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大唐新秩序>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ps:

感谢七款兄的打赏,弈风兄的月票。

二月中,李振赶回了绛州。时逢河东大雪,无论晋州也好,泽州也罢,都无法大规模用兵,故此河东军和宣武军的没有发生激烈的交战,战线一直维持在绛州和泽州左近。

这场大雪为宣武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梁王的紧急召唤下,来自河南的援兵相继进入上述两地,绛州兵力达到十五万,泽州也几近五万。

在李振出使西川的这一个多月里,宣武军除了调整兵力部署外,还在敬翔的主持下拟定了即将颁布的爵位制度,等李振回到绛州后,梁王帐下文武们个个喜气洋洋,整座绛州城重新焕发了生机。

事实上,李振还未抵达绛州,便接到了麾下佐吏向他急送而来的诏书草本。这是有关梁王将来立国后所施行的爵位颁布诏令,当然,现在梁王还没有立国,所以诏令只是草本,不过这本诏令已经算是成型了,只待立国后便可颁布。

李振边走边看,看完后对这套爵位体制已经堪称熟悉。

在即将成立的梁国,梁王之下爵位共分七等,分别是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县侯、开国县伯、县子和县男,基本上沿袭了唐爵制度。

所不同的是,唐爵九等,其中的亲王、郡王不在此列。梁国本身也是大唐的封国,梁王就是亲王爵(也称嗣王),一国无有二主。故大梁只有一个王,不设其他王。唐爵中的开国县子和开国县男则去掉了“开国”二字,意思不言而喻,此两等爵位只食封邑而不之国。

故此,梁爵中真正能够之国的就是五等爵——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县侯、开国县伯。其中。国公与开国郡公可封一州(郡)之地,国公只封朱氏,开国郡公可封外姓;开国县公可封一县之地。上述三爵,均可世袭,是真正的封国。

开国县侯、开国县伯可封一县之地,也可之国,但不得世袭,得爵者逝后将封国缴还国君。子嗣袭爵每代降一等,两代之后无封爵。

李振看完之后,便即明了,他觉得自己或许能得县公之位,至于郡公,则需要努力争取。回到绛州后,他立即向梁王缴令。将出使西川的一应事宜禀告梁王,其中自然不乏褒奖自己功劳的言辞。目的就是一个,争取郡公之爵。

二月中旬至三月初,前往各路藩镇的使者陆陆续续回到了绛州,他们带回来的消息令整个宣武军高层都感到振奋莫名,现在基本上可以确定,“效战国”之策得到了天下藩镇的热烈响应,此策之颁行基本已成定局。

三月初一,沸沸扬扬的宣武军大议事在绛州召开,凡是能够赶来的文武。都亲身而来,不能赶来者,如葛从周、杨师厚、贺德伦、张存敬、李晖、李思安等,也派出身边的心腹幕僚前来参逢。

梁王行在于三月初三初步宣读了内定的封爵诏令,当然,要正式颁布,还需立国之后。

在这封诏令之中。将宣武众文武一一封爵,可谓皆大欢喜。

得封国公者,郢国公朱友珪、均国公朱友贞、康国公朱友孜,皆为梁王之子。安国公朱友宁、广国公朱友谅为梁王亲侄。

得封郡公者,敬翔、李振、朱友恭、氏叔琮、葛从周、康怀英等。得封县公者,裴迪、张存敬、贺德伦、杨师厚等。

得封县侯者,李思安、李晖、王彦章、王晏球、张归厚。其余县伯十数人。

县子和县男二爵此次不曾言及,因为涉及人数众多,故待立国之后再予颁布。

李振回到自家寝舍,便命人去取天下山川舆图,但被告知此图已被借光,画师们正在加紧赶制,可见如今舆图之抢手。好不容易等了两天,李振终于得到一幅舆图,也不管上面油墨未曾干透,连忙展开细看。

卫州……卫州……卫州在这里,李振手指点在卫州,重重地在上面戳了一下,然后围着卫州周边划了一圈。

封国二百里!

卫郡公是李振未来的封爵,作为郡公,他未来的地盘将是整个卫州,这也意味着,他将来会是卫国的开国之主。

李振重重的将身子靠在椅背上,长出一口浊气,感觉身体飘然欲仙,那份畅快妙不可言。他又盯着舆图开始琢磨,国都是定在卫州城好呢,还是在共城好?卫州城作为郡城,更加繁华和宏大,但却在卫国边境附近——李振已经以“卫国”称呼卫州了;共城虽然不如卫州城,但却在卫州中央,更加安全。

考虑来考虑去,他都没有定下来,决定向袁象先问问情形再说,于是提笔修书一封。袁象先和蒋玄晖事涉淮南内变一事,虽说梁王至今没有惩处的决定,但李振知道,这是梁王想要暗地里搞清楚二人是否与卢龙有所牵连。想到这里,李振又犹豫了起来,这个时候给袁象先写信,无异于授人以柄。于是他又将书信烧了,决定将来有机会再亲自跑一趟卫州,实地了解情况后再定国都,反正也不急于一时。

李振忽然长身而起,又趴在舆图上找寻陈州的位置,虽然陈州他很熟悉,但依旧再次看了一遍。

同样是封国二百里,敬翔所获得的陈州却与李振有所不同。陈州紧邻汴州之南,是宣武军控制下的腹地中央,物产富饶且不说了,关键是位置紧要,可谓肘在腹腋之间。李振慢慢品味着其中深意,暗自点头又摇头。

将丰饶的陈州划出来给敬翔立国,想必梁王自家也是肉疼得紧,按照这次封国的情形,大部分宣


状态提示: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