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萨姆邦南部靠近雨林地带一个小村庄不断的传来争执怒骂和哭喊声。

一支英军连队奉命来到这里收缴粮食,由于印度闹饥荒,让西方联军严重缺乏粮食。

西方世界已经把中国列为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对手,简直比对此世界大战对德国还要严肃。为了确保击败中国军队,西方世界调动了几乎所有能调动的重武器,往前线调动的一百毫米以上的火炮整整上千门,加上其他野炮、山炮,不包括迫击炮和战防炮在内,就超过五千门大炮,准备炮弹数百万发。

当年英法联军和德军进行索姆河会战,集中两千多门火炮,储备三百六十多万发炮弹,整整进行炮击七天。而此次阿萨姆邦会战,西方联军炮火足足提高了一倍,炮弹储备也提高了一倍多,达到八百万发,其实就是打算用炮火推平中方的阵地。

如此庞大的重武器对后勤的压力可想而知,可是不这么做显然是不行的,中方拥有超级火炮群已经不是秘密,那种带着尾翼的飞弹令整个西方世界都感到极大的不安,那是一种他们前所未见的新式火炮,威力不下于三百毫米巨炮。可是他们却没发现中国军队有带着巨炮行动,如果是一两门巨炮也就罢了,那毕竟是有可能的,可当初阿萨姆邦会战惨败,中方暗中新式火炮绝对是数以百计的,没有足够的重武器拿什么去对付中国人的超级炮群?

庞大的后勤压力,西方联军在印度的行动只能就地而食。原本这里是英国老牌的殖民地。恒河平原又是产粮重地,多几百万张嘴是没有问题的,可谁想到印度恒河平原都闹饥荒?最要命的是,兵荒马乱之下导致粮食生产严重受损。后续的供应也将严重不足。而且西方联军的后勤遭到印度反殖民武装的不断骚扰破坏,几百万部队每天要消耗的粮食都是天文数字,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只能强征粮食。

在村口外警戒的士兵发觉不远处丛林有动静,登时警惕起来,对着那个方向吼道:“什么人?出来,不出来开枪了。”

“别开枪,我们是英缅军。”一个显得虚弱疲惫的声音传出来。

很快,丛林里走出几十个白人,身上的军装早就成了乞丐装。还有一个担架。上面抬着一个老头。

士兵见到是白人。也松了口气,可他突然看见似乎是这几十个人的头领一样的中年人,身上军装虽然连乞丐装都不如。可那肩章赫然是一个星星,差点看傻了眼。其中一名士兵道:“英缅军不是已经在密支那被中国人干掉了吗?长官,你们真是英缅军的人呢?”

中年少将眉头一挑,就要发火,突然担架上的老头虚弱地叫了声:“奥利弗,算了。问一下他们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尽快赶去司令部。“

奥利弗应声,随即对士兵喝道:“我是英缅军少将参谋长奥利弗,这位是英缅军司令丹纳特上将。把你们长官叫过来。”

在村口警戒的士兵都被惊呆了,做梦都没想到他们居然遇上了这样的大佛。当下不敢怠慢。很快把一个中尉军官叫了过来,中尉古来后,当即行礼道:“报告长官,帝国本土第三师中尉埃里克森向您致敬。”

奥利费松了口气道:“第三师?我是英缅军参谋长奥利费,也曾经在第三师服役担任过团长。”

埃里克森大吃一惊道:“您就是奥利费将军,久仰大名,您怎么...”说到这里醒悟到奥利费等的狼狈,说不下去了。

奥利费叹息一声道:“别提了。当初我们英缅军为了切断中国人和阿萨姆方面部队的补给线,控制了密支那以西的山地和简易公路,可是后来由于急行军带的粮食太少,印度士兵发生了哗变,我们被迫向热带雨林转移。后来这一带一直被中国人控制,我们被迫在山里生存,三千多人饿死、病死、被毒虫咬死的,总之只剩下这些了。你先给我们找些吃的来,快点,司令官快不行了。”

“是!”埃里克森中尉当即应声,很快让人弄了些吃的过来。

一干人就如同饿死鬼投胎一般,拼了命往肚子来塞东西吃。

丹纳特上将自然是在哨所内唯一的一张椅子上靠着,吃了一些东西,精神稍微变好,当即问道:“你们这是怎么回事?”

埃里克森中尉叹息道:“就地征粮。”于是将情形说了一遍后,道:“可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村庄也几乎都没有粮食了。而且这些人已经不是阿萨姆邦原先的土著,很多是从法属安南迁移过来的。”

丹纳特上将和奥利费面面相窥,脸色极其难看。

奥利费看着丹纳特上将苦涩地道:“司令官,没想到居然被你猜中了。”

断其粮道这样的战术古今中外数不胜数,当时中国国防军节节胜利。可他认为,中国当时的那些军队不足以和西方抗衡,在工业上西方世界是中国的几十倍。

丹纳特上将经过反复思量,认为中方迅速攻占印度东部,可能压根就是虚招。因为如果那是一支准备大决战的部队,部队推进不可能这么快,因为一场大战绝对不是一支军队随身携带的物资所能支撑的。可中国人的目的是什么呢?无论是什么,那都必须是给西方联军造成巨大的威胁或者中方急切需要的。

在丹纳特上将带着部队逃亡热带雨林,被饿得前心贴后背的时候,猛然醒悟,很可能中国人除了掠夺财富外 ,极可能抢粮食,使得印度形成大饥荒,这样既能让西方联军无法就地取食,更


状态提示:196 警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