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修养过人,也忍不住有些激动,张口欲追问更多。
朱元皓替他们问了出来:“若是能依此‘一法’,天下便可定否?”
“当然不可。”
“哦?”
李东阳等人都面露诧异。
原以为江舟说了这么,应该趁胜追击才对。
现在竟然要自己推翻自己所言不成?
江舟笑道:“在下适才说那位仁兄所言,只要天下百姓怀仁守礼,便可天下太平之论乃是谬论,皆在于此路不通,”
“岂不知,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若食不裹腹,谁在乎礼?衣不蔽体,谁顾得上什么荣辱?”
“不让百姓吃饱穿暖,难道还要百姓饿着肚子,光着身子讲礼仪,讲仁义?”
“那位兄台说天下人不知学而报国,又岂知天下有多少百姓为生计奔波,甚至食尚不能裹腹,衣且不能蔽体,你让他们上何处去学?如何去报?”
“好!”
一阵喝彩声哗然而起。
原来江舟与众学子在高谈阔论之时,已经将烟波楼中的其他客人都吸引了过来。
有人认出在座的是李东阳、戴幼公这些南州大儒,更是惊喜。
呼朋唤友,吸引来了更多人。
上上下下,围了个严实。
不过慢慢都被江舟的言论所吸引。
这时更是忍不住叫起好来。
只因围观的,大多数都是他口中的平民百姓。
“儒可育民,法可律民,商可富民,兵可强国,农可足食,工可利其器,百家百业,缺一而不可。”
“若想仅仅依靠一家之言,仁礼二字,便想治国平天下,恕在下直言,”
江舟斩钉截铁地道:“那是痴人说梦。”
“……”
他一番话下来,四周一片静寂。
燕小五在他身后左看看,右望望。
他也读过书,不过自认不是读书的料,要不然也不会来当个缁衣捕快。
江舟的话,他只听得一知半解。
但从周围人的神情来看,这是把人给震住了。
不由乐得眉开眼笑,跃跃欲试地就要嘲讽一番那几个酸腐书生。
他指了指那个徐文卿:“怎么样?你,刚才是不是你,不是说要文斗吗?”
“现在我兄弟划下道来了,你又怎样?有什么话说?还是要就此认输啊?哈哈哈!”
一众学子回过神来,顿时有人不屑怒道:“哼,歪理邪说!”
“一个礼字,乃我大稷立国之本,当年圣皇聚巍巍山河之势脉,汇皇皇人道之气运,铸稷鼎,定稷礼,鼎定天下!”
“乃有我大稷八千年国祚不绝!”
“一个仁字,乃我大稷七十二圣贤聚古今智慧之华光,浩然之气,强铭天地,方令天地乾坤,显化浩然长河,光耀万古!镇我人道气运千秋万世!”
“始有我大稷八千年文运不衰!”
“你区区一介下吏,竟巧舌如簧,一言便想坏我大稷两大根基,简直是大逆不道!”
他们不像那些看热闹的人,大多数都无法理解这个江舟所说的话意味着什么。
只是单纯因为这番话让他们听着贴心才叫好。
他们反对的,也不在于这番话是对是错。
而是如他们所说,这是在动摇大稷的根基。
大稷的根基是什么?
是儒门,是世家,是门阀。
这其中,没有“民”这个字。
在这些学子的认知中,治国之术,便是牧民之术。
一个“牧”字,足以道尽一切。
百姓,只是牲口。
真正需要富的“民”,是世家门阀,才是大稷的根基。
江舟的话对他们来说,与对牛弹琴无异。
其实江舟自己也心知肚明。
他当初做过流民,虽只短短几天,也足以让他看到一鳞半爪。
之所以敢在这里“大放厥词”,也是知道自己说的多半不会被人当回事。
但是用来唬人已经完全足够。
江舟不急不慢地笑道:“在下不过是肃靖司中一个小小的巡妖卫,没读过多少书,胡言乱语,贻笑大方,诸位高士听过笑过便罢,又哪里能坏什么国之根基?”
那人哼了一声:“你知晓便好,算你还有几分自知之明。”
他们说话之际,却没有注意一旁的几位师长却一个个都在沉默着。
李东阳与戴幼公相视一眼,彼此眼中的惊异之色毫不掩饰。
朱元皓捋着黑须,时不时闪过几丝挣扎迷茫之色。
他们自然知道,江舟那一番话,没这么简单。
这些学生不过是在诡辩,或是根本没能听懂。
只是毕竟亲疏有别,他们欣赏这个巡妖卫,却也不会帮着他打击白麓书院的名声。
听闻那学子的话语,不由微微蹙眉,侧首道:“文卿,你以为如何?”
徐文卿对他施了一礼:“学生惭愧,虽不知这位兄台所言是对是错,但听一言而知其人,于道理文章一道,文卿自愧不如。”
他转身朝江舟道:“这位兄台,可否告知高姓大名?”
江舟抱拳道:“在下江舟。”
徐文卿正色道:“江兄,文章道理,我不如你。”
“但事关白麓书院名声,徐某不服,仍想与你再比一场。”
燕小五讥讽道:“嗤,你小子是擦粉进棺材——死要面子是吧?行,来比吧,别说一场,再比十场你也是输!”
“说吧,你要比什么?”
徐文卿眼中并没有燕小五,只看着江舟道: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