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大明建昌侯>第二百二十八章 陛下,您花样挺多呀
你们这群人怎么想的……不会真跟我二弟说的一样,你们手上买了不少盐引,就等着把市价抬高,等着他高价买盐引……结果砸在手上了吧?啊哈哈哈……”

还在笑。

不过这次在场的文臣怒不起来了。

正如张鹤龄所说的,在场这些文官,最近暗地里做盐引买卖的人还真不少。

谁让最近京师盐引价格疯涨,都等着张延龄在市面上大笔进货,他们好从中大赚一笔呢?

谁知还没等收到张延龄大笔买盐引的消息,却得知张延龄已经把盐引还上了,那岂不是说……自己赚钱的美梦要泡汤?马上市面上的盐引价格要下降?

很多人在想:“还好是在朝堂上得知此消息,消息一定比外面的人得知更快,回去后赶紧就把盐引卖了,小赚便可。”

朱祐樘闻言皱眉道:“寿宁侯,你说此话作何解?难道你是想说,在场的众卿家,有意为难建昌伯,买了盐引回去,故意抬高市价?”

这话好像是故意说给在场众大臣听的。

张鹤龄打个哈哈道:“这臣可就不知道了,都是臣的二弟说的,要不陛下趁着他还没走,去问问他……”

他还没走……

还没走……

没走……

在场参与到盐引买卖的文官突然感觉到毛骨悚然。

若是张延龄现在走了,那他们得知消息必定比外面的人超前,卖盐引或许还来得及。

但张延龄有意要在走的当天早晨,才把盐引送到皇宫,而不是送到户部,这不正说明张延龄有意在临走之前搞这么一出?那岂不是说……外面的人现在很可能已经得知了他已将盐引归还的消息……

大事不妙啊。

陛下,您赶紧解散朝会,方便我们回去止损啊。

周经道:“陛下,臣验过,都是之前朝廷卖给各地盐商的盐引,虽然未一张张查验,但料想不会有偏差,臣回去之后还会继续查验。”

朱祐樘叹道:“还是当着众卿家的面,都查清楚为好,有些事……回去之后就说不清了。”

皇帝又在摆他的大臣一道。

让周经和户部的人,在朝堂上验所有的盐引?

这就好像怀疑买东西的钱是假钱一样,当然是要柜台当面说清楚,等你拿回户部,就算查出问题,你怎么让人信服?

徐溥道:“陛下,此等事……是否不该耽误朝堂议事进程?”

张鹤龄笑道:“周尚书找人查验盐引,也不耽误你奏事,徐老头你的话怎就让人听不懂呢?”

气死人不偿命。

老二走了,老大出来嚣张。

虽然这老大的话听起来还是那么不靠谱,但也不知为何,今天说起话来,除了更欠揍之外,为何会跟他的弟弟一样,让人有种无力感呢?

说的话粗俗……

但似乎更有营养。

这就让人很无语。

朱祐樘点头道:“寿宁侯所言极是,户部的人继续查验盐引,不耽误旁人奏事,也不耽误议事,若有涉及到户部的事……放到后面说就行了。”

这意思是,今天朝堂议事还短不了,不是三两句话就能说完的。

徐溥有劲使不出。

本以为张延龄走了,朝堂就没有大患,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居然是张鹤龄?

张家兄弟这是一起转性了吗?

“陛下,臣有事要启奏。”就在众大臣心里不爽,正想着早点把朝议结束,方便他们回去做安排时,这时张鹤龄又跳出来。

居然没完没了?

连朱祐樘闻言都皱起眉头,显然朱祐樘也不知这个小舅子要当朝奏事。

朱祐樘道:“寿宁侯,这里不是你胡闹的地方,你要奏事,可以先行把奏疏送到通政使司……”

“陛下,臣是替我家二弟奏请,他要带兵往西北去,手上是有了几个兵,但缺少粮食和辎重,连火器方面也很匮乏,兵刃只能自行去筹备,所以他昨日特别叮嘱臣,让臣跟陛下和朝廷求一些粮草物资兵器什么的,方便他去西北打仗!”

张鹤龄把话说完。

合情合理。

张延龄现在是当了宣大总制,也是要去西北领兵打仗,但朝廷也不能一边主战,一边连粮草和物资都不调拨啊。

难道让张延龄用拳头去跟鞑靼人拼命?

朱祐樘想了想,对一旁的陈宽打个手势,陈宽才过去,把张鹤龄要上奏的奏疏转接过来。

当皇帝手上拿着由张家兄弟一起上奏的奏疏,在场大臣的脸色都非常古怪。

人是要走了,但余威仍在。

张延龄那小子怎么就如此不消停呢?

朱祐樘草草将奏疏上的内容看过,叹道:“其实寿宁侯所言不差,朕是说要调拨人马协同建昌伯往宣大,主战出兵,但之前所做的钱粮筹备,都是为固守,如今既是要出兵城塞,也要有相应的配备,否则将士连帐篷、马匹和兵刃这些都没有,怎么跟鞑靼人在城外决战?”

又是合情合理的理由。

在场大臣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

打仗嘛。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张延龄出征之前跟朝廷要的只是粮食和物资,又没要兵马,其实已算是很客气的。

徐溥道:“陛下,之前朝廷在九边各地的筹备,已相继送到各镇,相信只要等秋粮入库之后,各地的粮饷和调度问题自会缓解,可以先行调拨部分,供以出兵。”

徐溥也是没办法。

之前朝廷在边疆缺少钱粮,就是靠张延龄查贪,还有张延龄自行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八章 陛下,您花样挺多呀--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