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第106章 新汉语拼音

《切韵》是隋代陆法言所著韵书。书成于隋文帝仁寿年间,共5卷,收1.15万字。分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武德初年被定为官韵。

切韵是一套以汉字反切汉字读音的方法,陆法言的《切韵》以金陵雅言为基础系统的总结了一万余个汉字读音,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语音体系,规范了官方的语言,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同地方的交流。

但切韵有两个很大的缺陷,第一是使用门槛比较高,使用切韵的前提是必须掌握相当数量的汉字,这对没有文字基础的人很不友好。第二是内容有些杂乱,《切韵》自成书之后就一直在补全修改之中,不同的增补版本甚至出现了韵母与声母之间的冲突,作为声韵基础的汉字也是变来变去,大唐官方也只是确定了其发音的官方地位,并没有给出标准版本。

还有一点是大唐的统治中心在长安和洛阳,通行的是洛阳官话,书面标准音是洛阳读书音,以金陵雅言为基础的韵声在发音上与北方官话有很大的出入,不要说是洛阳长安这样的地方,即便是在金陵,会说雅言的贵族士族也不多,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看作是金陵上层精英和部分士族的自娱自乐。

李元喆看过朝廷颁布的最新版《切韵》,结果是满脑子浆糊,他自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还可以,但面对这种体系复杂的音韵系统也看的是云里雾里,就不要说学院里那些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了,切韵对他们来说就和天书差不多。

他认为切韵只适合做一种工具书使用,用来记录中古汉语发音,不适合当作基础的识字辅助。

当然,李元喆并不否认《切韵》的价值和作用,他只是需要一种降低文化学习门槛的工具而已。

这种工具就是汉语拼音。

他需要的汉语拼音自然不是后世普通话的拼音,毕竟唐代的官话和后世普通话有着很大的区别,一些穿越小说里写的直接套用后世汉语拼音的桥段绝对是找死的行为,发音不同,强行套用只能显示某些人的无知。

李元喆不是语言学家,让他搞出一套适合大唐的拼音系统太过为难,不过谁让他是开了挂的呢?

云烨在另一个时空的大唐搞教育多年,经验丰富,临高五百废还有专门搞语言的人才,搞出一套适合大唐的汉语拼音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李元喆在聊天群里提出了求助信息,立刻引起了云烨和小武的兴趣,纷纷表示要参与进来,他们同样需要一种能大大降低识字门槛的发音工具。

他们和李元喆一起给文总提供了一批物资,雇佣五百废中的专业人才帮他们打造一套属于唐代的汉语拼音系统。

有三个身处唐朝的人负责提供唐朝官话的标准发音,加上几个对语言有相当研究的穿越众,仅用了五天的时间便完成了一套以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为标注符号的表音系统。

这套大唐版汉语拼音以洛阳读书音为基础,将切韵中的139韵简化为六十三韵,保留平、上、去、入的四声发音规则,用后世的汉语拼音结合声母与韵母的拼写规则融入十八个希腊字母组合作为标注符号,并引入四声符号,基本可以做到常用的两千三百五十四个汉字读音的标注拼写。

汉语拼音的学习难度就不用多说了,和切韵那种复杂的系统相比更加适合零基础的学生使用,应该能很好的帮助人识字。

虽然有了这套新的汉语拼音可以大幅度降低学习的门槛,李元喆三人都很高兴,但他们清楚,这仅仅是一种应急的方法,毕竟是五天时间搞出来的东西,其中的漏洞免不了,也就能在初期的时候使用一下,真正想要搞出适合自己所在世界使用的拼音系统还要靠本时空的人去摸索改进。

不过李元喆三人倒是很看的开,他们只要把拼音的概念引入自己的世界就好了,后续的工作自然有自己世界的那些专业人才去处理,而且语言这种东西是一种时刻都在变化的存在,根本没有完美的方式来记录和表达,每一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特点,他们也没法预测未来的发展,他们能做的就是改变和引导,其他的就要交给时间这个王八蛋了。

教一群成年人汉语拼音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李元喆会告诉你:生不如死!

成年人的思维已经定型,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本来就弱,如果接受的还是那些被他们所看不起的东西,他们的意见就更大了。

尤其是在华夏文明处在绝对优势的时候,深受华夏正统影响的人对一切外来的东西都会反复审视。

字母文字这种外来的表音不表意的东西不同于食物、商品、音乐或是舞蹈那样容易让人接受。

是的,学院的教习根本就看不起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

在他们看来表音文字体系简直就是没有进化完全的残次品,他们不能理解李元喆为什么用如此落后的东西来侮辱华夏伟大的汉字!

他们非常愤怒,甚至一度拒绝皇帝让他们学习拼音的命令,为此不惜威胁要辞去学院教习的职务。

李元喆让他们弄得哭笑不得,但也没什么好的办法说服他们,所以干脆放弃了教他们的打算,只是要求他们不能拒绝汉语拼音在学院内的传播。

其实李元喆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华夏文字自出现成体系的甲骨文以来就没有断过传承,唐人能看得懂千年之前祖先们留下来的文字记载,而西方采用表音文字体系的人却可


状态提示:第106章 新汉语拼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