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楚史乱国志>第四百六十三章 过往战事,荀攸献策

杨林独守成皋,也不是一味地防守,在兵力远不及黄巾军的情况之下,他还用了一些手段。

成皋最优势的地方,便在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而且当时正逢雨季,成皋城外的两条河流也随之暴涨,这就给了杨林布置的机会。

他在雒水上游修筑了一道堤坝,阻截水流,储蓄了不菲的水量。

由于当时整个司隶都是阴雨连绵,这就导致雒水水流依旧湍急,从堤坝之上不断流出,水流不减,因而并未被下游的黄巾军发现。

当张角前来进攻成皋之时,他也并未急着决堤放水,而是仰仗着成皋险要的地形防守了两日,当然,这也得益于城外护城河因大雨暴涨,使得黄巾军的进攻极为滞涩。

杨林也因这两日的防守损失了接近半数的士卒,他知道,若是再不撤离,便会全军覆没,于是当夜便选择了撤军。

临走之前,还将早就修筑好的堤坝掘开,用水流来阻碍黄巾军的进攻。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时间的缘故,杨林修筑的堤坝并不算大,因而尽管积蓄的水流能够冲垮敌军的营寨,却淹不死人,事实上带给敌军的损失并不算大。

即便有充足的时间,杨林也不一定会大肆储水,一来是容易使雒水水位下降引起怀疑,二来便是为了下游的其他百姓。

水火无情,凡水淹敌军,虽然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损害最大的无疑是河流下游的百姓,若造成洪灾,不但百姓的生命会遭受到洪水的威胁,他们辛苦种植的田地也将毁于一旦。

如此做,等同于将那些百姓逼向绝境,和屠杀无异。

这也是为什么,水火之计虽然好用,但终究用者还在少数,为将者或许不在乎千古留名,但大多都会忌惮遗臭百代。

不过,杨林此计,虽然受到种种限制,却依旧给黄巾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虽然不至于淹死,但不少营寨都被冲垮,损失的物资不计其数,逼得张角不得不减缓了进攻的速度,派人沿路捡拾被冲走的物资,浪费了大把的时间。

杨林固守成皋这一举动,给汉军争取了数日的布置时间,在那段时间内,不仅等来了何进的援兵,还为秦正改变战局埋下了伏笔。

当初负责开掘放水的,正是胡程,因而,在杨林不在的情况下,他是最熟知成皋应当如何防守的将军。

而且,当初张角恼羞成怒,掘护城河并入汜水,算是废掉了成皋得天独厚的地势,直到战争结束之后,才由胡程负责重建。

若问如何进攻成皋,胡程也是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人。

至于当初真正率军进攻成皋的宋江,事实上也并未攻下成皋,攻占此城,也不过是因为杨林兵力不济从而撤军的缘故。

胡程几乎事无巨细,将成皋城内外特点悉数讲来,不过,他说了半天,总归还是没能说出成皋防守薄弱之处。

因为成皋根本就没有什么弱点。

在知晓成皋一战的结果之后,刘宏还特意下旨加固成皋城墙,使得此城固若金汤。

如果说再次遇到黄巾起义这样的大规模暴乱,那么沿雒水逆流而上这一条战线之上,出了虎牢关之外,还有成皋这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城,死死地护卫着雒阳城的安危。

“如此说来,欲取成皋,只能循规蹈矩地攻城?”

项明眉头皱了起来,倘若是寻常城池,直接进攻也就罢了,但若是像成皋这样的大城也需要这样进攻,无疑会增添许多伤亡损失。

成皋之后,还有虎牢,还有雒阳,自己麾下兵马本就没到那种可以肆意妄为的程度,所以还是能省则省。

毕竟,虎牢那种雄关是任何方法都对之无用的,仅能硬攻的要塞,即便是要消耗兵力,也要用在正处。

现在看来,若是想要拿下成皋,那么便必须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一时之间,项明有些犹豫不决。

其实,若是排除敌军前后夹击的风险,成皋也并非攻取虎牢的必争之地,若是绕开成皋,从汜水下游直接进攻虎牢关,似乎也并非不可。

但倘若短时间内攻不下虎牢,成皋便将如噎在喉一般,成为横亘在他们哽嗓之中的硬刺,不仅可能会从身后偷袭,还可以掐断大军粮道,给进攻虎牢的他们致命一击。

“依诸位看来,应当如何选择?”

项明沉声阐述了自己分析出的,进攻成皋的利弊,他并非优柔寡断之人,但此刻统御的并非单单是他麾下部曲,所以还是需要对他人的意见予以尊重。

统御联军,最重要的并不是一言九鼎,而是时刻顾及其他将士的想法,否则同力不同心,只会事倍功半。

“在没有绝对把握攻取虎牢的前提之下,还是占成皋以望虎牢比较稳妥。”

宋江率先道,这番话也不单单是他的想法,而是当初黄巾首席谋士管忠所言。

他依稀记得那名智者在张角犹豫不决之时的建议,尽管攻取成皋的过程并不顺利,但终究还是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危险。

若不是秦正突然奇袭,攻占成皋后对黄巾大军发动了进攻,或许攻陷虎牢根本就不需要花费那么长时间。

不过,宋江的话语并未得到太多附和。

或许,是因为众人都想起了当初同宋江对敌的场景。

“某也觉得先攻成皋为好。”

这时,公孙瓒随声附和道,他同样也是曾经那场战争的参与者,只不过随董卓驻防虎牢,并未亲身参与那场战争。


状态提示:第四百六十三章 过往战事,荀攸献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