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艺已经有一个校刊,叫作《金艺学报》。此刊于1978年复刊,十年前更名为《金艺学报·艺苑》,86年的时候又分为了《音乐版》和《美术版》两版。
刘昌敏前些日子还在《美术版》发过一篇文章。
从88年到现在,国内刚刚实行统一刊号没几年,而现在《金艺学报》尚没有领取统一刊号,直到后面2000年的时候才以独立刊号出版发行。
校刊从前到后的这些事情,于东比吴常新还要清楚。
这个时候想要再办一个文学类的校刊,时机上肯定是不成熟的。在于东看来,学校现在最好还是着力发展《金艺学报》,只有《金艺学报》才能真正展现金艺的优势。
吴常新随后又问了几句周五晚上的情况,就让于东出去了。
周五晚上的事情,其实胡长青已经跟吴常新汇报过一次,所以这一次他没有细问。
而且在吴常新看来,第一堂课的情况并不能看到太多东西。他虽然相信于东的能力,但是戏剧类的公开课在学校到底能不能开展得很好,还要看后续的反馈。
最近吴常新也在积极去跟上面接触,看是否能够尽快恢复戏剧系的办学。而且这一次不仅仅只是恢复之前就有的话剧表演和舞台美术专业,吴常新还想加几个新的专业,譬如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以及戏剧影视导演专业。
他越来越有种时间紧迫的感觉,国内影视业的发展有目共睹,所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多。而且他还打探到了一些风声,据说这两年广电部门很有可能对国内的电影机制进行改组,届时电影市场会逐渐开放。
如果不能提前布局,届时影视剧这块蓬勃的市场他们金艺想喝口汤都难。
只不过想要恢复戏剧系的办学并非一件易事,要考虑的东西实在太多,师资,招生,硬件基础还有上面的政策等等。
……
于东刚走出校长室,就被胡长青给拉进了他办公室里。
“怎么样,吴校长表扬你了吧,我可是为你说了不少好话。”刚进门,吴长青就笑呵呵地说道,隐隐有种跟于东邀功的意思。
“多谢你了,胡书记。”于东笑着感谢了一句,随后又问:“找我过来有什么吩咐?”
“吩咐谈不上,我就想问问我朋友的小说确定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他们杂志社是不是会给他寄来样刊?”
于东点头道,“那是自然,当时汇票就是填了你的信息,到时候他们会把样刊直接寄给你的,不过他们的效率不太高,你拿到样刊可能得等到正刊出来之后了。”
“没关系,没关系,我只要知道有就行了。”胡长青笑着摆了摆手,随后又想到什么,补充道:“主要是我那个朋友比较关心,我也是跟他说,不就是样刊嘛,寄不寄有什么关系?”
于东笑道,“你那位朋友的心情可以理解,毕竟是自己的作品在杂志上发表了,想要收到一份样刊,给自己留个纪念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也对,也对。”胡长青一边搓手,一边点头。
于东看了看胡长青,笑道,“胡书记还有其他事情交代么,没有的话我先出去了。”
“没有了,你回去忙吧。”
……
没用到一个礼拜的时间,于东就把《后羿》完稿,然后寄给了《收获》。恐怕程永兴那边也等得有些急了,距离上次跟他说给他稿子已经过去了半个月的时间。
而且如果再不把稿子寄过去,就赶不上下一期发表,需要等到下下期了。
寄完稿子之后,于东又给吉米·詹姆斯寄了一封信,告诉他有事情需要跟他商量。
其实于东也不知道这封信吉米·詹姆斯能不能收到,因为吉米在国内没有固定的通讯地址,之前留的也是他经常住的一家酒店的地址,但是他人不可能时刻都在酒店里。
于东之所以要找吉米·詹姆斯,是想跟他商量把自己的小说出版到美国的事情。
现在《一天》正在拍摄,估计等到明年这部电影应该就会上映,到时候电影多少会为他带来一些名气。
于东想要趁着这个机会,把自己的科幻小说推到美国去。
想要把自己的小说推过去,就需要有个熟悉美国市场的人帮忙,而吉米·詹姆斯就是一个合适人选。
两人有合作基础,吉米·詹姆斯平时也做一些作家经纪人的工作。而且吉米·詹姆斯是个很有利益驱动性很强的人,只要能保证他的利益,他就能保证把事情干得很好,而且相当有效率。
除了联系吉米·詹姆斯,于东最近也在考虑翻译的人选。
一部小说想要走向国外,翻译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不论是科幻小说还是纯文学,想要良好地向外输出,都离不开优秀的翻译。
译者的水平不同,能够直接决定译本的好坏,而且这种影响是致命的。可以说,译本就是作品的第二次生命,而创造这次生命的,就是译者。
不同译者翻译的同一作品,风格上可能会有难以想象的差距。
譬如俞步凡翻译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读之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民国武侠风,跟其他相关译本全不相同,要是截选其中一段拿出来,甚至都看不出来是《福尔摩斯》。
这种译者自身风格的极端表现,很容易引起巨大的争议,喜欢的人就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就十分讨厌。
而刘慈新能获得雨果奖,莫言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