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车行驶在郊区的道路上。路因为大车的经过,有些凹凸不平,这辆白色的suv也很颠簸。
米明坐在驾驶室里,紧紧扶着方向盘,旁边是正在玩手机的龙铭一。
“老大。”米明幽怨的说:“你有半个小时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了。”
“为什么要说话?”龙铭一问。
“了解。”米明点头。“这关左转三个门,右转两个门。”
“米奇!”龙铭一阴冷地说,“死字不会写了?我教你一下。”
“不。”米明说道:“你会想我的。”
十分钟后,米明将车稳稳的停在了一座小院前。
这栋小院瞧着有些年头了。院子不大,修饰的却很整洁美观。一米二的矮院墙,还有正对着大路的精致的一米三左右的小木门。从院墙外望进院子,到处是花。站在院外都能闻到几种花香混合的味道。
花丛中有石桌和石凳,主人的书和眼镜还摆在那里,而主人已经起身来到了门前。
“您好,庞老师。”龙铭一眼前这个六十多岁的男人就是庞景。
龙铭一叫庞景为庞老师,可是有原因的。庞景早年是学校里的老师,后来辞职,与别人合作经商。现在手里还有四个专利,每年几百万的收入。
“你好,龙铭一。”庞景对着龙铭一点头。庞景就像是个老师,面对着来看望他的学生。
而这个氛围,也是龙铭一刻意营造的。
“初次登门,给您准备了点东西。”龙铭一从米明手里接过了一个袋子。
“唉!”庞景制止龙铭一,“龙铭一啊,我和你都是宝天的董事,这样不合适。”
龙铭一诚恳地说:“您不要误会。我这个可不是贵重东西。您看一下就知道了。”
庞景看了一下袋子里的东西,是土豆、粉条、萝卜和窝头。
庞景倒吸一口气,“龙铭一,你真是个有心人。”
庞景是我国第1届大学生。77年作为“后五届”下乡,来到了农村,1年后恢复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当年从农村考大学离开的知青有两个,一个是庞景,另一个是龙铭一大学里的教授。
龙铭一调查过庞景后,找了自己大学时的恩师。老师又找了这位退休的教授。龙铭一送给这位教授一副寿星报喜的歙砚作为见面礼。教授给支了一个招,让龙铭一拿着这些东西找庞景。
庞景拿着袋子里的窝头,轻轻咬了一口。
“嗯。”庞景闭着眼睛,非常享受。“龙铭一,你们尝尝。”
龙铭一接过来一个,吃了一口,勉强咽了下去。米明一口咬住,咽不下去,急忙跑出去吐出了,在车上找到水狂灌。
“这就是粗粮,当时的味道。”庞景说道。“当时,我们能吃饱就不错了,什么都得咽下去。一帮人勒紧裤腰带上学,搞科研的时候,也挺好的。”
龙铭一苦笑,自己再怎么难的童年,也比他们生活条件好。
“龙铭一。”庞景说道:“很感谢你送这些过来。一个人花不花心思,可以看出来。你必然是找了一位特别了解我的老朋友。”
“是。”龙铭一很诚恳。
在这个最早的“学霸”面前,还是不要玩心眼的好。
“但我们的交往只能仅限于此。独董,得有独董的样子。”庞景起身说道:“礼物我收下了,谢谢你的好意。作为回礼,我给你一包花种,还有我自己种的几盆花。”
庞景的起身,已经有送客的意思了。
“谢谢。”龙铭一说道:“但我这次来,不是以宝天董事的身份,而是以天英会员的身份。”
“天英?”庞景脸色变了一下,“那就更没有什么好聊的了。”
“不。”龙铭一起身,“我觉得更有聊的。”
“龙铭一。你应该知道。天英盖房子,是要拆我祖宅的墙!”庞景说:“天英这么多能人,被别人骗了,总不能让我来买单吧?”
龙铭一明白了。原来张书剑所说的“失误”,并不只是地的问题,还有人的问题。是谁?可能就是和张书剑要好的人。
庞景告诉龙铭一:“原来天英想盖四层,结果发现盖这么高,地不行,会成为危房,所以想挪位置。”
“王灿辉找过您了?”
“找过了。可是今天一个人来说一样,明天一个人来说一样,这可不好。”
“看来他们也提过赔偿了。”
庞景点头,“提过了,钱、机会、名声,都给过了。你又能有什么新想法呢?”
“您听过一个故事吗?”龙铭一说道:“《三尺巷》。”
“我知道。”庞景点头,“龙铭一,你是连典故都用上了。”
《三尺巷》最有名的是一封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意思是我得让三尺?”庞景摇头,“不能答应。这地是祖宅。”
“怕落下埋怨?”龙铭一笑:“您家祖上,出过一位大人物。虽然不是家族中最大的官,却是最得人心的一位。他散尽万两白银,建学堂,收容孩子,虽舍弃了富贵,却换来了国之栋梁。您祖先留下家训‘敏而好学,学以致用’。在你身上,看得出是谨遵祖训的。”
庞景的脸色变好了一些。
“天英建的是福利院,是收容可怜的孩子的。”龙铭一说道:“你让这‘三尺’,乃是秉承先祖之风。让这些可怜的孩子有地方,有学上,是大功德。”
庞景说:“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