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的平静终于被远处的狼烟所打破,驻扎在陶县内的守军,只觉得脚下的大地晃动的厉害,黄三站在城头上望着席卷而来的敌军,喃喃道:“看来战争这场才刚刚开始。”

敌饶六万援军到了,次日清晨敌军便在城下叫号,黄三觉得这种行为真是够傻x的,要打就打,还非要通知一声,生怕不知道他们即将攻城一样。

自从经历了上次的惨败,张翔这回终于学聪明了,他听从了行军参谋的意见,对陶县采取了围城战术。

不暗兵法的萧战见到后,心中不禁的担忧起来,他觉得既然敌军能够将陶县围住,自然能绕过陶县直接攻打金陵。

其实他不知道,黄三心里巴不得张翔绕过陶县直接去攻打金陵呢,金陵距离陶县百里,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前往也需要三四日的时间,就别这乌洋乌洋的大军了。

几万人构成的军队最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粮草,两城之间并无其他城镇可作为补给,而且以金陵的城防工事来看,纵使围上个七八个月也未必能攻的下来,不光如此,城中还有黄三事先建好的几处大粮仓,居民的生活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张翔要敢绕过陶县直接攻打金陵,黄三就直接出兵截断他的粮草,如此一来,别攻打金陵了,就是从南越而来的这群大军能不能活着走出晋国都成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战争都发生在攻城掠地,很少出现两军在野外对峙的情况。

其实他们也不想攻打城池,只是一旦爆发战争,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兵力投入,对于补给粮草的消耗就非常的大了。

如果选择绕路的话,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古代大多数的城镇都建立在了交通要道上,如果想以最快的速度实现战略目标,那就只有攻打城池这一条路可选。

这也是为什么晋国南边的边境只有不到十五万守军的原因,如果忻州的贾万不是个混吃等死酒囊饭袋之徒,以两城的犄角之势,加上后方金陵方面的援军,只要敌军敢围城,另两城直接派兵驰援,使敌军造成腹背受敌包夹之势,而且晋国边境尽是山川丘陵,没有个百八十万的大军想在短时间内攻打下来,简直是痴心妄想。

可惜南越大军只围了不到七,双方只交战了一次,贾万就大开城门出城投降了。

所以只要张翔不是个傻子,他断然不敢绕过陶县直接攻打金陵。

现在南越敌军以陶县为中心,将方圆十里团团围住,想要截断金陵对陶县的补给,让城中守军无粮可吃,时间一长陶县的驻军要么出门投降,要么就是殊死一搏。

可惜张翔打错了算盘,黄三事先已经将城中百姓全部撤离到了金陵,其次他这次前来带来了不少的军需粮草,加上陶县内存储的粮食,吃上三五个月根本不成问题,而且现在已经到了冬,距离春耕时节不过个把月的时间,想要饿死守军的方式破城,完全是方夜谭。

黄三之所以敢和他这么消耗,主要是手中有一件足可以逆转战局的神兵利器,只要大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建造出来,别二十万大军了,就是再来二十万黄三也不怕。

黄三耗得起,但张翔就未必了。

果然距离围城的才过不到了四时间,南越方面的敌军便又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自从经历了上次一战后,张翔终于学聪明了,南越在林、忻两城打扫完战场后,便将从忻州俘虏来的晋国边防将士调遣了过来,张翔知道弓弩的威力不容觑,于是便准备让这些俘虏当做炮灰,让他们高举着盾牌,分散而行一点点的推进战场,想要用他们的肉身缩短双方交战的距离,等到缩短到一定距离后,他才会让自己的部下再次冲锋。

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己方将士的性命,又可以推进交战距离,一旦如此那么黄三的神羽营自然就战场上的成了活靶子。

黄三望着城外渐渐推进的敌军身上穿的是晋国服饰,顿时就明白了过来,但他也知道,战争已经打到这个份上了就不能心慈手软了,这些人已经叛变,不再是晋国的边防军。

这些被当做炮灰的俘虏战战兢兢的前行,也有人想趁机逃跑,但每一个逃跑的人背后都插着一支冷箭。

这些俘虏见状,心中顿时生出悔意,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应该轻易的打开城门投降,与敌军殊死一搏总比被敌军当做炮灰死在自己人手里强不是。

但是为时已晚,屹立在城墙上的神羽营将士们已经拉好了弓弦准备设计。

见到分散而行的敌军,黄三知道床弩的威力肯定是发挥不出来了,所以并未像上次那样选择出城迎战,而是让弓弩手驻扎在城墙上,因为这样视野更好,能将城外的敌军尽收眼底,这样对于目标的打击也会为更为精准。

他不选择两军对垒的作战方式,主要还是因为一旦对垒,一定会加大己方将士们的伤亡,毕竟对方可是有足足二十万的大军,在加上收编的忻州叛军,比自己多上一倍不止,一旦消耗过大,敌军在源源不断的派兵驰援,那对于自己来可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人家背后是南越整个国家,而自己身后只有一座金陵城。

黄三并没有选择向晋国求救,因为一旦大军进入金陵,那自己封地亲王的身份将荡然无存,黄炎或许就会趁着这个机会将金陵收编回去,他和黄三之间并无感情,不一定会像先帝一样容忍黄三在金陵胡作非为。

而且黄三手中还有这么多兵马,这对于新


状态提示:第179章攻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