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项明出现在战场上之时,立刻发现了情势与自己此前所预想的有所不同,一支不知道何方势力的队伍似乎堵住了虎牢关西城门,将全部的鲜卑大军围堵在虎牢关中,似乎是想要断绝他们的一切生机。
但这种情况绝非项明所愿。
当前这种情况下,董卓退出虎牢关并将城门拱手让人的行为已经令鲜卑人的士气降到了极点,此刻的他们绝对不会再产生与联军交战的心思,而是一味想着如何逃命,对联军构不成丝毫的威胁。
那样,将对方逃离的阵列从中分离,截留下来一部分攻击,是完全有希望将其全歼的。
至于那些逃离的敌人,项明不认为他们会重新折返回来同己方展开战斗,当他们的主将重整旗鼓意图返回的时候,就只能用为时已晚来形容。
可是现在,那支队伍的做法无疑是将对方逼上绝路。
以鲜卑人骨子里的凶性,他们绝对不会因为这样的绝境而全线崩溃,相反,将他们逼上绝路的做法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让事情变得更加麻烦。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尽可能多地击杀敌军,在前后夹击之下,敌军士气就算触底反弹,恐怕也是回天乏术。
只不过,那样对联军也绝非一件好事,就算能够获得胜利,却免不了要有大量的伤亡出现。
贾诩制定计划的时候,或许也算到了这一点,这才将自己置身于战场之上,虽说有两万兵马保护,但敌军人数却在十倍以上,完全可以说是置身险境。
凭他这种将自身安危看得比天下兴亡都要重要的性格,能够做出这样的举动,本就是一种十拿九稳的象征。
“将士们,随某冲杀!”
虽然这样的战斗对于联军来说算是弊处无穷,对于项明来说,却是一个有效削弱天下诸侯的方式。
当然,他不会故意让那些听从自己号令的将士们去送死,却也不是那种迂腐之人,此时拥有了适当的理由,那么通过这场战争削减其他诸侯的实力也无可厚非。
而他从扬州带来的兵马,其中的精锐部队皆已经调往他处,余者也需要战争的洗礼,权当这是一场惨烈的练兵。
于是,在打定主意之后,他便率领着麾下将士冲杀上去,想要堵住被城中鲜卑人冲击得摇摇欲坠的防线。
“那敌将……是吴侯项明!”
拓跋宏下令的同时便迅速撤离城头,而在他即将离开的刹那,瞥了一眼城下情况,刚好看到项明率军发起冲锋的一幕,当下心神俱震,直接大吼出声。
倒不是说他有多么畏惧项明,但对方确实在战场之上留给他太多不好的回忆,此时看到对方之后,他便有了一种莫名的预感,若是此刻再不脱离虎牢关,那么恐怕便要命丧于此。
这种感觉无比强烈,强烈到他这个并不习惯于依照直觉做事之人,都无比确信此事的存在,因此,要迅速离开虎牢关的想法便更加明确。
在他身旁,尉迟恭此刻取代了宇文成都的位置,对他进行周密的保护,他们几乎是用一种粗暴的态度分开人群,并缓缓朝着城门方向而去。
如若不是虎牢关,此刻城门四周的城墙恐怕便被慌乱的鲜卑士卒所摧毁,如此同样可以增加逃生的可能。
然而,一来虎牢关城墙及其坚固,二来西门并未遭受攻击,城墙完好无损,三来也没有专用的破坏城墙的器具。
因此,就算是鲜卑大军在城墙内侧不间断地对城墙进行攻击,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摧毁,这样一来,他们就算人数再多,也会被堵在城门口处,想要走出,必须要面对无数敌军的攻击。
好在,拓跋宏下达了不惜一切代价的命令,使得他们可以不再等待前排同袍战死之后再行填补,而是直接将最前排的士卒当作肉盾,大军几乎是呈现一种接踵之势,不断从城门向前推进,虽然损伤极大,却也逼迫得这些堵门的士卒不断后退。
如此,涌出城门的士卒便愈发增多,眼看便要封堵不住,这时,项明终于率军赶到。
虽然此刻敌军逃离虎牢的速度如同大坝决堤,裂口正在不断增大,迟早要将堤坝冲垮。堵塞裂口,虽然不能阻挡大坝决堤的趋势,却可以有效地减缓其溃散的速度。
当然,项明最开始也没有打算全歼这数十万鲜卑大军,只要尽可能地削弱他们的力量,等到将来进攻鲜卑之时,能够少几分阻碍。
来到战场,他一眼便看到了正在战场边缘大战的两员大将,略一思索,便将实际情况猜了个八九不离十,知晓这多半是吕布背离了董卓,想要立功赎罪的结果。
吕布的这一选择并不令他意外,事实上,若是对方能够选择在董卓这条注定要沉没于时代潮流之中的破船久驻,那才是出乎他意料的事情,只不过,吕布这样率军封堵敌军的做法,更像是有高人在背后指点才能够做出的举动。
他只是看了一眼交战正酣的两人,并未选择加入这场战斗。
诚然,他加入的结果很有可能是与吕布联手将宇文成都击杀或重伤,断鲜卑人一臂,。但是,这样做并非是他心中所愿。
在草原之上,由于没有什么营寨城墙等物的存在,因此同样没有临阵斗将的风俗,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还是在于军队的战斗力。
鲜卑人经此大败,恐怕直到自己决定发兵草原之前,都不会对中原土地有丝毫的觊觎。因此,在自己发动对鲜卑的进攻之后,宇文成都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