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上党旧事>第121章

第121章

到了乡里,见到李三太,李三太便指派厨房做了四个菜,拿了一壶酒,斟了满满三杯说道:“刘班主倒不是什么稀客了,在任时多见刘班主来乡里,却没功夫招待,现在身上没任了,即能促膝唠唠。”

说着端起杯先递给刘福禄,赤岗见状急忙端起一杯,三人对碰一下,一饮而尽。

李三太接着又斟满三杯,才开始说话:“这第二杯酒我要敬你刘班主育有膝下好儿女。”

刘福禄没想到李三太先夸他几个儿女,一时接不上话茬,只是一边接过酒饮一口一边说着:“不敢,不敢夸”地应付。

李三太道:“当夸啊,当夸啊。你看啊,咱刘保金金榜题名现在是地地道道的京官,两个女儿参加过义和团是巾帼英雄,保银、保顺这两个娃儿也争气呀。是你这个父亲大人教导的好啊。”

刘福禄听李三太这样夸他,加上三杯酒下肚,已是兴奋起来,说道:“可让我怎说哩,都是咱游风约乡学教导的好啊,儿女们也算争气啊。”他看到赤岗也是参加过义和团的,现在是好好的,知道世道真的是变了,若没变的话,他赤岗敢公明大胆地在乡里出现。

赤岗也拿起酒斟满一杯跟刘福禄碰一下,一饮而尽。

“单不说女儿们的事情了,现在两个儿子这次回去连辫子都剪了,听说要革命了,这革命是个啥活吗,剪剪辫子就算革命?”刘福禄就是在乎最近两个儿子在庄上说“革命”的事,心里没个谱儿,才想着来这里问个端切。

“清廷是真的要完了?”刘福禄亲自给大家斟满一杯。

“清廷完不完就像我们头上这个辫子,搁在脑后,已经不成个体统,再将辫子盘踞在头上,压制的全身不爽快,如今大势所趋,大家狠狠心把它剪了,跟它一刀两断,剩一头溜光,通身快活。”李三太道。酒兴了,还比比划划。

刘福禄不知道李三太话中的真正意思,但也听明白了这辫子的坏处,非得把它剪掉。其实李三太是指桑骂槐的影射,将头上的辫子比作清廷了。

“天上出彗星,地上起刀兵啊。”李三太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又用上党梆子腔调哼哼道:“不用掐,不用算,宣统最多二年半。明年都剪辫,后年种地不纳粮……啊。”

“那您头上的辫子呢,是还没有革命呢?明年才剪呢?”刘福禄看到李三太头上的辫子好好的。

“再让它长两天吧,迟早的事。”李三太摸摸脑后道:“我现在还是大清的官员,说白了还不是个革命党,现在就剪了出门瘆得慌,招人显眼”。

“也就是说,是革命党才要剪辫子?”

李三太忙给他斟酒:“喝酒喝酒,酒场上不再说论政事。”最终李三太也没有给刘福禄回答这个问题。他不说,刘福禄也听明白了八分,也就是说,这革命党就像当初的义和团一样,是个组织,是个革新的组织,就是这个革新的组织在提倡大家剪辫子,叫了个“革命”。

赤岗才是这个“革命”里的成员,他是秘密加入了同盟会的成员,这个同盟会就是刘福禄想到的那个革新组织。

那年赤岗要不是急于到京城找刘保金做这件事情,就不会匆匆离开租界不再追查刘保童、香黛她们的真相。

宣统元年,赤岗由刘保金介绍认识了留学日本的山西同盟会会员上党襄垣县人孙宗武,并加入同盟会,宣传维新革命,组织反清运动。

宣统三年十月,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获得成功。山西同盟会积极响应,为了应和太原起义便派孙宗武赴上党发动反清运动。

孙宗武到了各县,通过进步人士,劝说各县知县,接受新委,当时未用一兵一卒,未发一枪,即达到革命的效果。

太原起义失败后,赤岗受命来到游风约。

李三太知道赤岗就是这个“革命党”,他虽然是卸任了,不问世事了,但对现在的世事他还是关心的,但是赤岗并没有告诉李三太他就是同盟会的革命党,所以李三太也没有当着刘福禄都得面说穿他。

十一月,有一个组织在上党高平、长治县一带百姓中开始传递“鸡毛传单”,揭露该县豪绅罪状,号召民众聚会火烧土豪劣绅,要求免除亩捐、杂税,降低盐价等一切不合理负担。

光绪三十一年,清廷废除科举,颁布新学制,大力兴办学校,士大夫阶层分新旧两派,旧的读书人自读自养,新制度为肄业学校之学生,由国家发给膏火或补助津贴不等,公家办理学校之经费来自百姓,使百姓负担加重,官厅借办学校名义,对百姓横征暴敛,百姓不堪其苦,一些管理学校的绅士借机会大发横财。

起义队伍纷纷手拿干草点着火把,焚烧那些劣绅房屋,口号是:“绅士的家产房屋来自群众的血汗,群众有处置焚烧之权。”并将起义的队伍取名“干草会”。

干草会烈火自高平开始向北迅速蔓延,势如燎原。

赤岗来到游风约,见到这里的群众已经自发地组织起来,鸡毛传单已经发出。壶关县知县苏斯倬得到情报,连夜邀请该县贡生马天叙筹商应对策略。

知县苏斯倬有他的先见之明,往南高平、长治干草会势如破竹,无法抵挡,已经蔓延过来,一场惨败不可避免。往北太原起义虽是成功,没多日清军又占领太原。

针对现在动荡不定的局势,他这个清廷县令也不愿意被这帮由老百姓组成的干草会所俘虏,便想起


状态提示:第121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