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都市现代>重生乡村文艺生活>第113章 《红楼梦》来了

当天晚上,何平位于镇上的小院群魔乱舞,一群人醉酒当歌。

剧创小组的人听说京大三剑客的小说居然带给他们135万块的收益,眼睛都红了。

同样是做人,同样是码字的,差距咋这么大捏?

更关键的是,这135万块还只是第一卷的收益,以后《英雄志》每卷小说的收益几乎都不会低于这个数目,甚至会远远超过。

这要是整部小说写完,还不得上千万元?

众人想到这里,不止眼睛发红,连呼吸都带着羡慕嫉妒恨的痛。

“灌!给我灌死这三个瘪犊子!太气人了!”

李峰瘫坐在人群外围,醉醺醺的指着京大三剑客喊道,今晚剧创小组这帮人是不打算放过他们仨了。

何平没有参与这些人的聚会,他现在又喝不了酒。

回到家里,吃晚饭的时候他跟毛春华讲起这件事,毛春华也吃了一惊。

“到香江出书居然这么赚钱?”

“经济发展不一样嘛!人家一本书十块八块港币很正常,我们这里还是按角来的,还是人民币,汇率都不一样,完全没法比。”

“那倒是。”

金秋时节,农民伯伯们最忙碌的季节之一,韩屯的土地里也是一样,只是原本那些辛勤劳作的背影早就换了一批人。

这些在地里秋收的都是周围各个村子的人,韩屯现在的成年劳力基本都进了厂子,个别没进的也是自己做生意,剩下的老弱要把秋收的活全部承担起来可不容易,所以大伙就想到了雇人来秋收。

反正现在大伙都不差钱,如果不是政|府不让改变耕地性质、也不让撂荒,大伙都不想种这些地了。对韩屯的老百姓来说,种地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

前几年何平提议的种植牧草的建议,今年村里又有人提了起来,联产承包实行了几年,政|府对农村的管理也渐渐松了下来。

大伙都觉得改种牧草挺好的,种一次管几年,一年收一茬,也不用怎么管,最多就是补种一下,种出来的苜蓿正好卖给村里企业。

秋收这几天大伙对这件事议论纷纷,村里人再次意识到何平的先见之明。

“要我说,还是人家何平想的远。你看看现在闹的,种这点地还不够搭人工的。”

“主要现在村里大伙都有工作,哪有功夫收地啊!”

“雇人呗!我是想开了,花钱种地,上秋了能剩多少算多少,反正现在也不指望着种地过日子了。”

“我觉着种苜蓿更好,省心还省力,人家何平的想法是对的。反正现在镇里也不咋管了,大不了交公粮的时候花钱买点呗。”

“走,上村部去说说。”

“走!”

一入秋,天色黑的早,村部的灯亮了起来。

老队长刚吃完饭就被村民从家里找了过来,说是要商量商量种地的事,还有几个小队的干部也被找了过来,带头的十几个人跟村委的几个干部大眼瞪小眼。

老队长磕打了两下烟袋,开始填烟丝,“别愣着了,有啥事赶紧说,还得回家看电视呢。”

“咱们想种苜蓿。”

“种呗!”

大伙准备了一肚子的话,被老队长一句话堵了回去。

“啥意思?”

“啥啥意思?让你们种还不高兴啊?”

“不是这意思,以前不是不让种吗?”

老队长说道:“以前不让你们种是因为公社管的严,不让耕地种牧草,另一个也是怕上秋了大伙没粮交公粮。现在公社改镇了,基本不管了,大伙呢,谁家也不差那点公粮。你们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呗!”

众人面面相觑,“那咋不早点说呢?”

老队长瞪了一眼,“种啥都是自愿的事,村里还能喊大喇叭让你们种苜蓿啊?那不犯错吗?”

众人也听明白了,政|府现在肯定还是不鼓励大伙种苜蓿的,但民不举官不究,村里也不会阻拦大家种什么。

一袋烟抽完,老队长说道:“行了,要没啥事就撤吧,该回家回家,别耽误看电视。”

大伙来的时候还准备好好辩驳一番呢,没想到如此顺利的就定下了种苜蓿的事。

事都说完了,也没必要再在村部待着了,众人齐齐往外走。

“这扯不扯,早知道这样还种啥苞米啊!”

“谁说不是,等今年收完,明年开春高低种上苜蓿。”

“行了,别说了。赶紧回家,《济公》今天最后一集,落了可不好补!”

“对对对,赶紧走。”

一夜无话。

村里的态度第二天便传开了,队里绝大多数人家也都决定了种植苜蓿。

几年前何平那次不算成功的尝试,兜兜转转又转了回来,何平得知这个消息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这样也好,大面积的苜蓿种植可以改善韩屯的风光,对未来韩屯倚靠影视城发展旅游产业是有好处的。

秋收过后,田野秃了。天气逐渐转凉,秋高气爽。

市场、酒店盖完之后,工人撤了,村子里相比之前略显冷清了一段时间。

可随着剧组的进驻,韩屯的人气再次旺了起来。

珠影、辽省电视台、国家电视台……

剧组纷至沓来,这种热闹的场面在国家电视台的《红楼梦》剧组到达韩屯的时候达到了高|潮。

前后十多辆车,二百多人的大剧组,浩浩荡荡的开进了影视城。

途径韩屯的时候,剧组的众人从车窗好奇的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小村庄。

“小旭,你家是辽省的


状态提示:第113章 《红楼梦》来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