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的口气。”
“太猖狂了。”
“他有几斤几两,当我们不知道?”
“可刚才那句‘文章本天成’就很不错。”
“你怎么知道那句诗是他作的?”
“就是,一个多月不见,他还能上了天?”
“这背后啊,指不定有高人指点,譬如那个长的特别俊的,人家真是太喜欢他…”
这书生及时住口。
“也可能从县令处听来的。”别的书生继续议论。
“十分可能。”
县令大才,书生们觉得方才那句十有八九出自县令之手。
冼鱼也不认为那句诗出自一读书就睡觉的谢长安之手。
而且,他向来不放过嘲讽谢长安的机会。
“呵呵。”他朗声道,“诸位,别不信,我觉得凭谢公子的诗才,足以盖住全场。”
众人安静下来,纳闷的看着冼鱼所在的珠帘。
这冼鱼怎么为谢长安说话了?
当初他们倒一,倒二时,俩人斗得不可开交。
冼鱼轻笑,“诸位难道忘了,谢公子的姐姐,当初是怎么一诗镇住我们的?”
“哦。”
众人恍然,继而大笑。
敢情冼鱼在这儿等着呢。
至于谢长安姐姐镇全场的诗,他们至今还记着。
一位书生忍不住吟咏出来,“一二三四五,我是母老虎。二四六七八,你是大王八。”
“哈哈。”众人再笑。
孟小溪作为主人,优雅至极,尽量不作出嘲笑之意。
但还是忍不住举杯,借饮酒之机掩盖笑意。
无他,这诗太好笑了。
“你,你们…”
堕了面子的谢长安很气,却又无法辩驳。
他只能回过头,求助于顾白,“老顾,这面子你得帮我挣回来。”
正好,顾白也想知道孟小溪唱《牡丹亭》是什么享受。
于是,他顺水推舟。
“你记得把一百两银子还我。”
顾白提笔,蘸墨,大笔一挥,又一残句出现在纸上。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谢长安和李浮游探头看,一字一句的念出来。
这不是诗,亦不是词,但读起来格外的文雅有韵。
残句意思也简单:为了找你这位貌美如花,流年似水的眷侣,我把这儿都平白找遍了,哪知道你却在幽静的深闺里单独神伤。
平铺直叙,画面感却扑面而来。
李浮游和谢长安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对于他们而言,这残句似乎,应该,大概还不错吧。
但盖全楼什么的,谢长安估计是达不到了。
不过也无所谓了。
他谢长安吹过的牛皮多了去了,只要脸皮厚,不怕牛皮被吹破。
旁边的侍女因在快活楼,经常服侍孟小溪与文人雅士,耳濡目染下还有点鉴赏能力。
只不过,她这会儿也判断不出这残句好不好。
因为她呆了。
她发现,顾白在认真挥笔写诗时,真的是太好看了。
眉宇之间全是诗。
字也好看,但还不及人好看。
若不是理智残存,她现在一定扑到他怀里。
顾白往盘子上放笔时,朝她微微一笑,更是让侍女酥了半个身子。
“你现在可以拿出去,让孟姑娘看了。”谢长安提醒了侍女三四遍。
“哦,哦。”
侍女醒悟,脸微红,最后瞥顾白一眼后,羞答答的离开了。
少女怀春总是诗,稚嫩的青涩格外引人。
于是,谢长安问顾白,“老顾,这姑娘看上你了,要不然,你把她收了?”
“滚!”
顾白坐下,重新品尝酒菜。
勾子代为解答。
“我们公子说了,这些人都是馋他身子,他才不让这些肤浅之人得逞。”
谢长安闻言,痛心疾首。
“你真是暴殄天物,浪费了这一身好皮囊。”
这若是他,现在孙子都快出来了。
外面,侍女满面桃花,低着头走到孟小溪身边,把纸笺递给她。
书生门见侍女的样子,不由地腹诽:“谢长安那小子,不会在里面调戏侍女了吧?”
不怪众人这么想,谁让谢长安好色之名在外的。
接到纸笺后,孟小溪先扫一眼,眉头立刻皱起来。
非诗非词,倒像是戏词里的句子。
又不是普通的戏词。
孟小溪又读几遍,只觉口中有了滋味,仔细揣摩戏词后,更是不由地痴了。
顾白若知她神情变化,定会理解她。
在前世《红楼梦》中,林黛玉在听到这句戏词时,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站立不住。
孟小溪虽不如林黛玉那般多愁善感,但自幼沦落风尘,造就了一颗玲珑剔透心。
细品“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字中滋味,韶光仓促,如花美眷终会老去。
这是她无数次被惊醒的噩梦。
清倌人,沾了个才字,但终究还是以色娱人。
每每想到自己终有一天老去,化不开的孤寂,刻骨的惆怅就涌上心头。
书生们见孟小溪拿到纸笺以后迟迟不语,不由得心里犯嘀咕。
小溪姑娘有一颗八面玲珑心,接人待物向来不失礼数。
现在居然皱眉。
这是不好呢,还是不好呢,还是不好呢?
一书生起哄,“小溪姑娘,念一下,让我们领教一下谢公子的大作。”
“对,谢公子姐姐如此大才,谢公子想必也是不差的。”
众人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