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异时空之谋士风云>第一一四章 师徒问答
/p>

“就像我大唐实行的是军屯一样,丰国实行的是军矿制,矿工即是劳力又是士兵。”李良抓起一把黑子逐一摆放到矿藏的位置后说道:“丰国东部的这些老矿场都在郝国丈一系的控制之下。”

一直在一旁观摩他们下棋许靖抓起一把白子在丰国和唐国的边境附近摆了一些道:“这些新开的矿场是韦岑用了六年的时间所布的伏兵。”

李良道:“在对苍茫关偷袭得手的同时,丰国的军队在其他的那些关隘是一触即退,和燕国、卫国为了牵制我方兵力而做的攻击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与其说是攻城,还不如说是在演戏。这戏当然不是演给我们看的,韦岑真正表演的对象是国丈他们。你仔细看看就会发现,韦岑所布伏兵的位置除了能够近距离偷袭大唐的关隘以外,隐隐的对国丈所控制的矿场形成了一个半包围之势。”

顺着李良所指,何无坪发现,可不是吗!在漫长的丰唐两国的国境线上,数十颗白子对附近的黑子从东向西形成了一个个半圆形的包围圈。何无坪若有所悟的说道:“先生的意思是,韦岑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按照盟约攻唐,他这几年的策划完全是针对国丈一系!故意将军队调到国丈的势力范围之内,使他处于一种不利的情况,然后借谣言反戈一击。而我的所作所为,差一点让那颗关键的引征之子变成无用之子。可是,韦岑怎么就能知道唐国一定会去散布那些谣言呢?”

“很简单,燕、卫、丰三国联合出动一百多万精锐,在重要关隘失守的情况我大唐要想击退敌军太过困难。卫国、燕国相对稳定,用谋的话暂时还无从下手,而丰国因为韦岑和国丈的争斗破绽最大,若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加以利用的话,那我们实在就太笨了。”李良歪头看了看在一旁的许靖道:“而且……谁说哪些谣言就一定是我们散布的呢?”

许靖心领神会的说道:“就在几日前,我们无尘院潜伏在丰国的细作传回来消息,说他们在散布谣言的时候发现,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不利于韦岑的谣言在丰国流传了,而且在他们开始运作后,有两股不明势力在那里推波助澜,若非有这两股势力相助,那些谣言也不可能散布的那么快。经过调查发现,这两股势力一股是丰国国丈的人,而另一股不明势力虽然没有查出是谁在主事,但从一些蛛丝马迹来看这一批人很可能就是韦岑的手下。”

“不是很有可能,这股势力的幕后之人一定是韦岑。”李良十分肯定的说道:“韦岑这个人的思虑还是很周全的,在开始行动之前他就已经做了第二手准备,如果我们没有用离间计用谣言迫使他退兵的话,那么他的人也会大肆散布谣言,以便他后续计划的实施。哎……在最初的时候,我也上了他的当,当吾皇将击退三国联军的事情交给我后,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用谣言迫使韦岑退兵。不过当接到苍茫关和丰国国内的消息被切断后,我将所有的情报再次核对后才发现,原来韦岑用的是我在鹤院曾经对你们讲过的那个假道伐虢之计。”

说到这里李良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何无坪道:“要不是你被逼无奈跑到我这里来,我还不知道,原来给我和韦岑添乱的人原来是你啊!嘿嘿……眼看着和燕国、丰国约定同时出关向我大唐腹地进军的日子将到,若是没有一个合理的借口,韦岑只怕只能硬着头皮发兵了,否则国丈一定不会上他的当的。你呀……你不但差点让我的离间计无功而返,也差点让韦岑数年的谋划付之东流啊!”

何无坪羞愧万分的说道:“学生错了,学生自以为从先生处学来了一些皮毛就可行走天下了,却哪知,我不过是先生所述故事中井底的那只青蛙。”

“你也不用妄自菲薄,在缺乏情报的情况下能事先想到我会用离间计迫使丰军回国,还能做出应对之策,你做的已经很不错了。”李良出言安慰了这个比自己还要大上两岁的徒弟几句后又道:“好了,现在让我来告诉你,韦岑为什么会对你心生歹意,要除你而后快。”

何无坪道:“请先生教诲。”

李良道:“韦氏一门入丰国后到韦岑这里已经历经三代,从其祖父那里开始为了报答丰国皇室的救命之恩和知遇之恩,就开始为丰国皇室卖命。从出生开始,韦岑就在其祖父和父亲的耳提面命之下就是要帮助丰国皇室重新掌握军政大权。眼看韦家三代数十年来的追求即将成功,却险些被你坏事,你说,他怎么会不想杀你!这是其一。其二,韦岑是个很注意自己名声的人,他需要一个借口来对付国丈,若是国丈不动手的话,他只能灰溜溜的返回都城,而要坐实这个借口就不能不牺牲掉一些人,而你不过适逢其会,又因为第一个原因,不杀你那杀谁呢?总不能把他的心腹?其三,你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和他儿子韦浩然走的那么近,近到可以左右韦浩然行动的地步。”

“啊?”何无坪听的是无比的疑惑。

李良道:“在无尘院的资料里清楚的记载着,韦浩然从小到大都没什么知心朋友,为人有些懦弱而且缺乏主见,而这些恰恰是他的父亲韦岑造成的。韦浩然是韦岑的长子,也是他已经亡故的妻子唯一的血脉。在韦浩然出生的时候,韦氏通过努力获得了一些成功,已经开始掌握部分兵权了。丰国豪门之中的一些有见识的人也认识到了韦氏的威胁,在用‘正常’手段对付韦氏不果后,他


状态提示:第一一四章 师徒问答--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