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秋不是没缠着秀才和秀才娘子问问题,可两个人都不爱搭理她。
一来她还小,二来又是个姑娘家,两者兼而有之,代着她在家里的大小事情上都没有什么发言权决定权选举权的。这件事情秀才和秀才娘子已经达成了共识,进入执行阶段了,秋秋再疑问再反对也是白搭。
秋秋琢磨着,难道这个道观,就象她以前看的倚天里的峨嵋派那样吗?小妹这样的送去了,算是俗家弟子,还不影响将来结婚?
可这么小的孩子送到山上去生活,远离家人,小小年纪在现代也就是个上幼儿园小、中班的岁数,在这里要给别人当徒弟正经的吃苦学本事,这让秋秋怎么能放心呢?
那道姑不但看上了小妹,甚至有次来的时候还盯着秋秋看了一会儿,然后摇摇头。
秋秋想,这大概是因为自己没有那份儿根骨的原因吧。
秀才娘子给小妹收拾了一大包东西,但最后一样都没用上,道姑把小妹领走的时候,小妹还什么都不懂呢,压根儿不知道自己今天一走以后就不算这个家的人了,还摇着手傻乎乎的笑,不忘了冲秋秋喊:“姐姐,烤芋头。”
她不说,秋秋都快忘了,昨天还答应了今天给她烤芋头吃呢。
家里突然少了个人,气氛变得很怪,人人都无精打采的。秀才娘子更是,以前干着活儿洗着衣裳,脸上都带着笑的。现在却是长吁短叹。
秀才忍不住说:“你要实在想她,就去看看她。”
秀才娘子很是心动,但是想一想又放弃了:“不了。既然已经把她送去了,就别让她再老惦记着家里,这样两头牵挂着,三心二意的,最后两样都成不了。不如让她专心的学那个……总是对她有好处的。”
秀才娘子的话让秀才和秋秋都觉得很有道理。
然而这件事还没让家人心情平复,又来了一件更有冲击力的事情。
这个冲击力,更多的是对秋秋而言。
居然有人上门来。替她说亲了!
秋秋眼珠子差点掉下来。
说,说亲?
她今年虚岁九岁,可是周岁才刚七岁哪!这放在现代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岁数,竟然有人给她说亲?
没有搞错吧?
连秀才娘子对着这个有名的媒婆周三嫂都有些错愕:“三嫂子,我们家秋儿还小呢……”
“小什么啊。”周三嫂嘴唇薄,口齿特别伶俐。也是。不伶俐也干不了媒婆这一行了:“秀才娘子,话不能这样说。”周三嫂开始摆事实讲道理:“眼下姑娘嫁的都早,你看看咱们镇上这两年,那些办喜事的人家,姑娘都是什么年纪?有超过十四五的没有?你家秋儿也到了该说的岁数了。你要是现在不看好定下,到你想找女婿的时候。放眼一瞧,差不多的人家儿全定下来了。到时候你可怎么办,难道给你家秋儿找个小女婿,还是找个人家当填房啊?”
这倒也是客观事实,镇上人家结亲的,岁数确实都不大,有女儿的人家都给逼得早早开始相看,不然等人家都说完定完了。你才醒过神儿来,到时候好的都让人挑完了。剩下年纪相当的恐怕只有歪瓜裂枣了。
秀才娘子一下动摇了。
她当然不是想现在就把女儿嫁了,但是现在不挑,以后岂不是只能捡人家挑剩的?
一看她犹豫,周三嫂就知道有戏了,笑着说:“你看看,我说的没错吧。秀才娘子,你是个明白人,三嫂子我从来都不干那昧良心的事儿,你说说,我坑没坑过人,说没说过那不般配的姻缘?”
秀才娘子有些犹豫的问:“这……三嫂子是想给我家秋儿说哪一家呢?”
周三嫂笑着说:“就是河汊口那里的李大官人家。”
镇子不大,镇上的人家互相差不多都算知道。秀才娘子想了想:“他家两个儿子都成亲了啊。”
“李大官人还有个侄儿,是他弟弟的儿子,因为父母双亡了来投奔李大官人的,今年一十五岁,生得是一表人才,知书达礼,这样的人在咱们镇上可是再寻不出第二个来了。”
秀才娘子一听到父母双亡就要皱眉头,周三嫂连忙补充:“这李大官人的弟弟也算是家财万贯,就这么一个独养儿子,那千亩良田还有店铺米铺,可都是他一个人承继的。”
秀才娘子并没有被这个家财贯冲昏头,她倒是更疑惑了:“这……”
这事儿反正透着那么点不寻常。
李大官人是镇上首屈一指的富户,祖上据说也是做官的,据说是十分的豪富,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那是鸡鸭鱼肉。至于李大官人怎么突然多出来个侄儿,却是从来没听说过。
照周三嫂说的,这人才又好,钱财又多,怎么会看得上他们家秋儿呢?再说,他家父母是怎么没了的?生了重病,还是别有情由?
这说亲是要把女儿的一辈子托付出去的,寻个毫不知根知底的怎么行呢?
万一这人要是有什么隐疾毛病,那可不害了女儿一辈子吗?
秋秋从周三嫂开口说话时就震惊了,一直到周三嫂走了她都没回过神来。
给她说亲?她……这个……
秋秋看看自己的小身板儿,她还是个儿童啊!周三嫂你这是摧残未成年小幼苗啊。
后面周三嫂和秀才娘子说的话秋秋其实没听到,这种事情当事人必须回避,不想避都不行。
秋秋十分好奇,周三嫂会给她说什么人啊?
镇上的年纪相当的半大小子秋秋都认识,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