联军人多口杂的缘故,他们的规划行动会被董卓掌握。
从这个方面来说,他们是处在劣势的一方,即便有着绝对的人数优势,也不敢轻言必胜。
但失败的可能又非常小。
在原本的历史中,关东诸侯貌合神离,终日享乐不思进取,唯有孙坚勇猛作战,却也能屡战屡胜打破敌军。
早知道,孙坚与董卓的力量本就不在一个层面,再加上董卓是以守待攻,都能够被孙坚打得节节败退,那么董卓军的战力与实力也就不言而喻。
尽管情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获胜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可他唯独担心的,便是董卓向他人求援。
他自然也未曾忘记,在凉州以西,还有秦正虎视眈眈地看着中原的情势,准备寻找最佳时机入局。
而诸侯讨董看起来便是一个绝佳的时机。
若是能够帮助董卓战胜诸侯联军,那么秦正不但可以从董卓处获得利益的承诺,同时削减了天下诸侯的力量,也算是为未来做了准备。
因此,虽然难度极大,但能够获得的利益也高得可怕,所以秦正未必不会出手。
有了秦正的参与,无疑会使这场战争的难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但即便是这样,项明依旧认为获胜的会是自己一方,因为无论秦正再强,加上董卓也敌不过天下诸侯。
而他心中总隐隐感到不安,却不知缘由何在,因此有些疑虑。
“公达,规划当真没有问题?”
他转头问向一旁的年轻谋士。
由于未带刘基出征,因此他麾下缺乏一个能够出谋划策防范敌军计策的谋士,所以特意在临出征之前向曹操借来了荀攸。
或许曹操也有探查众诸侯底细之意,所以很痛快地同意了项明的请求。
“吴侯怕是多虑了,依照攸看来,吴侯所做布局堪称无懈可击,即便敌军有针对性的安排,也不至于折损过多,大不了重新规划部署。”
荀攸不明白项明为何要三番两次地询问这种问题,或许是对方谨慎,可他明明记得黄巾之战时对方的风格并非如此。
但他诧异归诧异,也项明这么做也是出于保险起见,倒也无可厚非。
“但愿如此。”
项明轻轻颔首,随即策马入城。
酸枣县令早已得到消息,为大军腾出一片用以驻扎的空地,城中百姓也被县令提前安抚,并未展现出恐慌的一面。
当然,在项明的统领之下,这路大军不会在酸枣耽搁太长的时间,不过,会用作临时的大本营与粮仓。
此次战争与以往都有所不同,此前大多都是带够两三日口粮轻装上阵,在沿途的郡县之中搜集粮草。
但这只能算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沿途搜集粮草,可能造成百姓受难不说,还要耽搁大把的时间。
最致命的是,一旦攻克不下城郡,很快便会面临缺粮的窘迫,时运不济只能被迫撤军,让此前的战斗前功尽弃。
可能这么做唯二的好处,便是节约人力和避免被敌人劫粮。
但此刻项明麾下兵多粮足,而司隶方面显然没有那么轻易攻克,于是便采用最普遍而常用的运粮方式,做好同敌军打持久战的准备。
或许是出于还原历史的恶趣味,项明还将运粮之责分配给了袁术。
现在袁家只剩他们兄弟二人,空有其名而没有力量,倘若袁术不想体验他的如霆怒火,便不会在粮草上作什么文章,否则,他便要自承恶果。
孙坚作为先锋,麾下士兵并未驻扎在酸枣,而是贴近城墙而结营,明日一早,便会开拔出征。
其他人也各有分工,由于司隶并非仅有虎牢一座雄关,因此项明的部署也及其大胆。
他直接兵分三路,将这十数万大军摆成三叉戟之态,同时对原武、阳武、中牟三县发动进攻。
他深知,若孤军深入,确实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抵达虎牢关下,可那样一来便等同于深入敌军腹地,不说其他,单单粮草都不能保证供应。
若是用大军接连攻伐也不是不行,可那样一来无疑要在沿途花费大量的时间,更非他所愿。
在他进攻河内郡的同时,刘辩恐怕也开始了对司隶的进攻。
颖川距离軒辕关本就极近,其中仅仅隔着一座阳城,不似项明,还需要攻克许多郡县才可以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