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楚史乱国志>第四百四十五章 未雨绸缪,荥阳对峙

项明多少能够理解公孙瓒的心思,但他只能略微压制麾下将士的浓烈战意,他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想让这些人的热血用在最恰当的时机,爆发在与鲜卑人的对战之中。

不过,既然孙坚已经拿下荥阳,那便需要调整一下战略规划了。

至少,今天便要向荥阳派出一支军队,以免夜长梦多。

否则,一旦鲜卑人今夜夺城,再万一成功地话,再想攻克荥阳的难度便大了许多,伤亡也将无法估量。

项明将临时决定的安排一说,麾下每名将军皆跃跃欲试,似乎都想尽快赶到荥阳,与鲜卑人交锋。

他们也清楚,吴侯绝对会向荥阳增添兵力,但肯定不会太多,因为这一支队伍虽说能够早一日启程,却比起明日开拔的大军来说要疲惫得多。

若是派得人多了,恐怕会影响主力大军的状态,战斗力也随之降低,是最不明智的选择。

所以他们奋勇争先,都想争取那提前支援荥阳的机会。

项明稍一权衡,战意冲天的公孙瓒无疑是最佳人选,但对方麾下兵力确实不足以令他安心,于是,他又从众将中选择了宋江与公孙瓒同行。

说起来,黄巾之乱的时候,两人还曾在战场上正面交锋,但随着刘宏招安宋江,后者便成了名正言顺的大汉官吏,与众汉将的仇恨也一笔勾销。

两人在幽州战场也曾并肩作战,算是有些默契,这也是项明当初选择将宋江并入他麾下的原因之一。

而幽州之战结束之后,宋江也功劳不小,被封为县令,麾下也保留了一小部分兵力,勉强也能算是一方小小的势力。

事实上,宋江确实有治理地方的意愿与能力,在任期间,治下的百姓生活也算安定,不说改善多少,但饿死的百姓数量却是周围各县最低,也算是宋江为百姓做出的贡献。

虽然麾下勇将都被编入军制,而后分配各地,变相地削弱了宋江手中的实力,却不代表宋江麾下无人可用。

至少,文有吴用,武有花荣,对于一县县令来说,这等人才已经绰绰有余。

这一次刘辩召集天下诸侯,事实上公文并未发给宋江,但宋江得到消息之后,还是决定前来助阵,为的,便是能够更进一步。

他也清楚,凭自己的出身,倘若没有足够打破规则的功劳,这辈子最多也就是成就一个小小县令了。

宋江虽然在黄巾一役中被项明打没了所有的心气,可这也不代表他就甘愿做个小小县令,他尚且算是年轻,还有许多抱负未能实现,也有力争上游的念想。

因此,他此次参加联军,仅在县城之中留下二百兵力,带走了近三千人,全部投入战场。

此前他也跟随一路,夺取了中牟,也算是立下一点功劳,可这远远不足以换得功名,于是,当项明准备分派任务之时,他也非常积极地主动请缨。

宋江公孙瓒两人加在一处,便有六千人,再算上孙坚麾下的万人,足矣保证主力部队抵达荥阳之前城门不失。

于是,项明又交代了两人几句之后,他们便收拢本部人马,趁着天色未暗,便出了陇城,直奔荥阳而去。

项明也早早结束了集会,命麾下众将士养精蓄锐,等待明日动身。

一夜无话,次日天明之后,荥阳方向传来消息,鲜卑人果真想要趁夜偷袭荥阳,但被早有防备的孙坚等人察觉。

双方经历了一场不算激烈的战斗,显然,鲜卑主将认为再打下去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攻破城墙,便收兵作罢,在荥阳城外安营扎寨,看上去是做好了进攻荥阳的准备。

这也就意味着,项明的布置再一次提前排上了用场。

其实这象征着项明的军事能力更进一步,他在骨子里依旧是那个勇猛的,善于随机应变的天下第一。但在某些时候,他也开始意识到谋定而后动的好处,更多地去尝试布局谋划,虽然比起韩言等人还有些差距,但他也在不断向这些人靠拢。

这则消息,还不足以打乱项明的计划,因此,他按照昨日的安排行事,率领主力部队启程前往荥阳。

陇城距离荥阳七十多里,骑兵全速行军还用不了一个时辰,而大部队的行进速度算不上快却也不慢。在正午刚过的时候,便抵达了荥阳。

此时,荥阳城西正在进行热火朝天的战斗。

似乎是探查到了项明大部队即将抵达的消息,鲜卑人在昨夜夜袭不成之后,今日又对荥阳发起了进攻。

这一次,鲜卑动用了全部二十万大军,接连不停地对荥阳进攻,仿佛就是死了心地主意要在项明抵达之前夺回荥阳。

无论孙坚多么勇猛,也敌不过二十万大军,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如何灵动,在守城战中也派不上用场。

况且,荥阳虽地处战略要地,可城墙根本没法与塞外那些雄关相比,因此他们的先天优势便没有那么突出。

在鲜卑大军的全力进攻下,孙坚等人已经相当疲惫,并且消耗也开始逐渐上涨,一个上午的时间,已经有两三千人殒命沙场。

因此,项明刚刚抵达荥阳,便没有时间去修整队伍,而是火急火燎地穿过全城,率兵支援西城门。

城门之上,已经出现了缺口,鲜卑人正源源不断地从缺口中涌入,又被严防死守的联军斩杀。

尸体随意地堆积在地上,谁也没有时间去专门把他们抛下城头,于是,积少成多,形成了一座小山。

项明的加入,正好缓解了城头上的巨大


状态提示:第四百四十五章 未雨绸缪,荥阳对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