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徐栓子和徐雅一起进来,这掌柜的就看了他们一眼。哪怕他们不是读书人,他也并未说什么。
如今也是轻视之色一点都无。
所以,徐雅才在这里呆住了,还想在这里买两本书回去认字。
掌柜的看徐雅犹豫不知是否要买,便又道:“千字文我这里有手抄本,你手里拿着的是印刷本。手抄本便宜些,一本八百文,还是县案首所抄!怎么样?要不要这手抄的?”
郑同抄的啊?那就拿上吧!价钱还算能接受。
徐雅不知足又问,“想要——但只是,还有更便宜点的吗?”
那掌柜抚须的手顿住,这是不舍得多花钱买书?不一时他笑了,“有,都是些旧书,但是没有千字文以及说文解字的旧书。”
大概两盏茶(半小时)后,徐雅从书铺子里转了出来。
她手里拿着八百文的千字文,一两半的说文解字,都是手抄本。
其他的农书,世情杂书(故事书),地方志等的旧书有三本,掌柜一共要了她一两半银。
之后,她将系统给的奖励书籍也搅和进这五本书里。
她买书花掉近四两银,心疼死了!
之后,两人忙去了绣铺子。
在那里,徐雅打听了绣坊收徒的事,这才知道镇上没有绣坊,这里唯一的一家绣坊在县城。
绣坊一个绣徒一年收费三两银,不包吃包住,粮食自带。
绣徒在绣坊所做的活计都归绣坊所有。
徐雅为何会问这些,李掌柜一下子就猜出了。
她笑问徐雅,“你问这个是帮着你奶问的吧?她那绣技,不开个绣坊可惜了!我说今日赶集的,怎么有人朝我问绣坊的束脩多少的!她们还说自己是北下关的,跟你一个村的!”
徐雅回之一笑,“那应该是想打听清楚,再打算跟不跟我奶学绣技的人家吧?我奶倒不是要开绣坊,就是她想收几个绣徒随意教教。”
“我觉得应该是,反正都是你们村的人来打听这事。我还帮着你奶说了好话呢!”
“谢谢你,大姐姐——”徐雅故意又喊错,想逗一逗李掌柜,“噢,不,是婶婶!您都帮着说什么了?”
“你这小孩!”李掌柜捂嘴笑了,“没说什么,就说你奶的绣技做师傅完全没问题的。还说蜀绣这边少,要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
“总之,谢谢婶婶帮忙说话了。”
徐雅说着话间,揭开篮子,想要给她拿琥珀核桃,但却想起在空间。已经揭开篮子给人家看到里头的大致东西了,不方便再拿,邃作罢。她便想着下次。
此时,她那堂伯在铺子外头等着呢。
“那开个绣坊要多少钱呢,李掌柜的可清楚?”
“绣架、绣绷子、布、针线等什么都需置办。镇上县城,你们没铺子,还需租地方做场地。如此,至少需准备七八十两银子吧!刚开始绣徒初学,也只能摊本,挣不到银子的!”
“噢,这样子啊!那我奶和我如今有元宝需照顾,应该还开不了。”
对她这话,李掌柜不以为然,猜出可能是徐氏本钱不够才不开。若是有钱,指不定她们便会在镇上开个的。
毕竟,这里绣坊确实不多,开上个绣坊传授蜀绣,还是大有可为的。但这话,她没说透。不准备开,那她就没必要说那么多。
徐氏和徐雅未尝不是如她这样想的呢?可确实是她们的本钱不太够。
徐雅不知徐氏那里还剩下多少钱,但是应是不多了。想要买山时她便问过了。徐氏没具体透露,但是明显犯愁说是钱不多了。
“我看掌柜的收的荷包绣袋不老少,这在本地都能卖出去吗?”徐雅问出自己一直以来的疑问。
李掌柜狡黠一笑,“你这孩子,说你机灵,却也实在笨!一个小镇有钱人就那么些个,这东西在这里能卖几多啊!不过,还是能卖一部分的。小姑娘都喜欢自己挎个漂亮的荷包,自己家里没人会绣,只好买呗。
其他的,就卖给南来北往的行商了!他们在我这里低价买一批,拿去各地再卖,还是能赚到钱的。毕竟本地绣艺,其他地方可是没有这样的风格呢!还是有喜欢咱们这的秦绣的!”
“原来如此!”
其后,关于收多少束脩的事,徐雅又问了问李掌柜的意见。
将话都问清楚后,她在李掌柜这里拿了针线、整布、碎布等物,还拿了要做的绣品样式,压了一两银的押金,接了绣活,便离开了。
对于她接下的绣活,李掌柜只笑了笑,并未多说什么。
可见,她猜出了徐雅的操作,但未言明。想来这里还是有人这么干的。
但她不知的是,这里都是县城、镇上能说会道的能干妇人才靠此操作挣钱的,村里是没有的。
她和堂伯回去时,赶的是最后一班的牛车,快的骡子车都没了。
话说两头
却说郑同本欲和恩师谈论此次赶赴乡试的事,却听到许府的庆春在和外面守着的小厮说话。
说是许文哲急着找他有事,麻烦那小厮告诉郑同一声。
庆春说得那么大声,这是打着主意让郑同听见呢!
因着许家的事,郑同这会心也不安宁,便和恩师说起徐氏。
“我无意中帮了一小姑娘,那小姑娘长辈却是年老被放出宫的宫女!若是谁对宫里的人熟悉,那应是从宫里出来的。或许,她能帮忙给许家寻个门路求助!”
沐华思眉眼一挑,忙道:“你且尽快去寻那宫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