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九装甲团阻击阵地的后方,堆着几个其貌不扬的“集装箱”——而这些印着“钢爪”军徽和u.y字样的集装箱上,则用白油漆写着“网火”两个大字,看起来土里土气的···这几个集装箱里的共41发bgm-175er“增程狮鹫”多用途战术导弹将是第九装甲团伴随的非直瞄火力,可以对四十公里内的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这些东西,是“钢爪”从中国军工系统的师傅那里学来的东西——原来“钢爪”使用的“网火”系统虽然很犀利,但是用作陆上载具的l机动导弹发射系统现在暂时还没有办法实现量产,而m270受制于基本设计,想要兼容“网火”系统的话改动实在太大,几乎不亚于重新设计一种发射平台。
虽然海军的lc都可以发射这种导弹,但是就算是“钢爪”的信息化程度再怎么高,跨军种呼叫支援终究是一件麻烦的事情。而且“钢爪”陆军显然不想让自己至关重要的支援火力完全掌握在海军和空军的手里。于是乎,联盟军工部门在“既然找不到合适的发射载具的话,那就不要载具了”的思路指导下,用最短的时间,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陆军构型的轻量化“网火”系统。
这个系统由一套类似于海军mk-57vls垂直发射单元的2x8单元垂直发射箱组成,每个发射箱装填15枚海军型“增程狮鹫”导弹和一个独立的通信与发射控制单元。一套集装箱外形的系统,只要由一辆重载卡车就可以直接拉走,送到指定的位置展开部署,为周围40km内的我方单位提供非直瞄火力支援。
在防御作战中,按照“钢爪”陆军的条令,第一道阻击阵地和主阵地之间应该部署雷区——总而言之,就是不要让敌人这么轻松地通过。不过呢,如果真的埋上很多地雷的话,那么己方单位的撤退肯定是要受到影响的。因此,第九装甲团阻击阵地前,埋设的实际上并不是反坦克和反步兵的地雷,而是一些小型智能传感器。
当敌方单位靠近的时候,这些传感器就会探测到敌方单位接近——随后它们就会向指挥部发送精确的坐标信息。eva系统构建的高速通信网络,会将坐标数据传送给炮兵部队的“网火系统”,接下来呢,就是一场美丽的礼花——
“嗖!”“嗖!”“嗖!”
一枚又一枚导弹呼啸着冲出发射箱,看起来就像是过年的时候放的焰火一样——“增程狮鹫”导弹飞入半空中。炮兵连的士兵们紧张地操作着各自的终端设备,给半空中的导弹分配攻击目标——在通过数据链收到自己需要攻击的目标之后,燃气舵让导弹做了一个大角度的拐弯,变成了近乎垂直于目标的方向,然后一个猛子扎了下来。
一般情况下,步兵攻坚中常用的是he构型的导弹,12。7千克的高爆战斗部差不多比一颗普通的155炮弹的装药多三分之一的样子,间接杀伤半径在30米左右。但是考虑到这次需要用导弹对付的不是敌人的防御阵地,而是装甲车辆,所以第九装甲团特意携带了不少ap构型的导弹——它采用了移植自ag(125lb)wdu-20/b成形装药弹头。第一辆被导弹直接命中的o-18“吞噬者”坦克,在巨大的爆炸中很快就化为了一堆废铁。
“轰!!”“轰!!!”“轰!!!!”
仿佛是带来死亡的流星雨一般,更多的导弹接二连三地从天而降——每一声爆炸中,都有一辆“搜索者”或者“吞噬者”被爆轰成了一堆残破的碎片。只要他们还在“雷区”里,传感器就可以通过数据链为导弹提供持续的中继引导,就算是使用红外气溶胶也没有办法干扰。当这几个集装箱的导弹全都打光之后,三十多辆坦克的残骸已经横七竖八地躺在了“雷区”里。
饶是如此,由于一部分传感器在战斗中受损,再加上从发出指令到导弹命中目标之间存在的时间延迟,仍然有近二十辆重型坦克和其他车辆通过了雷区,继续向第九装甲团防御主阵地进发。与此同时,伴随前进的om-901“幽魂”自行火炮也开始对第九装甲团的阵地进行炮火覆盖。
“轰!!!”“轰!!!!”
导力增强型炮弹接二连三地在主阵地周围爆炸——随着敌人的先头部队跟阵地的距离不断地缩短,火炮弹幕也开始逐渐向主阵地方向延伸。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奥萨联邦的军事素质自然是没得说的——这样配合完美的徐进弹幕,在索耶上校看来应该是可以拿满分的。
“reape各单位注意,自由射击!”
“roget!正在进行目标解算···完成。目标确认——fie!”
奥萨的炮兵刚刚打完一个基数的弹药,正准备转移阵地,反击的炮火马上就赶到了——早已部署到了附近的一个高地上的一个“钢爪”炮兵连,九辆xm-2001“十字军”自行火炮全都爆发出了一分钟十二发的极限战斗射速——移植自plz-25“地狱火”的155大口径凝固汽油燃烧弹,瞬间将整个炮兵阵地烧成了一片火海,弹药和导力核心殉爆的声音此起彼伏,噼噼啪啪的就像鞭炮一样···
解除了敌人炮兵的威胁之后,更多的步兵鱼贯而入,依次进入了各自阵地的防御位置——大量的通用机枪、重机枪、自动榴弹发射器和反坦克导弹被架设到了阵地上,严阵以待面对即将蜂拥而至的敌人。
当然,面对严密防御的阵地,单纯的步兵攻坚能力显然是有限的——威胁最大的,显然是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