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下午的相处,乔苓得出一个结论。
刘娇娇就是一个被家里惯坏的二货,本性倒不坏。
对于乔苓三姐弟这种明显穷人家的孩子,也没露出一丝看不起。
走的时候还嚷嚷改天带更多好吃的给两个小豆丁。
送走了刘娇娇,乔先林夫妇回来了。
夫妻两人一人背着一个背篓,晒得满脸通红汗流浃背,脸上却是眉开眼笑神采奕奕。
乔苓打了水给爹娘洗脸洗手。两个小豆丁一人递上一杯凉开水,仰着小脸眼睛忽闪忽闪的写满期待。
顾氏噗呲一笑,从背篓里翻出三串糖葫芦,一人递了一串。
三姐弟喜滋滋的接过,凑在一起比谁的糖葫芦大颗。
顾氏笑着摇摇头,“苓苓你怎么跟三岁小娃一样。”
乔苓抬起头,嘴里塞得鼓鼓囊囊的,一边嚼一边含糊不清的说:
“这世间唯有美食和爱不可辜负,娘爱我买了这糖葫芦,当然不能辜负了。”
两个小豆丁嚼着糖葫芦根本没空说话,只能附和的猛点头。
辜负不辜负的不知道,反正糖葫芦好吃。
顾氏哪里听过这么肉麻的话,虽说有些难为情,心里却是觉得熨帖。
“你呀,越来越油嘴滑舌了。来,看看娘给你们买的新衣裳料子。
顾氏把码在上层的几匹布拿出来摆在床上。
“这匹粉色的呢给芸芸,这匹水蓝色的给松松,这匹薄荷绿的给苓苓。都是细棉布穿着舒服些。”
两个小豆丁欢呼一声乐得又笑又跳,手上黏黏糊糊的又不敢上去摸。两颗小脑袋凑在床边心花怒放的看着属于自己的布料。
“娘,新衣裳可以不打补丁吗?我想要一件没有补丁的衣裳。”
顾氏心酸的摸摸乔芸的头,“当然啦,新衣裳不打补丁的。娘给你做一身漂漂亮亮的新衣裳。”
乔苓看着这清新脱俗的薄荷绿棉布还挺满意,心想还好自家娘亲没买什么辣眼睛的颜色。
“娘,那你和爹的呢?”
“买了,这匹堇色的是我的,灰茶色的是你爹的。”顾氏从背篓里又拿出两匹布。
乔苓看了一眼,“怎么是葛麻布?这老气横秋的颜色也不好看啊。”
顾氏温柔笑笑,“爹娘都这把年纪了,还要什么好看。成天做活图个耐穿耐脏就行了。”
“才三十出头正当壮年,哪里老了?又不是不够钱,这么节俭做什么。”
乔苓决定等下回自己上街再买两匹好些的料子给爹娘做衣裳。
“娘,我要的彩线买了吗?我这脚伤了哪也去不了,我想明天可以开始做防晒斗笠了。”
“买了买了。粗的细的都买了,也不知道合不合你心意。”
顾氏掏出一个布袋,每一种按颜色绕在一个小线轴上。
色彩五花八门,虽然颜色不齐全,但是常用的颜色差不多都有了。
乔苓抽出一条看了看,虽然不如毛线粗,勉强还能用。
“打灶的人请了吗?”
顾氏看了坐在一旁的乔先林一眼,“你爹说打个灶不用请人,只要买些材料回来,我们两个就够了。”
乔苓低头盘算了一下,觉得没必要省这些钱,“不行。爹明天开始要做竹编,娘你要处理棕叶,我们马上就要做防晒斗笠了,没时间打灶。还不如请人。”
乔先林点点头,“行吧。可是我们也不知道去哪请人,这一个人都不认识。”
“爹你不是给姜云昭做了一个新箱笼吗?一会等姜婶子回来让娘把箱笼带过去,顺便问问打灶去哪请人不就得了。姜婶子在这镇上住了这么多年肯定知道。”
顾氏点点头,“行。娘晚点去问。”
乔先林歇息够了坐在屋檐下继续编着还没做完的米筛。
顾氏提着背篓进了灶房归置新添置的碗碟粮食干货和菜肉。
乔苓拎着着那袋彩线带着两个小豆丁回了房间,拿出磨好的竹钩针开始试着钩一些小花样。
当第一顶鹅黄色迷你小草帽在乔苓翻飞的手指下完成的时候,两个小豆丁发出一阵惊叹声。
“哇哦,这个帽子好可爱呀。可以戴在我的手指上呢,哥哥你看。”
乔芸的小食指上顶着一个小草帽,时不时摇摇手指,咯咯咯笑个不停。
乔松羡慕的看着,翘着嘴摇摇乔苓的腿,“大姐,我也要,我不要帽子,我要一只大老虎。”
乔苓抽抽嘴角,“你当我是神仙吗,什么都会。要不我给你钩一个小萝卜可以吗?”
乔松勉强点点头,“也行吧。”
顾氏归置好了东西,正巧看见姜娘子挽着一大筐衣裳回来。
顾氏回房取了新箱笼,忙追了上去,“姜娘子,我相公做了一个新箱笼给姜公子,你看样式合适不?”
姜娘子嗔怪的说,“姜娘子叫着多生疏啊。我闺名宋秋容,你唤我秋容就可以了。”
顾氏脸上一喜,“好呀。那你也叫我桂香好了。”
姜娘子看了看顾氏手里提着的箱笼,“这箱笼原是要拿去卖钱的吧,云昭那个箱笼还能用,就不要破费了。”
顾氏挽着姜娘子的手把她拉着进了堂屋,“一个箱笼跟我客气什么。不然我就把那两百文还给你。我看你家姜公子的书箱边角都磨开口了,用不了多久就要坏了。”
姜娘子拿起崭新的箱笼左看右看,满意的不断点头,“也别叫姜公子啦,叫他云昭吧。这手艺真不错,肯定结实耐用。”
顾氏看地上的一大篮子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