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岁的云景,已经到了从镇上学堂结业的年龄,如今已是他在学堂的最后一个学期,再有两个月不到,他就得结业离开求学多年的地方了。
别说,还真心有点舍不得,毕竟他在那个地方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整整十年,那个地方留给他太多回忆和欢声笑语了。
但再舍不得,总是要结业的,只能是好好珍惜这最后不到两个月的时光了。
不是说结业后就不能去学堂继续学习了,但那个时候只能作为旁听生,旁听生会失去学堂内的很多福利,书本,食宿,学费,等等这些,都是要按照市场价收费的,所需的花费会比正常学子多一倍以上!
不过云景并没有作为旁听生继续在镇上学堂学习的打算,实际上学堂内他已经学不到更多的这个世界的知识了,先生会的他都会,先生不会的他也会,脑袋里面简直装着一个庞大的图书馆!
念力是个好东西,这极大的方便了云景摄取书中知识的便利,学堂内的课本他看完后去看师父家的藏书,师父家的看完他就去看书店里的书,书店里面的看完,他又自己去寻找没读过的书看……
反正云景看书又不花钱,很多人家秘不示人的孤本真本书籍都被他翻阅了一遍,虽然有‘窃书’的嫌疑,但谁知道呢?
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任何书籍,云景看一遍就能完全记住,忘都忘不了。
他这样摄取书中的知识,并没有违背他学习之初要学得精而深的初衷,毕竟他早已经过了打基础的阶段,当下的学习,本就需要博闻广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量。
整整十年每天雷打不动坚持不懈的练字,云景的一手毛笔字早已经达到了师父李秋所说‘勉强能拿得出手的阶段’,他的字若是拿到前世去的话,除了‘不敢’和那些‘大师’比之外,恐怕没几个人的字有他写得好……
秀才功名云景十四岁的时候就拿到了,那年他花了半个月时间和学堂二十多个童生一同去郡里科举,一次性就将秀才功名拿到手。
那年牛角镇学堂去了二十多个童生,只有云景考上秀才,镇上和县里都奖励了不少钱财物品,一些消息灵通的大户人家也送了不少贺礼结个善缘。
秀才功名,说到底已经真正站在体制内了,如果云景没有继续科举的打算,努力运作的话,是有机会当上小镇镇长官职的,虽然在整个大离王朝官府体制中镇长是最低层次,但那也是入了品的。
当然,秀才功名仅仅只是有当官资格罢了,运作起来很难,而且凭秀才功名几乎没有上升空间,想要当上县令至少也得举人功名才行,即使有举人功名也得看有没有空缺呢,有些举人等了一辈子都没等到空缺的情况也是有的。
当年云景十四岁成为秀才,还在牛角镇引起了一番轰动呢,他是几十年来牛角镇唯一一个以十四岁的年龄考取秀才功名的,破记录了,被写进了地方志。
第一次去镇上读书,云景摆脱泥腿子的身份,那些年村里家家户户都不好过,是以没在村里大操大办,考取童生,赶上村里征兵,时机不对,也没大操大办,他考上秀才后,本想低调,不说他家人不乐意,就是村民们也不乐意,总之就是要热闹起来,所以那次云景家办了整整三天的酒席。
村里人与有荣焉就不说了,镇上的同窗很多都去庆祝了,还有镇上当官的亲自去呢,一些大户人家也跟着去凑热闹。
反正就是老长脸了,那几天云山乐得嘴巴都差点裂到耳根,爷爷云林更是喝得满面红光。
家凭子贵,那是云景一家最风光的时候,往上数十辈都没这么风光过,家人睡着了都能笑醒。
不过吧,云景虽然考取秀才功名了,但到底那次没能得郡里第一,这个时代牛逼的读书人多了去了,竭尽所能也只考了个郡里第九名,真的,他一点都没藏拙。
不是我军无能,只怪敌军太猛啊。
没能拿第一对云景也没有丝毫影响,甚至还觉得那样不上不下的也不错,出风头的事情还是让别人去吧。
没能拿第一倒不是云景比别人差了,实际上他做的考卷几乎都拿了满分,谁让他么那年的考题,出现了几十年遇不到一次的作诗呢。
作诗就不是云景强项,没拿到第一就输在了这里,做得差了点,就因为这个,一下子落到第九名。
这就没法搞。
要是把作诗那道题换成其他的,云景拿第一估计妥妥的,谢师宴的时候,郡守大人都无比惋惜呢,语重心长的问云景,你作诗咋就差了‘点’火候呢?
至于他秀才试做的诗,不提也罢……
如今十六了,短时间内云景并没有考举人的打算,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因为大离王朝科举制度有一个奇葩的地方,那就是秀才考举人的时候,需要有游学经历的。
毕竟举人后就能当官了,而且至少还是县令一级,有举人功名的读书人,你让人家去当镇长丢不起那个人,宁愿空着也不去,所以啊,县令那种官员,治理一县之地,你若连民间疾苦都不懂得的话,如何去治理?
因此就需要有游学经历了。
当然,并不是说秀才考举人就必须要有游学经历,但你没了这个经历,科举的时候,官府是会优先录取有游学经历之人的,本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举,少了这一项,几乎不可能考上举人。
这也是云景短时间没考居然打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