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明啊,身体可休养好了?其实你不用这么急的,过了年节再过来也可。”
看着面前跪在地上的宋江,其实杨浩的内心有些五味杂陈,最早用宋江的时候,心里多少是有些腻歪的,倒不是因为看过水浒认为是他害死了梁山众好汉,而是因为这伙骨子里的造反因子而已。
这和所谓的梁山好汉无关,反正那帮活土匪真要算起来,还这特么不是什么好汉,所谓的好汉不过是自己捧自己罢了。
但宋江这两年是真的实干啊,绝对的将杨浩的实践精神发挥到了极致,那真是兢兢业业的,这京城四周平民圈子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
朝堂中的朝臣们自然是不会去管这些平民的死活,但这是杨浩的心病,民不富,国不强,这都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先决条件。
“卑职已无大碍,多些国公体谅,之前是卑职太过大意了,才有了郑氏之祸,还请国公责罚。”
“责罚个什么?错不在你,而在郑氏,现如今这郑氏已经被灭门了,这事过去了,公明啊,坐下说话。”
等到宋江坐下,杨浩才慢条斯理的说道:“既然是无大碍,你又心里念着这些百姓,也罢,那就告诉你吧,之前已经奏请官家,拟建民政院,你为民政院提举,吏员的择选,你来主导,以开封府管辖范围试运行,主抓民政,你的任务很艰巨啊。”
听了这话,宋江是又惊又喜,屁股还没坐稳呢,起身再次跪拜在地:“宋江多谢国公提拔,宋江更为这大宋百姓谢国公的挂念。”
民政院要做什么,该做什么,宋江很清楚,一直以来他做事都是挂在皇城司的名下的,说起来也是名不正言不顺的,但是挂在皇城司名下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很多人不敢使绊子,毕竟是皇城司,一群喜欢扣帽子的家伙。
但这一次,杨国公是认真的了,还给宋江搞了个提举的官位,彻底的名正言顺了起来。
在满朝堂都在关注着另立太子一事上,在满天下都在考虑金辽之战的时候,杨国公考虑的是民生问题,这就是格局。
赵构走上太子之位的事情他不担心,金辽之战也是必然要打的火热的,他们打的火热了,才会给大宋一个很好的推进东北的机会。
这些事在杨浩这里都是按部就班的事情,已经不需要考虑了,说到底,格局要大啊,民生问题不得不考虑。
历朝历代的改革先驱们,或许也考虑过民生问题,但归根结底他们考虑的占比不算多,他们考虑的更多的还是朝廷的问题,皇室的稳固以及门阀们的利益,至于老百姓,死一些也是无所谓的,都是贱民尔。
然而,他们早就忘了孟子所说的民为重的话,当然,这里也要说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算是他们考虑到民生的问题,这变法或许可以令国家一时得到改善,却得不到长久的改变,因为他们没有想到一个饱和的问题。
粮食的产量,整体生产力得不到提高,工商业上不得台面,甚至说文化都被抓在手里,加上门阀的土地兼并,皇亲国戚们的封地不断的增多,就特么是神仙来了,也救不了这群封建统治者们。
在航海大业没有开始前,在那些高产作物没有来到中原大地之前,杨浩会不断的推广占城稻的种植,同时以开封府为中心,试运行民政院的管理模式,将民生问题彻底的提起来,成为一个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这个问题赵佶没有过多的犹豫,原本他也是不上心的,但是杨国公很知道赵佶的心理问题,虽然赵佶没有秦皇汉武的魄力,但是他也有一颗想要超越老祖宗的心吧。
平辽灭夏让他看到了曙光,等着再灭了金国,这特么下了地府也能跟赵老大赵老二吹牛逼了,如果民生问题再搞起来,老百姓都过的富足,不再出现各种造反的事情,这不就结了,咱的目标可是千古一帝啊。
于是乎民政院出现了,宋江提举民政院,但民政院暂时不能独立,还是要和皇城司挂在一起,这样比较好办事。
“公明啊,这民政院刚刚成立,一切还需要你来操劳,记住我的话,要做到面面俱到,哪怕是慢一些,也不要操之过急,将这开封府辖下的每一处每一坊,都要照顾到,以一个网格的形式来管理,同时要设立一个监察司,至于谁来掌管监察司嘛,我这里到是有个人选,是不错的。”
“国公请说。”
“此人名为邢焕,原本是江南一任主簿,为人正直,敢于说话,是个不错的人选,至于如何请他出任监察司司长一职,就看公明你的了。”
宋江根本没有犹豫:“卑职谨遵国公令,定会请得邢主簿出山。”
作为杨浩派系的人,宋江会不知道邢焕是谁吗,心里清楚的很呢,这可是康王妃的爹,没准以后还是太子的老丈人,甚至是成为国丈的人,请这位爷来监察司做司长的话……
很快宋江就明白过来了,经常和那些平民打交道,也知道这里面存在很多问题,比方说官府不作为,甚至说不平等对待,一些豪强欺压良善的事情,那么监察司要做什么?监察民政院的工作状况是一点,自然也要监察民生问题,若是让这位嫉恶如仇的爷们知道了那些肮脏事……
宋江笑了,不得不佩服国公爷这一步走的太狠了啊。
当然,站在他的角度也只能想到这么多,杨浩却不然,让邢焕有个正事干,这也是利益捆绑的一种办法,以后不管赵构是不是会继位,他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