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香港电影公司,电影要想上映只有两个路径,一是拍电影的时候,就选择这三家电影公司合作拍摄,这样一来的话就能够轻松的占到院线,不用考虑院线的问题;二是撇开这三家,自己建设自己的院线。
第一个考虑,平白分薄了利润。不太爽,而且有时候会因为意见不一而扯皮。
第二个考虑,du li自主,不用受他人鸟气,但资金投入大,同样要找有实力之人合作才行,而且发展起来也极为艰苦。
在李毅华的引导下,龙胜影业一直都注意发展自己的影院,可是效果都不太理想。说到底,都把电影看成了香饽饽,在电影的红火时期,谁也不愿放弃手中的摇钱树,还有就是那些电影院的位置不好,太偏了!
而在香港来说,一条电影院线,香港本岛、九龙、新界三四十家的数量就足以将这些地方覆盖了。算算,建造一条具备覆盖整个香港的电影院线,了不起也就三四千万港元!
李毅华有这个经济,也有实力建造自己的院线,可是先其投入大,经济效益也不是那么好,蛋糕就那么大,盘子多了就没什么搞头了,还是收购现有的院线比较合适,这也是他一直让付宝荣收购电影院的原因。
他一直在等,等邵一夫出售手里的院线,尤其那些海外院线,绝对是李毅华看中的重中之重,因为有了这些院线,他的公司就有了海外发行的能力。
“毅少,公司已经收购了八家电影院。”付宝荣皱了皱眉头,叹了一口气说道:“不过都是一些小影院,位置又很偏,基本上都是赔钱赚吆呼。”
八家电影院按说是已经不少了,要知道邵氏院线在香港也才有十六家院线,关键是这十六家影院可是遍布香港最繁华的地段,无论是发行能力,还是观影人数都是翘翘者,而李毅华的院线跟它相比,差的不是一个两个档次,他要是不眼馋是不能的。
十六家电影院的地段都很好,现在香港的房价和地价都在不断的攀升,这些电影院也许几年之后就会价值翻倍,邵一夫是绝对不会轻易地把这些金蛋撒手的,想要收购决不是一件易事。
记得历史上,虽然邵氏影业减产和结束已成定局,但邵一夫也只是向外出租,而不是卖出去。到达90年代,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更是耐不住寂寞的邵一夫,注册一个皮包公司,又从新杀回影坛了,而这些院线就是东山再起的机会,他依赖的资本。
李毅华现在手中不缺钱,在成立龙胜影业之后,他的手里面资金更是呈现几何度的增长,特别是电影北美市场的火爆,更是让他跻身于亿万富翁的行列,说他是一个巨大的吸金导演也不为过。
龙胜影业的流动资金就有一亿多港元,再加上即将暑假上映的《jing察故事》,资金一回笼,流动资金会更多。如果李毅华要是购买邵氏院线的话,凭借着他手中的资金,完全可以吃下一大半,而出租的话以他的实力绝对可以全部的吃下,整个香港很少有电影公司可以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的现金。
李毅华看着手中关于邵氏院线的资料,这十六家影院就像是十六颗钻石镶嵌在香港的闹市,但是看看他们的营业额,那完全是给这十六颗宝石笼罩了一层灰土。而海外的院线也是钻石中的极品,个个都是位置很好,院线也是够大,但院线的营业额也只是能够达到是收支平衡而已,对这么大的发行公司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耻辱。
“这些都是市场的调查,而得不到邵氏内部的纪录,所有的内容都是估算出来的,但是那差距并不大,和实际的数字应该相差无几。”
看着李毅华低头看手里的资料,付宝荣在一边道,这样的数据可是他通过很大的关系才弄到的,虽然不是很准确,但是最为参考是错不了的。
邵氏的电影院每年可以上映三十余部电影,每一部电影的上映时间平均是十天,由于邵氏影片的减少,在加上票房成绩的不理想,基本上回本都是问题,而且是三十余部电影里面只有一小部分是邵氏电影,其余的皆是其它电影公司出产的影片。
这些影片的平均票房只有在一百五十万左右,如果按照平均上映时间来说的话,邵氏十六家影院每天的票房总合应该在十二万到十五万之间,也就是说每一间影院一天的票房在一万块钱左右,除去影片制作发行方的分成,大约能够得到五千块的收入,每个月大约能得到十五万五千块。
而这十五万五千块里面,还要除去每个月职员的薪水大约六万块,再加上每个月的水电、税务、制票、海报宣传以及其他方面杂费,每家影院大约能够节余五六万,也就是说每一家影院每年的利润也就是在六十万左右。
这里面还不算电影院每年价格不菲的维护和机器维修,更还有几年一次的更新换代,这样的一个数字对于一间小公司来说绝对是极大的一笔收入,但是对于占据黄金地段的影院,就是单纯的铺面出租每年也能达到这个数字。
邵氏院线十六家戏院,每年收入大约九百万,这个数字甚至不如一部卖座电影本港的利润,就好像是由李毅华写的剧本,刚刚下画的《僵尸先生》,票房就达到了近三千万的票房,除去成本和剧院的分成,差不多有一千五百多万的利润落入了嘉禾邹老板的兜里,也怪不得邵氏要把影院出租出去,赔钱赚吆喝的事只有傻瓜才干。
“每年九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