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都市现代>溯流文艺时代>第五四六章 我还是很看好的(第一更)

于东正在胜利电影院应付围观群众们,刘慈新正在安排车,晚上要带同事们去电影院看电影。

费了老大的劲,晚上接近八点的时候,他们才到电影院。坐在电影院里面,刘慈新看着靠前的几个单位领导,心情还是有些忐忑的。

之前一时冲动说要请同事们看电影之后,他就后悔了。

倒不是他舍不得票钱,这样大张旗鼓地请同事们来看电影,让他总感觉有点招摇了。而且他们单位位置比较偏僻,离市漾泉市中心有四十公里,而且漾泉现在也没有《带上她的眼睛》看,只能去距离七十多公里的石门。

再后来,他们办公室的主任还跟刘慈新开玩笑,既然是请同事看电影,为什么不请他。

没办法,刘慈新又只能把主任给请上了。

请了主任,那其他领导自然也要请,搞到最后他们整个部门从上到下,再加上部门主管的领导都给请来了。

“都怪我这张破嘴。”

黑暗中,刘慈新默默掌了一下自己的嘴。

不过这会儿他也没时间想太多,屏幕上播放了一些注意事项之后便开始了正片。

电影的第一个画面是外太空,一个庞大的外星球基地,穿着宇航服的人类不停地在其中穿梭,显然,人类已经具备在其他星球驻扎的能力。

然后镜头追踪着一组信号,穿越太空,回到了地球。

这两组镜头结束之后,才出现电影名字。

英文名直译应该是《她的眼睛》,不过中文字幕依旧使用了原著的名字《带上她的眼睛》。

在里面,前期并没有什么铺垫,直接就是男主休假前,领导给了他一副“眼睛”。

但是在电影中,一开始却是一段铺垫,交代了主角休假前一天的全部生活。

之所以这么拍,刘慈新可以理解,因为电影不可能用大量的旁白来介绍时代背景,只能用这种情节让观众迅速理解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比如“眼睛”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個东西。

还有,中落日六号是在男女主结束了旅途才出现的,但是电影却在一开始就做了铺垫,落日六号的新闻第一天就在电视里面播放。

只不过这个新闻很不起眼,如果不是看过原著,大部分人都会把它给忽略。

当电影中领导将一副“眼睛”交给男主的时候,刘慈新听到旁边有人小声说:“还挺有意思的。”

这也说出了在场大部分人的心声,他们其实很少看科幻,对于科幻,他们的理解也就局限在飞船、外星人这些元素,所以看到“眼睛”这个设定,觉得还挺有意思。

在电影的中期,为了增添戏剧性,相较原著加了一些冲突,比如男主在草原遇到了有人抢钱,女主就在旁边指挥他如何打回去,又比如在某个小镇看到几个美女,女主又不让男主看,看到帅哥,女主想看,男主却拼命转头。

其实在刘慈新看来,这些情节有点儿套路,但是从观众的反应就可以看得出来,效果非常好,听到两人吵吵闹闹的,观众们都觉得挺有趣。

而且在电影中,两人之间很明显就能看得出来培养出了爱情,不像,隐隐约约,朦朦胧胧。

也因为两人之间的爱情比较明显,所以后来知道真相后,男主的情绪变化非常激烈。

谷忐

看过原著的观众都在体会电影跟原著之间的区别,而没看过原著的观众则直接被结尾的反转给打懵了。

明明前面还是那么欢乐的场面,一转眼,就这么悲惨了?

到这时,他们才想起来电影前期做的那些铺垫,比如主角第一天看到的新闻,比如“眼睛”没有延迟,再比如女主偶尔会很落寞地说自己很孤独……

有了充分铺垫的反转,不但不会让人反感,反而会让人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原来是这样啊。”

最终的结局,女主的奉献以及她所承受的无尽孤独将电影的主题升华了,也让观众怅然若失,有一部分女性观众甚至在默默的抹眼泪。

看完整部电影,刘慈新忽然想起了之前跟于东聊到戏剧时,于东说的一个“瓶子理论”。

当时,于东用瓶子来概括各个类型的戏剧,说起悲剧时,于东说:一个瓶子碎了,这是个悲剧,而想要让人记住这个悲剧,它最好是个漂亮的瓶子。

这部电影就有点像是这个理论,前期都在描绘一幅美好的画面,甚至有的观众已经在期待男女主想见的场面了。但是后来,这个画面被导演给粉碎了。

从戏剧性的角度来看,他的原著在这一点上就做得不够好。当然,是,电影是电影,本身就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刘慈新正看着大荧幕发呆,忽然电影院响起一阵掌声和欢呼。

他注目一看,原来是谢幕中有他的名字。

原著:带上她的眼睛。

作者:刘慈新。

对这些同事来说,不管别人说得天花乱坠,都不如大荧幕上的这两行字来得有效果。

看到身边同事的名字出现在美国大片的电影谢幕中,这种感觉是非常奇妙的。

……

电影结束,出了电影院后,他们部门领导特意跟刘慈新肩并肩,聊了一会儿电影。

得知《带上她的眼睛》在美国已经上映了,领导好奇地问道:“这电影在美国那边票房怎么样?有很多人看么?”

刘慈新想了想说:“前两天深空的余总跟我说,上映前十天的票房表现一般,好像只有一千万出头。”


状态提示:第五四六章 我还是很看好的(第一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