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都市现代>太史公曰王爷请绕道>第一三五章 同床共枕
吧,到时候真相揭开的时候,会毁人家三观的......

当然,阿绫自认为自己从来都不是什么善心家,仅仅只是在心头闪过了那么一些些忏悔之后,她便又像是没事儿人一样,将自己这一愚蠢的想法抛到一旁。

阿绫等人如今所在的屋子,是这座小院的前厅,方才领他们过来的仆役在七绕八绕之间,将他们待到了一根独立的院落里。在前厅后面的几间小屋,就是一行人今晚的住处。

住处......

“翠微山庄待遇还挺好,一路上指引不说,如今还体贴地给客人提供住处,周到地让休息一晚上之后,吃饱喝足了再上路。也可以说,这儿的主人是财大气粗人美心善的那一挂呢。”阿绫假装轻松地看了看自己今晚所住的屋子,而后对她的“临时舍友”说道,“瞧这雕花门,瞧这横梁,瞧这......”

而作为她“临时舍友”的百里臻,则根本没理会阿绫絮絮叨叨的说辞,她这么一会儿说了个不停的话,就这么无声无息地从他的耳边溜了过去,连个响儿都没有留下。

这丫头嘴皮子溜,平素也很会说话。可是不管怎么说,话也不能多成这样吧。自从进了这间屋子之后,她便说了个不停的,一刻也没停下来,废话量是平时的七八倍。

阿绫不是个不懂节制的人,相反,她聪明得很,正因为聪明,所以特别会察言观色,所以才能游刃有余地那么多次从他的手底下给蒙混过关。至于她为什么如此话多到近乎失控的地步,百里臻自然也清楚。

不停地说话嘛,自然是为了掩饰心中的无所适从的紧张。同时,也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这个别人,就比如同处一室的某位殿下了。虽然,无论阿绫是否这么做都无关紧要,因为这位殿下其实根本不喜欢开口说话。

至于她在紧张什么......

百里臻抬眼看了眼窗外的天色,不知不觉之间,随着这丫头一刻不停的废话,太阳都已经落山了。

天,已经黑了下来。

室内只燃了一根蜡烛,如今天一黑,就显得这微弱的烛光有些力不从心了。

百里臻坐得离蜡烛较远,阿绫坐得离烛光更近,那微小的烛光微微一晃,阿绫眼睛了的光也忽明忽暗。蜡烛一照,将阿绫的一剪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若在往时,以这个嘴巴吧啦吧啦说个不停的小姑娘的观察能力,是一定会注意到的。

“瞧这蜡烛。”

百里臻忽然开口,打断一直都在说话的某人那“瞧这......瞧这......”的排比句。

这声音响起得突然,阿绫忽得一噎,霎时间说不出话来。

百里臻方才一直都沉默不语,沉默到让一只说个不停的阿绫,几乎都忘记了屋子里还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或者说,她想让自己就这么原地忘记。如今他忽然说话,那震撼力和影响力自然是不小的。阿绫看着他那张处在阴影中的脸,脑子一时有些转不过弯来。

黑暗中,男人周身的气息似乎愈发凛冽了起来。他明明全身雪白,却偏偏适合与暗为生。

什么......瞧这蜡烛?

哦,是她刚才一直在说“瞧这......瞧这......”什么的话吧,刚才这段时间里,她自己感觉脑子和嘴巴是相分离的,以至于嘴在说出话语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受到大脑的控制,说出来的东西也没过脑。

......没过脑?

阿绫忽然意识到了什么。

从刚才开始,自己为了躲避某个可能发生当已经既定的现实,好像就一直处于一种“放空”的状态,以至于不仅说话没有经过控制和规划,甚至周围的事情也都没有注意到,直到——

百里臻方才出了声。

他说,蜡烛。他说,瞧这蜡烛。

蜡烛......

阿绫的眼睛顺势朝烛台的方向看去,只见那烛台上跃动着一颗火苗。在这漆黑的空间里,这微弱的火苗却显得格外夺目。

......不好。

阿绫心中暗呼了一声“糟糕”,就在她不顾百里臻的反应絮絮叨叨地进行“自我麻痹”的时候,事情已经开始在往糟糕的地方疾驰而去了。

天已经黑了。

天,黑,了。

在古代,由于没有电气,到了晚上的时候,除了极少数特殊的场所之外,大多数的地方都是处于一种静止、休息、睡眠的状态,人们早早便停止了在外的活动,回到家中歇息去了。这就是古代农耕社会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节奏。

家境一般的人家里,甚至连灯油或者蜡烛都要省着用,因为这对普通老百姓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只有家中有需要考取功名勤学苦读的人,或者家里要办什么大事儿了,才会特意地点上灯。

而现在,天黑了,她与百里臻共处一室......

他们俩,是不是也该,吹了蜡烛,睡了啊......

阿绫觉得自己的大脑都开始颤抖了起来。

正所谓做戏做全套,自从进入翠微山庄之后,他们这一行人便全部解除了浑身的戒备,甚至本该轮流在百里臻身边值守的侍卫们,也难得的得了赦令,不得随意接近他,以免漏了馅儿,于是,在这间屋子周围,百里臻手下的人并没有特意进行布控,处于一种“敞开大门任人围观”的状态。

说是让他们在此休息一晚,可是,说白了,这其实正是另一重的暗中观察呢。

由于并不知道,在这院子内外,是不是还会有人在对他们进行暗中监视。


状态提示:第一三五章 同床共枕--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