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大军撤出成皋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项明耳中,此时,他正在帅帐之中召集众将,商议着下一步的安排。
经过战后的统计,他们以区区两千人不到的伤亡作为代价,换取了敌军大半兵力,无论是从过程还是结果来说,都是一场足矣被录入兵书的战役。
所有人都因这场大胜而感到精神振奋,士气达到了自开战以来的最巅峰,皆跃跃欲试,恨不得即刻便对成皋城发起进攻。
就在这时,探马来报,鲜卑大军撤出成皋,环大伾山西进,并且派人在半路拦截探马,不知其踪。
闻听此言,在座众将都爆发出一阵大笑,敌军此时只有一条路可去,那便是与驻守虎牢的大军汇合,拦截联军派出的探马,想来不过是敌将在气急败坏之下做出的决定罢了。
“敌军能够主动撤出成皋,除了这一大败之外,文台兄烧毁城门,放下吊桥的举动,大概便是压垮敌军的最后因素。此次,文台兄当计首功!”
大胜之后,项明也不似往日那般严肃,坐在主位微笑道。
被他派出进攻成皋的,自然是孙坚及其麾下士卒。
孙坚也没有想到敌军在南门处的防御会如此薄弱,他选择南门进攻的缘由很是简单,只不过是因为曾经进攻过,对于南门的地形更加熟悉,原想减少一些攻城的压力,却没想到敌军竟然一触即溃。
纵使被尉迟恭率军赶出,却也能够在城门处做上手脚,为以后的攻城埋下伏笔。
这直接成为了鲜卑军撤离成皋的缘由。
“将军谬赞了,坚不过是顺势而为,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战果,还是要靠将军与军师的计策起效。”
孙坚没有自大居功,他也清楚自己是占了敌军皆被牵制的便宜,此战之所以能够如此轻易取胜,还是要落在项明与荀攸的计谋之上。
“文台兄太过谦虚。此外,传令全军,虽仍在战时,不可饮酒,但今日大胜,可加餐一肉,以示犒劳。”
功成则赏,一向是项明治军的原则,同时,这也是保持己方士兵士气的一种手段。
不过,他并没有直接下令让大军进城。
鲜卑军队可以随时撤出城去,但项明却不能如此莽撞,即便确认敌军已经远离,也要防范他们在成皋城中布置了什么手段。
毕竟,铁木真那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
同时,成皋城内的百姓也大概经受不住一次又一次的袭扰,虽说这是战争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但既然有机会安抚百姓,也没有必要强行惊扰。
项明派人入城,探查城中情况,也随即派胡程接管成皋县衙,同时张榜安民。
为了让百姓不受惊扰,他宁愿让推迟一日进城。
作为一名领兵征战的将军,他从骨子里绝对算不上仁德,但作为有争霸之心的诸侯,他深切地知道民心会给他带来多么巨大的帮助,就算是空有仁名,也值得他刻意去营造一二。
项明本就通过农桑与征战,在百姓之中获取了大量的名望,如今若能将仁德之名再度传扬,对他来说,也是颇为有利的。
现在的他,已经不需要再压制自己内心的野望。
董卓扰乱朝纲,废天子而另立新君,让大汉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跌至谷底,甚至还赶不上黄巾乱起之时。
而此战之后,那些意识到大汉力量远不如前的诸侯必定会乘机自立,自己只需要借口征讨鲜卑,避开朝廷诏令阻止的诸侯内战,等到他回到扬州之时,面对的将会是一个无比混乱,礼乐崩塌的中原。
到了那时,他便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天下诸侯的一员,甚至,若时机成熟,还可以争抢第一个自立为王的资格。
可以说,就算计划赶不上变化,但项明对于未来的规划还是无比明确的,原本他还在头痛在战胜董卓之后如何面对分崩离析的天下形势,但鲜卑的这一次主动入局给了他暂时躲避的机会。
倒不是说他畏惧应对这类事情,只不过是不愿徒增麻烦罢了。
再一说,攻伐鲜卑可以算是独霸一方之前最后的练兵之战,鲜卑五大家族力量再盛,麾下士兵加在一起也不会超过百万。
若能将这入侵中原的六十万敌军击溃,那么鲜卑一族也将蒙受巨大的创伤,只要乘胜追击,那么灭尽鲜卑并不是一句空谈。
当然,项明的想法只是在脑海里一闪而过,未雨而绸缪固然是好事,但规划太过深远,也难免会与现实脱离,沦为空想。
当下,还是商讨如何攻克虎牢更加重要。
但这一次,没有人能够给出相应的谋略。
在座众将,有的曾经防守过虎牢,有的曾经进攻过虎牢,都深知,那道关隘不是单凭谋略就可以轻取的。
作为国都雒阳东部最后的防线,虎牢关易守难攻,虽背水而建,却处在绝对的上游位置,根本无法利用地势对其进行冲击。
而敌军已经中过一次计,再想诱其出城更是难于登天,面对这样雄伟高大的城墙,任何计谋都无济于事,乃至于纵观全史,也没有什么用计攻克此城的记载。
或许,攻克虎牢的唯一办法,便是正面交战并取得胜利。
项明的眼中不禁闪过一丝忧色。
他深谙兵道,自然深知,在战场之上要做到以少胜多绝非易事。
几乎所有的类似战役,都是早有充足的先决条件的,要么是以守待攻,要么是敌军无能,总之,若在兵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完成正面战场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