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藏国>第660章 曲线劝谏

第660章曲线劝谏

一转眼到了十二月,襄阳也进入冬天,这天半夜,一场小雪纷纷扬扬飘落,襄阳的第一场雪来临了。

天已经亮了,李邺还躺在温暖的被子里,怀中抱着温香软玉,着实不想起身。

杨玉环轻轻捏了捏李邺的鼻子,娇笑道:“还在装睡呢!”

李邺嘻嘻一笑,翻身便是一招泰山压顶,杨玉环吓得连忙投降,“夫君,天已经亮了,外面的侍女都醒来了。”

李邺却不接受投降,杨玉环‘嗯咛!’一声,只得伸出雪藕一般的手臂搂住了冤家的脖子,很快,房间里再次被浓浓的春色淹没了。

半个时辰后,李邺和杨玉环牵手走出房间里,李邺神清气爽,杨玉环俏脸上红晕未去,她在李邺胳膊上掐了一下,早上还那么疯,别人都听得到。

院子里已被一片白雪覆盖了,两个侍女拎着一桶热水嘻嘻哈哈回来,杨玉环连忙问道:“行密,现在什么时辰了?”

“夫人,还早呢!辰时还没有到。”

杨玉环一怔,“啊!辰时都没到?”

辰时是上午七点到九点,也就是说,现在还是六点多钟,他们提前了两刻钟起床。

李邺笑道:“应该是下了雪,显得天很亮,外面冷,我们先回屋去吧!”

杨玉环见他一脸坏笑,心里怎么不明白,轻轻扭了一下身子,“人家要洗漱了,我和大姐约好今天去妙香行买胭脂!”

李邺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了,便笑道:“好吧!洗漱吃早饭,我也要去官衙了。”

吃罢早饭,李邺乘坐马车来到了节度府官衙,李邺先来到参谋房,李泌、刘晏、陈焕、王昌龄已经到了,还有情报司主事仇玄,以及内卫首领王成华。

这是他们的晨会惯例,早晨几名高官先碰个头,时间在辰时正,也就是上午八点,这也是荆襄官员们就职点卯的时间,这当然是李邺定下的规矩,大家都有家庭,没必要那么早来,而朝廷规定六点半就要上朝,相比之下,荆襄这边宽松得多。

当然也不是每天都要开晨会,主要看昨晚有没有什么比较重要的事情,上个月是王昌龄当值,今天是十二月初一,便改由刘晏当值。

每月当值的高官负责召集晨会,负责处理夜间重大事务,负责收取八方谏议。

在节度府大门前有两个大铜柜,叫做八方谏议匦,左边雕有白虎,右边则雕青龙,差不多就是后世的意见箱,这可不是李邺开创的,是武则天是为了广开言路而设立,只是最后变成了告密箱。

实际上朝廷一直就有谏议匦,包括告御状的登闻鼓和肺石,只不过现在已经流于形式,成了摆设。

很多县衙门口都有一面大鼓,百姓可以敲鼓告状,县令就算在忙着植树种人,也得骂骂咧咧爬起来开堂问案,就是武则天开创的先河,后来的皇帝都要标榜自己勤政爱民,所以就算不愿意也得捏着鼻子跟随。

但总有能摸准龙脉的高官,他们会变着花样讨好上意,比如,他把鼓架子设三米高行不行,你踮起脚都够不着。

还有把鼓槌专人看管,保证你有权力敲鼓,但不保证你能拿到鼓槌。

还有改良过的大鼓,你敲响的鼓声还不如扯开嗓子喊得远。

总之一句话,普遍人说几句难听的话,别人都会跟你急,指望当权者天天听人提意见,怎么可能?

李邺现在年轻有为,锐气十足,所以他要搞谏议匦,大家也随他,听取四方名流意见。

李邺和众人见了礼,在主位上坐下,刘晏笑道:“殿下来了,我们就开始吧!”

今天是初一,是每月最重要的晨会,有事没事都要举行。

李邺点了点头,示意可以开始了,刘晏笑道:“今天没有什么大事,但正好各地难民安置报告都到了,我给大家简单说说,到十一月下旬为止,我们一共安置难民二十七万七千户,人口超过百万,但这里面不包括邓州的难民,基本上各州都有安置,其中襄州和荆州最多,两者加起来超过一半,襄州安置了八万三千户,荆州也安置了七万一千户。

到目前为止,依旧住在帐篷内的难民大概还有三千户,我已要求相关各州必须在十二月上旬全部解决,然后累计赈灾粮食发放了四十万石,钱拨付了近七万贯,可能明年二月左右,还要再拨付一次钱粮,就差不多了.”

邓州的难民之所以是特例,是因为邓州是战场,燕军一杀来,百姓就向南逃,燕军一撤退,百姓又可以回家,这样来来回回太折腾,刘晏就提出一个‘离土不离乡’的方案,主要就是贯彻李邺提出的‘耕战思想。

老弱妇孺不折腾,就留在襄州,把所有青壮男子按照县乡组织起来,带着兵器和农具,集体回家种田,种完田后再集体回来,有时间还可以回家打理一下房子,农闲时还要进行军事训练。

李邺见王昌龄有些欲言又止,便笑问道:“王司马是不是要说点什么?”

王昌龄歉意地看了一眼刘晏,刘晏微微笑道:“我只是召集人,司马尽管畅所欲言!”

王昌龄沉吟一下道:“昨天下了第一场雪,我建议大家上街去走一走。”

李泌当即表示赞成,雪后考察民情,历朝历代都是官德的一种,做秀也罢,解决实际苦难也罢,都是应该做的事情。

李邺点点头,“王司马这个建议非常好,这是我们来襄阳的第一个冬天,有什么事回头再说,我们分头上街!


状态提示:第660章 曲线劝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