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对臧霸等人投降不是很在乎,但吕布也不是傻子,他们投降了,泰山军就更好接管,亲自为他们松绑做做姿态,这点吕布还是懂的。
吩咐手下派人继续暂时看押降卒,并接管莒县县衙及各个部门后,吕布率诸将领和臧霸等人一同向城中县衙走去。
臧霸之前清点的物资名册已经造好,呈了上来。
吕布接过后直接递给陈宫,这种东西,他看得头大,所以看都不看。
陈宫领着手下一应幕僚前去清点物资不提。
县衙堂前,吕布坐在正中间,张辽高顺分列左右首位,然后是侯成、魏续、宋宪,陶应也坐了一把交椅。
臧霸孙观等人则站在大厅中间,没有落座,等候发落。
他们几个刚刚投降,自然低人一等,这点自觉还是有的。
只是他们看着陶应,心中就有些不是滋味。
上午的时候陶应跟他们一起议事时还陪坐末位,到了傍晚,就成了吕布的座上宾,他们却成了阶下囚。
世事难料,不外如是。
早知道,他们也直接投降算了,何必自取其辱。
臧霸他们到现在还以为陶应是在守东城时,果断投降才得到现在的待遇。
除了心情难言之外,对于陶应敢于在吕布面前仗义执言,劝说吕布打消杀念,心中也很是感激。
换做他们刚刚投降,没有得到吕布的信任之前,是不会轻易说些什么,尤其是涉及到敌方的事情。
万一遇到个多疑的主,怀疑你这个降将和敌军勾结,有所图谋,把你也一块砍了,岂不是大大的冤枉?
因此,臧霸孙观等人面对陶应,感觉是欠了人情。
吕布高坐正中,开始考虑如何处置大厅上的降将及他们的士卒。
想了想,有些头疼,干脆直接照着陶应的说法办得了,反正陈宫也认可了陶应的办法。
这些武将,既然降了,那肯定是要用的,如今徐州正风雨飘摇,正值用人之际,肯定不能让他们长期赋闲在家。
具体怎么用,还要看情况。现在嘛,刚刚投降,带兵现在肯定是不能带了,官职给他们留着安他们的心,再让他们和家眷一起迁到下邳,住一阵子再说。
嗯,陶应说的没错,有需要的时候再让他们出来带兵打仗。反正现在不能让他们继续带本部兵马,不然等我回去了他们找到靠山后再次反叛怎么办?
先把他们的军权先剥夺了,然后再拆分他们的军队,往自己嫡系各将领塞一部分,再往他们的军队里塞一些骨干,掺点沙子,能够随时把握他们军队的动向。
还别说,陶应这年轻人不错。
年龄虽然不大,脑袋瓜子转的倒不慢,而且还出自名门,比他这个土包子强多了。就是武道修为太差了些,不然的话,倒是我那闺女的良配。
吕布摇了摇头,想到自己那个天天舞刀弄枪的闺女就头大,给她介绍下邳的青年才俊,不知道被她打跑了多少。
武道修为比她高的,年龄太大!
年龄和她差相仿佛的,又打不过她!
简直愁死吕布和他夫人了,生怕闺女嫁不出去,都怪当爹的武道天赋太好!
吕布把闺女从脑海中赶出去,开始宣布对泰山军上下的处置。
第一,臧霸孙观等都尉以上的将领全部携家眷迁居下邳。
第二,取消泰山军称号,另立镇北军,屯琅琊。镇北军暂由张辽负责掌管,兵额两万人,张辽自从其原嫡系部队抽调两千骨干填充其中。原张辽麾下部队剩余兵员和剩下的一万余泰山军,由其余各将领带走。
臧霸等人虽然有些不甘心,但也不敢发出异议。
有命在就不错了,至于兵权,徐州这四战之地,总会有机会。
在听到自己等人的处置后,他们的心才算是真正的落了地。向吕布行礼之后,臧霸等人暂且告退。
后面是lùn_gōng行赏的环节,戴罪之身的他们,自然没份。
陈宫还没有核对完战利品,对于自己部下的奖赏,现在还定不下来,吕布先放到一边。
此刻,唯一需要进行lùn_gōng行赏的,就是此战的大功臣,也是坐在这里的唯一非吕布嫡系,陶应!
提供文书情报是为其一。
协助高顺拿下城门是为其二。
劝吕布招降臧霸等人是为其三。
可以说,没有陶应,就没有今天这场大丰收!没有陶应,降服泰山军也不会如此顺利!没有陶应,吕布麾下不会多出这么多将领,而是会多出几个人头!
陶应,是此战的首功!
当然,要较真的话,吕布才是真正的首功,毕竟是他一人干翻了臧霸所有人,然而,这怎么说?难道要自己说,吕布是此战的首功,让我们赞美他?
吕布没有这么厚的脸皮。
所以,首功自然落到了陶应的身上。
因此,吕布给的奖赏也是大方,毫不吝啬。
要官有官!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官!
军衔由骑都尉升为虎贲校尉,封琅琊相!
虎贲校尉,可以名正言顺的率领五千兵马。
琅琊相,原是在城外惨死的萧建的官职,正好空出来了,赏给了陶应。
汉末三国初期,将军之职还未泛滥,校尉军衔已然不低,在吕布这边已经仅此于张辽的中郎将。
而国相一职,则是和郡平级的行政长官,位同太守,当然,实际上,在郡一级,太守才是真正的军政一把手。之前的萧建,就被臧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