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民国枭雄>第二百二十四章 变迁(1)(晚点还有一更)

第二百二十四章变迁(1)

黄兴的话虽然不重,但是很刺人心。萨镇冰不禁仰面,久久不语。

“萨镇冰愧对扶帅!海军愧对赋税,老朽老朽,老糊涂了。”言罢,萨镇冰朝总参的方向举手敬礼,身后海军诸将,默默跟随。

东线战局的巨大变化,英法再也坐不住了,发起了15年春季攻势,也就是香巴尼和阿杜瓦攻势。也不知道是不是英法的将军们脑子坏掉了,已经在第一次马恩河战役后期追击战中吃的苦头,居然再次的上演了。

英法的战术单调的让人绝望,长时间的炮火准备,数百万发炮弹,一轰就是三天。然后就是步兵的集团冲锋。大概是对炮火准备的信心太足的缘故,英法联军的进攻战术没有任何变化。这个错误无疑是致命的,百万士兵的生命,因为这个错误被断送,德国人把新式装备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凭借着坚固的工事,给于英法联军大量杀伤。两场攻势下来,德军的75山炮、轻重机枪和迫击炮,让英法联军吃尽了苦头,两场攻势下来英法联军伤亡百万,德军的伤亡则比历史上的结果要大大的减少,不足二十五万。这一对比的结果,让德军对于打赢这场战争的信心大增。

1915年的东线德军,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德奥联军与俄军激战八个月,消灭俄军比历史上的一百七十万还多了三十万,达到二百一十万。问题是,德军的伤亡也不小。

俄国政府并没有因为战场的失败而投降,而是坚持了下来。俄军的战术很简单,就是层层阻击,层层设防。利用足够的战略纵深,换取时间。

1915年。对于协约国来说,无疑是相当黑暗的一年。非要拿出一个利好的消息,大概就是意大利背信弃义,投入了协约国的阵营这一事件。从军事角度看,意大利似乎古罗马帝国的辉煌之后,就不太会打仗了。尽管这是一个猪一样的队友,但是德国何尝不是一样有一个猪队友奥匈帝国。被意大利拖住了四十个师的兵力。客观的说,如果不是奥匈帝国太烂,连俄军都打不过,德国在一战的处境要好很多。

香巴尼和阿杜瓦攻势的失败。让英法两国政府的脑子有点懵。一些报纸甚至惊呼:号称欧洲陆军最强的法国陆军,不会打仗了么?实际上在德军的将领眼里,英法联军确实不太会打仗了。明明知道德军装备了大量的轻重机枪迫击炮。还敢以密集队形发起攻击。难道真的以为每分钟十五发的75山炮是摆设?难道以为大量列装的自动武器是摆设?

这仗要继续这么打下去,英法两国无法承受了,没那么多人去堵枪眼啊。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和驻日公使,分别接到了一个很重要新任务。说服东亚的两个军事强国。中国和日本,出兵欧洲帮英法去堵德国人的枪眼。

说实话这个任务不好干,德国人厉害,这个大家都知道。日本自青岛之战后,一直有很重的怨气。要不是日本海军被打沉了几艘战舰,大隈内阁差点就被拱了下来。

平行时空的历史上。日本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一直在忙着接收德国人的利益。青岛的利益,太平洋的几个岛。英国人催日本出兵欧洲。日本死活不干,就是派了一些民夫。

这个时空日本人在青岛吃了败仗,丢了四万精锐陆军,这算是伤筋动骨的损失了。加之在华的一系列利益吐了出来,日本人怨气不是一般的重。所以这个英国驻日公使很快就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的回复国内,日本方面借口中日之战损失巨大。无力派兵出征欧洲,可以象征性的派十万民夫。

中国方面,朱尔典在接到任务的瞬间,不免一声哀叹。大英帝国的辉煌,难道要走到尽头了么?居然要出面去说服中国人出兵欧洲了,这算什么任务嘛?既然国内下了命令,朱尔典给白厅的印象一贯是“对华政府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无奈之余,只能硬着头皮,叫上法、俄两国的公使一道,奔着方大帅的王府来了。

正规的渠道是拜见孙宝琦,通过大总统来传达白厅的意思。时间正值十月金秋,三国公使的座驾在北京城里的马路上行驶,看着袁世凯下台之后,北京城的变化时才发现,这城市的变化很大。

最显著的就是干净,民国政府换了东家之后,北京城进行了一些列的市政工程,重点整治脏、乱、差的地段。内城也进行了一些改造,请的美国人重新设计的地下排水系统。现在是上午,情况还好一点。到了下午,能看见无数的百姓,推着一种一个轮子的小推车或者直接用扁担挑,将垃圾不断的运到固定的地点,然后装车运出城外。

市政工程最大的好处,就是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就算是一个字都不识的文盲,到了工地上,只要有人做保,十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性,就可以找到一份活干。一个工每天能挣五毛钱,够五口之家吃两顿杂和面的。中国人好养活啊,甭管你是啥粮食,能吃上两顿饱饭,这活就有无数人抢着干。

孙旺财就是市政工程里的一员普通百姓,孙一家五口,靠孙旺财做苦力养活。婆娘是从口外买回来的大脚婆子,一嘴的黄板牙,长的磕碜,好处是耐造。夜里熄灯后,压上去随便折腾都不带折腾坏的。十几年下来,家里三个娃,大的十六岁,还没许人家,在家里帮着婆娘操持家务。老二是个男娃,十岁了野的很,此前每天跟着别的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四章 变迁(1)(晚点还有一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