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藏国>第400章 战略目标

第400章战略目标

李邺来甘州的第三天,终于见到了河西节度使高仙芝,在河中军临时大帐内,李邺和高仙芝分宾主落座。

虽然高仙芝曾经是李邺的上司,但现在不是了,李邺可以尊敬高仙芝,但已经用不着行大礼。

“高帅在河西感觉如何?”

高仙芝笑了笑道:“河西走廊空气湿润,水土养人,条件比安西好得多,短短几个月,我就胖了十斤,但我还是很怀念安西。”

李邺也笑道:“人往高处走,高帅也一步步接近朝廷,下一步高帅就要争取进朝廷了。”

“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不考虑,倒是你,你在河中打算怎么做?”

“我揣摩天子的意思,他是想在河中建立州县,所以我想在第一个任期内建立三个州。”

高仙芝摇摇头,“想法是不错,但不现实,如果设州县容易,我早就在安西设州县了,关键是没有汉人,如果你能说服朝廷迁徙一万户汉人百姓去河中,那确实大有可为。”

“是比较难,但是还要争取!”

高仙芝沉默片刻道:“我觉得你今年最关键的是要防范吐蕃!”

李邺连忙欠身道:“愿闻其详!”

高仙芝缓缓道:“之前我们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一直认为吐蕃不会从高原入侵于阗镇,总觉得千里无人区他们过不来,但去年我才发现自己错了。”

“莫非高帅发现了什么?”

高仙芝点点头,“去年秋天,一支百人的吐蕃斥候抵达且末河,让我们很惊讶,后来我们才发现,这支吐蕃斥候是从青海湖那边过来的,后来我查阅资料,才知道当年隋炀帝设立了西海郡、鄯善郡和且末郡,这三郡是相通的,吐蕃人征服了吐谷浑人后,他们就可以利用西海郡古道前来且末郡。”

李邺明白高仙芝的意思,从南面高原过来,要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确实不现实,吐蕃军过不来,但沿着祁连山南麓过来就有可能了,毕竟在宋朝的时候,那里是黄头回纥的地盘,人类可以生存。

李邺想了想道:“如果从青海湖过来,至少要走两千里,中途一定要补给点。”

“你说得没错,补给点我们也找到了,在萨毗泽,一座很大的高山湖泊,距离且末县有六百里左右,吐蕃已经在那里建立了一个补给部落。”

“但这和我防范吐蕃有什么关系?”

高仙芝淡淡道:“从今年开始,安西军防御方向转向东面,大小勃律那边就要撤军了,一旦安西军撤出小勃律,吐蕃军必然会填上空缺,继续西进,入侵吐火罗。”

李邺大为震惊,“安西军要放弃小勃律了?”

高仙芝摇摇头,“你没明白我的意思,不是安西军要放弃小勃律,而是由河中军接手了,这就是朝廷设立河中军的一个重要目的,安西军要配合陇右军,一旦吐蕃军从西海向安西扩张,那么陇右那边的压力就大大减轻,但又不能让吐蕃夺取安西,所以安西军要加强于阗的防御,大小勃律就交给河中军了。”

李邺半晌无语,说到底,朝廷设立河中军还是为对付吐蕃,朝廷对向西扩张没有一点兴趣。

大军在甘州休整两天后又继续西行,把七百多户军属留在甘州休养适应,让长途跋涉的老人和孩子能够完全恢复过来。

没有随军家眷跟随,队伍的行军速度明显加快,走过玉门关,穿过星星峡,二十余天后,队伍抵达了庭州。

庭州也就是今天的乌鲁木齐一带,驻扎一万两千人的瀚海军。

目前的北庭节度使是王正见,年事已高,病也多,他就等退休,实际上,长史独孤峻过来后,真正的主事人是独孤峻,而不是王正见了。

大军在庭州又休整了两天,补充了粮食和水,然后继续西行,再向西走就没有城池了,只有一些戍堡,意义不大,只能从沿途的游牧民族那里得到补给。

天山北麓和伊丽河谷主要是乌苏人和塞人生活的地方,这里到处大片的牧场和河流,一路上都能得到补给。

十余天后,队伍进入了伊丽河谷,从这里开始,就是河中都督府的管辖范围了。

所有人都有一种到家的感觉,尽管还有半个月的路程,但完全没有了旅途的劳累,一路走走停停,欣赏沿途旖旎的风光。

李邺催马来到王昌龄面前,高声笑问道:“王判官,身体如何了?”

王昌龄在庭州时有点腹泻,李邺原本想留他在庭州休养,但他不肯,咬牙跟来了。

王昌龄半躺在一头骆驼上,身上盖着薄被子,脸上略有点苍白,看起来精神不太好。

“乌孙人的草药很不错,病已经好了,就是身体有点虚,军医让我调养几天,我估计到碎叶就正常了。”

“骑骆驼舒服吗?”李邺又问道。

“很舒服,刚开始有点晕,现在习惯了,以后这样长途跋涉,就不累了。”

“是不是感觉像坐船?”

王昌龄呵呵一笑,“说对了,就是这种感觉。”

这时,一名士兵奔来道:“都督,王员外郎不想去碎叶了,希望就地驻营!”

李邺见天色已不早,便下令道:“就地驻营!”

士兵们纷纷从骆驼上取下行军小帐篷,在伊丽河边的草地上搭建营地,一些士兵开始埋锅造饭,还有不少士兵揪着数百头肥羊去河边宰杀。

兵部员外郎叫做王升,他的使命是到河中都督府后,将河中军的兵符和令箭正式移交给李邺。


状态提示:第400章 战略目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