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天萼>103君臣闹失和
有让他们这一系,继承皇位的呼声。

靖康之变后,一个曾经去过金国的汉人,在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死后,就曾说道:“吴乞买在联宋灭辽之时,曾经来到本朝。他的长相跟皇宫中太祖塑像,实在是太相似了,许多人都感到很奇怪。”

当然,这纯属无稽之谈。汉人与女真血统,有着非同一般的不同,包括相貌的轮廓与五官。

靖康之变发生的时间,金国的皇帝就是金太宗完颜吴乞买,而被金人抓走的北宋皇族都是赵光义的后裔。

因此,这个汉人的隐晦意思就是:吴乞买实际上是太祖赵匡胤,转世托身的。他之所以灭掉北宋,乃是报当年的血海深仇。

对于因果循环和转世报仇的说法,在古代社会有着极大的市场。毕竟,连皇帝都自称为天的儿子,天子,率先搞起封建迷信,天下百姓和官员当然上从下效。

无风不起浪。这个传说的滋生,仍然还是蕴涵了人们的希望。希望宋太祖一脉,应当享有帝王业。

北宋灭亡后,赵构,以赵光义直系子孙的绝对优势,继承了皇位。这些谣言,自然是没了市场。

遗憾,建炎三年的时候,赵构丧失了亲生子,又再无生育。这就使得这些阴魂不散的谣言,重新活跃起来。至于赵构,之所以收养了宋太祖七世孙,还前后收养两个。其中缘由是复杂而多维的。

一是,因为他自幼崇拜自己远祖,赵匡胤。

二是,因为赵匡胤曾经托梦给他,说是其七世孙,能够继承他的大统,以永葆赵宋江山。梦醒之时,觉得十分蹊跷。于是,亲口对吴央说,要她为之解梦。梦后,他也曾经对吴央说过,就算自己有亲生儿子,也会收养远祖七世孙。谁优秀,立谁为太子,不论亲生与否。说是自从遭遇了靖康之难后,自己数十的兄弟都宛然。因而对是否亲生,已经看得很淡了。

三是,也许民间的传说与议论,也是一种促使他要圆梦之“媒”吧。

四是,隆祐太后驾崩前夕,曾经握住他的手说“先收养一个太祖七世孙吧,是否册立为太子,将来看情形。”说完就咽气了。这,才是“最后一滴”催化剂。于是,还在行丧期,他就立刻下令,寻找、选择太祖七世孙,最后定赵昚为养子。

至于,没有早立太子,完全不是人们所推想之种种。赵构不止一次对吴央说过,“尚未定都,孩子也还小,看不出端倪。”

所以,早在绍兴元年,那时候赵构才只不过25岁。就曾经发生过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

元年四月,隆祐太后驾崩。不久后,上虞县丞娄寅亮,就上奏谈到这件,有关民间传说的事情。建议皇上将来,还是应当考虑,选择太祖后裔,承继大统。奏章递上去后不久,突然有诏令下达。娄家人尚未阅读,就顿时抱头“相与环泣”。认为这封奏章,给娄家带来了灭门之祸。

何曾想,读罢皇上的诏书,并非是将娄家满门抄斩。相反,娄县丞因为这个建议,而被提拨为监察御史。

从那以后,朝野再也不避讳,谈及赵构丧失生育能力,和选择赵匡胤的后人,入宫承袭大宝的事情。如参知政事张守,同知枢密院事李回,都曾询问过赵构关于国本之事。

因此,赵构也曾对他们说:“艺祖(赵匡胤),以圣武定天下,而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我今如不选取太祖后裔,作为我的过继子嗣,何以慰他的在天之灵?”

所以,赵构在太祖后裔的“伯”字辈中选了一个孩子,名叫赵伯琮的,最后赐名“昚”,交于张婉容负责抚养。

虽然如此,赵构也不愿意,别人干预他册立太子的事。绍兴六年,他又收养一个,希望两个长大成人后,其中有一个,能够比较附和他的继承人要求。

因此,早立立太子,是赵构心中最忌讳的事情。这件事情,只能自己乾纲独断,绝对不允许大臣、大将插手。

现在,岳飞这个身份敏感的武将,居然提出了立国本问题,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岳飞的行为都是大逆不道。

其实,这一切都是赵构想太多了。岳飞其实很无辜。以岳飞的纯朴厚道,他又如何能知道自己,一次无意识的想法和行为,背后居然牵扯到了如此多的道道?

所以说,隔行如隔山,千万不要随意,参与帝王业之纷纷扰扰。这样子很容易丢了小命的,尤其是象岳飞这样的朝廷重臣,一举一动,都可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权力博弈,自古以来都是高智慧的行为,岳飞的复杂性思维等级,显然不够。如果说岳飞在军事上的等级犹如张良,那他在政治上的等级,就是尚处私塾读书的学子。级别不够,还参与这样高度复杂的行为,无疑是引火烧身。

总之,在这一刻,赵构已经放弃了岳飞。因为他曾经提醒过岳飞,不能管这档子事,岳飞竟然还管。所以,他不再相信,岳飞可以继续为自己所用。信任岳飞充满着太多的变数,他不能以自己的国家和皇位做赌注。因为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他赵构一无所有。

于是,赵构和岳飞,已经走向君臣失和。

现在赵构对岳飞的态度,就是利用。利用之后岳飞的命运如何,那就是看岳飞的政治觉悟了。

———————————————

就在岳飞和赵构,走向君臣失和之时,伪齐被废,中原大乱。

这对赵宋来说,正是一个极佳机遇,


状态提示:103君臣闹失和--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