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宜,刚从上世回来的时候,不再辜负他,也是要完成的心愿之一。
这些年,她从没想过有第二条路可走。就算是已经到了少女怀春的年纪,就算在一些社交中,接触过许多出众的世家公子,她都没留意,也没想过此生,会有别的人。
此刻,她都不知道怎么走回的房间。丫环们懂眼色,并没有问她,进到卧室,扑在床上,眼眶红红的,却没有哭出来。
怎么会这样?她有些迷茫。
是哪里出了错?
想到他的暖阳一般的微笑,他秋湖一样的温柔,他的专注,他的心思,他所有所有的一切,不再给自己,而是给了另一个女人。
她心痛得就拧着般的疼,她想知道那是个怎样的女孩子,凭什么就轻易得得到了属于自己的东西!
不行。我要去找他问个清楚。。。。。
这么多年,她第一次控制不住自己。
匆忙的出了房间,她的丫头追出来,“小姐,您去哪里?“
“你别跟着,我就去娘那里转一圈儿。”
丫环看着她远去的身影。
她匆忙的到了亦哥他们住的院子,院门口没人,亦哥他们几个都不在,院子里一个人都没有,格外的安静。
她进到刘亦的房间,房门没锁,房间里一股淡淡墨香。
各样东西都整齐的放着,桌子上有书和信件,她动手翻动了一下,有他看的书,有手稿,有笔记,打开抽屉,有一个锦盒,里面厚厚的信,她拿出来打开一看,印着梅花的纸。。。。字迹清丽秀气,是她的信。。。。。
她麻木的翻看,两个人早就有了联系。
信里,有对一些学问的见解,有对他生活的关心,有自己的家常。。
原来,侯府对他的帮助,让他感激的同时,也带给他很多的压力。尤其看到一起来的小伙伴已经开始帮侯府做事,帮母亲赚钱,他心里很急。那女子的回信里,有对他的鼓励和安慰。
赵宜都不知道,那个回京总是一付安静而又温暖的他,心里曾有那么多忐忑。
而他的心里话,找到了合适的人说。
赵宜赶紧把东西收拾好,走了出来。
回到院里,她找到张嬷嬷“嬷嬷,你去趟钓鱼胡同,跟舅母说,正月十五白天,咱们去趟龙泉寺,舅母来了京城,还没烧个平安香呢。那天正是好时候,看看舅舅有没有空,请舅舅一起去!”
傍晚张嬷嬷回来了高兴的说“您舅舅说,要带着全家一起去,最近都是好事,要去烧香敬菩萨。”
陈凤若一听也要去。
让赵煊和赵宜否决了,赵宜说可以带两个弟弟去。
结果陈凤若说那就让那几个小伙子都跟着。
赵宜心又乱跳一阵,本来是想去散散心,要是刘亦去,那不更乱了?
可是说不动她娘,结果到了晚上,刘亦说,他那天还有些事,去不了。
赵宜忍不住就又去想,他是不是要去老师家,跟人家一起过正月十五?
他会跟那位姑娘说什么?他会为她准备什么?他会用什么样的眼神望她。
她用力的克制,却总也止不住的想这些。。
过了两天,赵宜安排车马,带着丫头和张嬷嬷,和舅舅家一起,还有长峰小兴旺哥儿和清舅舅以及陈清娘,浩浩荡荡的进了山,去烧香。
舅舅带着几个男孩子,上了香,就到后山去玩。
妇人们事情就多了,没个多半天完不了事。
一个眉清目秀的和尚,过来低声跟赵宜说“姑娘,贵人在等,您方便时,小僧带您前往。”
赵宜点点头。
过了一会儿,她跟舅母说“舅母,我要去藏经阁看看孤本经书。一会儿就回来。。。”
陈之珊看了看赵宜,没看出来什么,陈之华带着赵宜的二弟,他年龄不大,上山怕拖累大家,就带他在池塘边看喂鱼。
赵宜只带了丫头出了院门,那位清秀的和尚正在路边等,看她来,有礼的一辑“小姐请随小僧来。”
几个从寺院的侧门出去,走了一段台阶,又走了一段石子铺的路,过了几道小门,一路上没有看到别人。
那和尚虽然没有回头,但他掌握着赵宜的速度。
走了会儿,路边有个院子。。
他上了台阶,敲门,里面有个人开了门,往外看了一眼,没说话,把门大开,闪到一边。
赵宜走进来,那人拦了一下阿羊。阿羊“小姐,”声音不大的叫了一声。
赵宜回头说“阿羊在这里等吧!”
她进了个月亮门,“赵宜?”刚进去就听到一个清丽的嗓音。
赵宜看到,院里。一株老梅下,站着刘楚。
赵宜赶紧走了两步上前,深深谢礼“殿下,救命之恩,赵宜感怀在心!”
刘楚手轻抬,说了声“免礼,坐下说话吧!”
背风向阳的地方,有一小方桌,旁边点着炭炉,上面烧着水。
小桌上有几样点心,两把椅子,阳光正好,炭火烤着,一点也不冷。
梅花的淡香笼罩着小院。
赵宜静静的坐着,抬眼看刘楚。
似乎比以前又高了,身材也强壮起来,外头是件蓝色细棉布面薄薄的小貂毛里儿的披风,里面是件越白色细棉袍,打扮的很朴素。
赵宜看到他,脑子里不由出现一个成语“丰姿冶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