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民国枭雄>第二百零一章 各国

第二百零一章

青岛战争进行过程中,欧洲战争再次上演高潮。八月十七日,尚未完成集结的俄军进入东普鲁士,策应西线英法军队,牵制德军侧后,东普鲁士战役爆发。

战役开始阶段,德军陷入被动,8月,23日,68岁的兴登堡出山,担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兴登堡点名让鲁登道夫来当他的参谋长,由于西线战事的,鲁登道夫没能第一时间赴任。人还在西线的时候,就通过电报,向兴登堡提出了一个战役构想。兴登堡接受了鲁登道夫的建议,交代完西线的事务后,鲁登道夫到第八集团军上任,已经是9月10日。

这个时候东普鲁士战役已经进行到了尾声,兴登堡按照鲁登道夫的建议,诱敌深入后各个击破,先干掉了俄军第二集团军12万人,随后在西线援兵的支持下发起反击,9月15日战役结束,俄军损失27万人,大炮千门。

尽管俄军在东普鲁士战役中遭到重创,客观上迫使德军西线抽调兵力增援东线,这是也第一次马恩河战役德军失败的原因之一。战争爆发以来,鲁登道夫的军事才能大放异彩,西线因为他的坚持,第2集团军得以及时的抽调部队组织防御,给了英法追击部队以迎头痛击,让马恩河奇迹晚节不保。东线因为鲁登道夫的提议,德军取得了更为辉煌的胜利。

在两次战役中,英法俄协约国最为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德军在装备上的巨大优势。大量的轻、重机枪、迫击炮、速射炮,根本就是协约国军队的梦魇。尤其是俄军,在战役初期取得了优势,随后在对德军少量牵制部队发起的攻击中,排着横队。端着步枪,迈着正步向前攻击的俄军,遭到了自动武器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注:这个不是瞎说,参考了《图说世界战争史》,上面的俄军就是这么玩攻击的。)

反观德军在战术上的领先相当的明显,尤其是兴登堡指挥的德第八集团军,发起攻击的时候采取的散兵队形。攻击时层次鲜明,火力掩护到位,同样是防御战,俄军在抵挡德军的攻击时。即便是有坚固的工事,也很难抵挡德军的攻击。同样的胜利,平行历史上德军损失2.5万人。这个时空装备和战术大大提高,仅仅损失了1万人。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句话用在德国的身上太准确了。德军在东普鲁士打的俄军哭爹喊娘,损失了上千门火炮和近两个集团军。提前了几天,几乎同期进行的加里西亚战役。奥匈帝国对阵塞尔维亚军和俄军的联盟,激战自8月18日开始到9月21日结束,奥匈帝国损兵折将四十万。战役期间,奥匈军队对俄军没有优势就算了,对上塞尔维亚军队,照样没什么办法。损失了20万人的俄军。占据了战略要地加里西亚。俄军发起的两次战役,迫使德军从西线调兵,增援东线。

两次战役下来。原本就缺装备的俄军,变得更加缺装备。以前动员之后,俄军还能凑齐两人一支步枪,现在嘛,三人一支勉强凑合。英法为了让俄军继续打下去。自然是大力支持,原本能给俄军代工步枪生产的美国军工企业。现在被方大帅的单子羁绊。更加坑爹的是,美军由于方大帅的单子,也该用7口径的步枪了,现在美国步枪产量比历史上上来的要快了许多,问题是都是7坑了。

尼古拉二世被缺少枪炮的事情折磨的快疯掉了,火炮方面,美国人能接点单子,英法支持一点,步枪的问题也一样,但是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虽然也是个工业国,终究是个相对落后的工业国。比起德国、英、法来说,军工产量差的太多了。

目光回到远东,瑞恩斯求见方剑雄,很顺利的进了办公室,见到了神态轻松的方大帅。

“元帅阁下,我首先要通报一个重要的消息,日本海军倾巢而出,似乎要有大动作。”这个开场白很无耻,但是效果很好。方大帅听了果然大悦。

实际上潜艇部队早就发现了日本海军的动向,并且发来电报,日海军的大家伙都出来了。战列舰、战列巡洋舰,重巡等等,有一艘算一艘。

要说方剑雄一点都不担心是开玩笑,日本这个名族没什么理性的,万一砸锅卖铁要打全面战争呢?这个真的说不准,即便不打全面战争,日本海军强大,到处玩登陆,骚扰沿海,也是很头疼的事情。当然,这么干的结果,日本的财政也坚持不了多久。别看海军的大家伙厉害,那玩意开动一次,打一炮,都是大把的银子丢海里。大英帝国这种大款,都被德国的海军竞赛拖的口袋紧张。可见大海军这玩意,等于烧钱,烧钱,再烧钱。

上来先买个消息给方大帅,这是瑞恩斯的态度问题。有了一个好的态度开头,接下来的谈话就轻松了。方大帅懂英语,所以也没要翻译,边上伺候的尹维峻英语不懂,只好频频问身边翻译。两人说的太快,翻译跟不上,只好断断续续的翻译。

瑞恩斯带来的是好消息,美国政府愿意为民国政府的经济发展提供贷款,额度为五千万到一亿美元。当然,这只是一个表面的说法,不然瑞恩斯完全可以跟孙宝琦或者汤化龙谈,跟他们的谈,那轻松多了。不像眼前这一位,没点干货根本不上钩。

方大帅很识趣的表示,未来的中国首先要发展的是经济和教育,其次要加大海防力度。准备在五年内,打造一支吨位在十五万吨的远洋舰队。瑞恩斯最想听到的,大概就是这个了。立刻顺着话题往下道: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一章 各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